七項國家環保行業標準徵求意見
    2007-11-13    王婷    來源:中國證券報
    國家環保總局昨日公布了包括化纖行業、玉米澱粉行業、味精工業等七項清潔生産的國家環境保護行業標準徵求意見稿。
    所謂清潔生産標準即是根據清潔生産戰略,考慮産品的生命周期,從産品設計、原材料選擇、工藝路線、設備採用、廢物利用各個環節入手,明確生産全過程控制的內容和目標,重點考察生産工藝與裝備選擇的先進性、資源能源利用的可持續性、污染物産生的最小化、廢物處理處置的合理性和環境管理的有效性等指標而制定。標準主要是控制生産過程中污染物的産生。
    本次公布的六個行業包括味精、製革、合成革、鉛酸蓄電池、玉米澱粉以及化纖。這些行業大多對於環境或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或資源浪費現象嚴重。
    如味精行業,目前我國味精工業的産量位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我國味精的産量達到118萬噸。但不可忽視的是,該行業高濃度有機廢水污染嚴重,是行業突出的共性問題,發酵廢母液的CODcr 高達30000—70000mg/l,各個生産企業先後投資建設治污工程,雖然能夠達到國家排放標準要求,但大部分採用的是末端治理技術,不僅投資大、治理費用高,嚴重束縛了味精行業自身健康發展,而且廢水中有用物質得不到利用,造成能源的浪費。
    而牛輕革生産過程中則會産生大量污水。其主要來源是:準備、鞣制和其他濕加工工段,這些工段産生的廢液多是間歇排出,其排出的廢水是污染的最主要來源,約佔污水總量的三分之二。
    此外,我國目前存在的許多年産千噸級澱粉廠,水基本上沒有循環利用而全部排出廠區外,水耗是國內外先進澱粉企業的3—10 倍不等,電耗、汽耗分別是國外先進澱粉企業的1.5倍和2倍,成本比年産10萬噸的澱粉廠要高15%—20%,以現有鄉鎮小澱粉企業生産狀況來看,由於原料利用率低和粗放生産過程,每年全國共有20萬噸糧食、6萬噸煤、1億度電、至少1500萬噸水被浪費。
    自2001年開始,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組織制定30多個行業的清潔生産標準,已經發布和在編標準共55項。發布的行業基本涉及了如鋼鐵、有色、紡織、造紙、化工等國家污染物質重點控制行業。而在編國家標準30項,包括鋼鐵、有色冶金、化工、酒精製造業、煙草加工業、賓館飯店等20多個行業的清潔生産標準。重點還是圍繞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重的行業,同時擴展到涉及面比較廣的第三産業如賓館飯店、餐飲等行業,以及應用量比較大的製革等輕工行業。
  相關稿件
法國:政府推動 三大舉措促環保 2007-11-09
青島奧帆基地建設充分體現節能環保 2007-11-09
三年磨礪 浙江基層環保局長經歷“三重天” 2007-11-09
環保新能源可能迎來更多外資 部分重要礦産開發被限制 2007-11-08
政府要做的不光是出錢 江蘇環保走出新路 2007-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