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萬”破解企業家的理想DNA
    2007-10-09    梁國勝    來源:中國青年報
    “假如現在有一個基金會支持你1000萬元人民幣,要你去開創一個企業或者做一件事,你的選擇是什麼,理由又是什麼?”
    近日舉行的第二屆彼得德魯克高層管理論壇上,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院長杜紹基向與會者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這個問題引起了很多與會企業家的濃厚興趣,與會者爭相發言。
    “愛的亞洲”文教基金會聯合創始人梁冬以前是百度副總裁,他在過去幾年拜訪了很多民間的老中醫,他們一開始就是赤腳醫生,醫療方法很簡單,就是用針灸、草藥,但是可以治療一些普通的疾病甚至一些疑難雜症。當前中國的衞生體系不能夠很好地支持中國的中醫事業發展,他想拿着這1000萬元去資助中國的老中醫們,讓他們一個人帶五六個學生,讓薪火傳承。醫生不是能夠批量生産的,但是一個學生可以造福一個地區。梁冬&&,他正在朝這個方向走,無論有沒有人贊助,這個事情在未來5年之內一定可以做到。
    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訓中心副主任徐本亮&&,他會拿着這1000萬元投入慈善事業。他非常關注城市裏農民工的第二代。拿上海來講,農民工有500多萬人,他們的第二代大概有100萬。他認為,這些人能夠吃苦,只是缺少知識。
    “打工女皇”吳士宏在發言中則&&,當前中國熱心公益的人往往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理想主義色彩非常濃,但是這些人很難做“勢”,形成了很多小的NGO(非政府組織)。“如果我有這個錢,我會去找那些有相似的理想、做著同樣的事情,而且性格差不多的人,凝聚一些熱心公益的團體,把他們整合起來,幫他們去建立一套比較有效的管理的程序,並實現他們更多的理想”。
    彼得德魯克管理學院理事長、光華控股公司總裁李志剛則認為,如果他有1000萬元的話,他要改造一個監獄,希望在一個監獄當中,引進一個昂貴的傢具維修中心,讓犯人接受系統的培訓,把他們變成熟練的維修工人,接一些需要維修的高等傢具,在幾個大的城市構建分銷網絡進行出售。犯人在監獄裏面已經接受過培訓,出來以後就有工作的機會。
    企業家發言過後,杜紹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這個假設的問題讓人看到每個企業家的身上都有理想DNA的遺傳。梁冬的發言讓我們看到他所具有的中醫的、文化的DNA,在李志剛身上能看到他對犯人關懷的DNA,徐本亮一直堅持做的就是創業的培訓、創業的教育,吳士宏希望更多的非營利組織能夠承擔社會責任,提升他們的能力。“正是由於每個企業家背後都有自己的DNA,才能使他們能不眠不休地往理想的方向走。”
  相關稿件
中國企業家經營理念要“七變” 2007-09-24
玖富理財舉辦2007企業家投資理財論壇 2007-08-27
各國企業家將攜起手來應對全球沙漠化土地 2007-08-27
中國企業家:四大成功“基因”也有“短板” 2007-08-06
調查顯示:英國新一代企業家注重創新 2007-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