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平板電視大打“價格戰”
    2007-08-29    周婷    來源:中國證券報

  在國慶“黃金周”家電銷售旺季來臨之前,外資平板彩電售價進行了調整,“自7月中旬開始,三星、索尼、松下等外資平板電視價格普遍上漲了10%~15%”。記者在北京幾家大型家電賣場發現,所謂外資品牌的價格調整可能是為國慶促銷而採取的“先漲後降”的手段。
  此外,由於面板供不應求,平板彩電價格是否會上漲呢?相關人士認為,儘管面板價格會出現增長,但中外液晶電視“價格大戰”的勢頭不會減弱,大部分品牌的主流型號到今年底將繼續下降。

國慶促銷戰提前打響

  在蘇寧電器馬家堡店,記者看到三星、東芝等品牌張貼着“直降2000元”的大幅促銷海報。工作人員&&:“近來海報少多了,要是一個月前店裏到處都是海報。”
  在東芝品牌處,銷售人員稱現在降價的機型比前些日子要少,只有一些小尺寸産品準備淘汰了,所以價格下降比較明顯,但還有一些系列準備漲價。他指着一款37英寸A3000C系列的産品説:“這款現在買合適,國慶的時候就下貨了,換新品種,雖然説外觀和這款舊的不一樣,但功能都是一樣的,可價錢就上去了。為了促銷,還送您一些小玩意兒,但您真的需要嗎?所以説,還是現在合適。在國美電器LG品牌處,銷售人員稱37英寸液晶電視的價格從年初13000元降到8600元,到國慶之後還會再降。
  記者發現,大尺寸的下降幅度普遍高於小尺寸液晶電視,國産品牌價格下降不如外資品牌。在海信品牌處,其銷售經理説:“國産品牌價格也有所下調,但不像外資那麼大幅度跳水,因為幾乎已經到了利潤最低線。”
  對此,國美電器北京區總經理史明&&,“大部分外資品牌都加入了價格戰,各品牌液晶電視降價幅度在5%到10%左右,尤其明顯的是42英寸、46英寸兩個型號的液晶電視,各品牌平均降幅都在2000元左右。”
  據悉,現在市場上國産32英寸液晶價格在4500-7000元,37英寸國産液晶零售價在6000-8000元之間,而合資品牌液晶電視均價比國産品牌貴大約1000-2000元。為提前應對國慶促銷,外資廠商採取的“淡季漲價、旺季降價”的策略,給市場造成‘大降價’的印象,從而最大可能地搶佔國內平板市場。”
  市場分析人士指出,在平板電視還有下跌空間,尤其是大屏幕平板電視還有多達20%的跌幅的情況下,外資廠商的“淡季漲價,旺季降價”策略表明國內平板市場發生了變化,即外資廠商的“價格殺手”色彩日漸濃厚,但本土廠商由於成本壓力卻開始慎用價格戰。

下半年仍以降價為主

  據悉,相對去年産業不景氣、各大面板廠放慢擴産的情況,今年液晶電視、電腦等産品對面板的需求大大超出預期,因此造成面板嚴重供不應求。其中液晶電視需求的火爆直接拉動了面板廠的生産能動性。
  信息産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彩電行業産量繼續保持了小幅增長態勢,行業總産量為3835萬台;與上年同期相比,CRT彩電的産量比重從77.1%下降9.6個百分點到67.5%,液晶電視的産量比重從19.3%提高11.5個百分點到30.8%,産品結構調整向高端邁進的步伐加快。
  另據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發布的數據,2007年上半年液晶電視市場高速增長,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率高達140%,達到334萬台,佔總體彩電市場的18.7%。銷額比重更達到總體彩電的54%,高出CRT電視16個百分點。
  由於需求旺盛,導致液晶屏貨源緊缺。有市場人士認為,現在小尺寸液晶電視整體均價和此前比起來有一定的增長,原因就是面板成本的提高。但是市場調查的結果顯示,大部分品牌的32英寸、37英寸液晶電視價格並沒有隨之上漲,意味着市場還有消化成本的空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陸刃波認為,“液晶電視市場需求爆發性增長導致面板産能迅速擴張,甚至工廠方面加班加點生産。”
  賽諾市場研究公司AV部研究總監盛哲預計,2007年國內40英寸以上大尺寸平板電視需求將達近250萬台,佔到平板電視總體規模的34%左右;2008年,40/42英寸的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同時50英寸市場進入高速成長期。
  但這些分析人士&&,液晶電視的需求擴張並不一定導致下半年面板供應緊張。實際上,受去年市場不景氣的影響,台灣等地的面板供應能力並沒有完全發揮,下半年液晶電視的市場主旋律仍將以降價為主導。

  相關稿件
鴻源數顯:打造數字電視中國芯 2007-08-29
四原因制約我國交互式網絡電視發展 2007-08-28
平板電視降價20% 蘇寧在京"逼"CRT彩電退市 2007-08-24
日本松下將於9月推出新型37英寸液晶電視機 2007-08-23
北京:數字電視開通首個付費頻道 2007-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