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就業:女大學生小張的期盼
    2007-08-31    李麗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今天一大早,小張就到了北京市東城區職業介紹服務中心。小張今年21歲,來自河北保定,剛剛大專畢業,學的是計算機專業,想在北京找家公司做文員。但一個上午過去了,她也沒看到文員的招聘信息。
    “很多公司要求有北京戶口,真是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小張無奈地説。“北京戶口”這樣的要求在招聘信息中並不鮮見,但讓很多非北京籍的求職者望而卻步。
    來自四川的任女士覺得這是一種歧視,“除了沒有北京戶口,我們哪差呢?”
    “像收銀員這樣的工作就不要外地人。”任女士説,這是因為公司對外地人不放心,“萬一卷錢跑了,可能就找不到人了。”但是,這種“有罪推定”讓任女士非常不服氣,“這就好比説外地人就比北京人容易犯罪!哪都有好人壞人,不能一棒子打死一片人。”
    如果説戶口是地域歧視,那今年畢業的小王遭遇的就是性別歧視。5月,同班男同學的工作已經找的差不多了,但“有的女生還沒有任何消息。”
    小王是新聞專業的研究生,但工作卻異常難找。在招聘會上,小王經常看到注有“男生優先”或者“僅招男生”的招聘啟事,碰上這樣的公司,“我連簡歷都不投”。
    她也曾面試過幾家網站、報社和雜誌社,雖然這些地方的招聘啟事都沒有性別要求,但小王覺得,還是自己的“女性”標籤導致了失敗。“又是個女的”或者“咱們單位女的夠多了”,招聘者的片言只語成了暗示你另謀高就的隱語。儘管用人單位從不承認“因為你是女性,所以我們不用你”,小王説,“他們大多會説客套話,説你也很優秀,但我們覺得更適合這個職位。”
    邱女士在一家網站負責招聘工作,雖然不限制戶口,但總體的男女比例是領導在招聘時必然要考慮的。目前,網站的一個男設計師辭職,邱女士在招聘時就只考慮男士,“因為已經有一個女設計師了。”
    除此之外,一些崗位的工作性質也讓公司更青睞男性。“比如説網管,時不時得搬機器什麼的;比如説汽車頻道的編輯,我們認為男性往往更愛玩車,更合適。”邱女士&&,考慮到公司形象,招聘廣告肯定不會寫明只要男士。雖然也有很多女性求職應聘,但公司人事部在收簡歷、安排面試的時候,已經排除了女性。
    還有一些要求是用人單位約定俗稱的,比如説身高、容貌,這是領導比較在意的。“沒有明確的條條框框,但最起碼看著不能太難受。”邱女士説,真碰上外貌不好的,他們也不會告訴對方真實原因,“找個別的理由拒絕就行。”
    東城區職業介紹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因工作性質不同,要求也不同。比方説招前&,就要求身高165厘米。
    邱女士認為,員工在外參加活動代表着公司形象,“這種影響是無形的”。
    本報北京8月30日電
  相關稿件
鞍山“雙就業”作保障棚改回遷戶生活不犯愁 2007-08-31
就業促進法:強調公平就業 嚴禁就業歧視 2007-08-31
崗位體驗能幫上大學生就業的忙嗎 2007-08-29
調查顯示女大學生就業遭三大歧視 2007-08-28
國際勞工組織:亞洲各經濟體需應對就業挑戰 2007-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