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計劃明年下半年啟動上市工作,爭取2009年一季度完成上市。”黑龍江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清泉對記者&&。
再謀A股上市
作為一家有着42年歷史的乳品企業,完達山乳業早在2000年時已經開始謀劃國內A股上市,劉清泉介紹,從2001年到2003年完達山已經完成了上市輔導期的程序;但到了2004年,公司上市進程擱置。 據了解,致使完達山上市之事“擱置”的是與台灣統一的合作。2005年7月,完達山與兩家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共計引進資金10億元人民幣。其中,台灣知名企業統一企業集團通過其下屬的投資公司的3家子公司,認購完達山股份增資後的15%股權,認購金額總計3億元;另一家註冊於英屬維京群島的專業股權投資機構RichKeen—Limited,認購完達山股份增資後的35%股權,認購金額7億元。 然而,此番“私募”並沒有為完達山帶來業績上的巨大騰飛。因為管理及企業文化上的差異,三方合作並不是很順利,在溝通、碰撞之中,完達山也錯過了一些行業發展機遇。 借助資本魔方使企業做強做大在乳品行業已經非常普遍。目前,國內A股市場有伊利股份(600887)、光明乳業(600597)、ST三元(600429)等三家乳品上市公司;而另一乳品企業巨頭蒙牛則在香港上市;此外,前身為青島聖元乳業公司的聖元國際於2005年6月在美國OTC市場上市,2007年5月成功轉板納斯達克;河北的三鹿乳業也正在積極籌措國內上市事宜。 劉清泉對此&&,隨着國內資本市場發展得如火如荼,完達山也確定了要在A股上市的計劃,借助資本市場使企業發展壯大,也讓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和分享完達山的發展。
搞好經營是硬道理
“上市是目標,但不是最終目的,對一個企業來説,借助資本市場搞好經營才是硬道理。”劉清泉説。 完達山現有資産總額16.7億元,下轄41家生産廠,擁有員工1.1萬人,可生産乳、乳製品、米麥製品、豆粉、飲料和保健食品六大系列91種産品,年加工無污染、無公害,優質鮮奶50余萬噸。完達山奶源基地位於北緯45—48度之間,是國際公認的優質奶牛飼養地帶。 2006年,完達山實現銷售收入22億元,今年前8個月銷售額同比增長40%以上;銷售收入中,奶粉和液態奶的比例分別佔到60%和40%。“完達山藉以起家的奶粉産品將仍會是未來的發展重點,不過我們會朝着高附加值和産品的差異化、功能化方向發展。”完達山市場部經理魏長春&&。 曾有業內專家認為,我國奶粉市場前景廣闊,這一輪“嬰兒潮”將推動乳製品行業的快速發展,嬰兒乳製品業的增速會達到50%,市場規模有望超過90億元;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觀念的轉變,液態牛奶也擁有良好的市場前景。 劉清泉&&,面對有利的市場機會,完達山將利用自身獨特的奶源優勢,進一步規劃生産能力布局,調整産品結構,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産品;在立足國內市場的同時,開拓國際市場,向國際化的專業乳品製造商轉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