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國有資産活力的“蘭州模式”
    2007-08-09    趙鋒 段芝璞    來源:半月談

    蘭州是西北工業重鎮,受腹地經濟條件的限制,眾多企業經營一度舉步維艱。2004年底,蘭州市委、市政府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國企改革攻堅戰。

命運之戰

    2006年8月,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黨委書記李保民在調研蘭州市國企改革情況後感慨地説:“蘭州市近兩年的國企改革實踐,使我感到強烈的震撼和振奮!”他認為,蘭州市國企改革和國資監管進入了一個新局面,蘭州市的實踐很好地解決了國企改革中最突出的“錢少錢從何處來、人多人往何處去”兩個問題。
    截至2004年底,蘭州市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240戶,其中工業企業94戶,商貿流通等其他行業企業146戶。共有在冊職工8.37萬人,離退休人員4.57萬人。企業資産總額147億元,負債總額103億元,凈資産44億元。
    蘭州作為老工業基地,歷史負擔和包袱沉重,國有企業改革相對滯後,已成為影響蘭州投資環境、制約蘭州經濟發展的體制性障礙。
    甘肅省委常委、蘭州市委書記陳寶生説,這場國企改革攻堅戰是總體之戰、命運之戰、決勝之戰,是蘭州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又一次大規模的覆蓋全社會的思想解放,是蘭州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邁過的“一道硬坎”。
    甘肅省省長助理、蘭州市市長張津梁堅定地&&,這個“坎”必須要邁,無法回避。
    市委、市政府認為,針對蘭州地處西部,開放程度和市場化進程相對滯後的現狀,若要等所有條件都具備再搞改革不現實,若要通過一次改革解決所有問題不現實。
    鋻於這樣的共識,審時度勢,市委、市政府提出“兩個置換、資産重組、規範發展”三年三步走的改革戰略。

四條“生路”孕育活力

    2005年以來,蘭州市國企以産權制度改革和職工身份置換、資産重組和制度創新為主,國企改革進入全面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階段。
    目前,蘭州市240戶國有企業中,已有231戶企業完成了以産權置換和職工身份置換“兩個置換”為核心的改制任務,明晰了企業産權。通過經濟補償或實物資産量化,共有8.27萬名職工的國有身份得到置換。企業改制面和職工國有身份置換數分別達到96.3%和98.8%。
    支付必要和合理的改革成本是國企改革成敗的關鍵因素。蘭州市改革成本支出的原則是以政府和企業為承擔主體,政府、企業、職工個人共同承擔。由於政府財力有限,只能拿出部分現金支付破産關閉企業的職工經濟補償金;更多的改制重組企業要靠企業的實物資産量化方式支付職工的經濟補償金。全市迄今已累計支出改革成本30.6億元,其中現金8.6億元,實物資産量化22億元。
    陳寶生言辭堅定地説:“打好國有企業改革攻堅戰,要敢於觸及矛盾,敢於承擔風險,敢於承擔責任。同時還必須防止五種傾向:一是要防止低估資産,二是要防止逃廢債務,三是要防止違規操作,四是要防止損害職工合法權益,五是防止偏離發展的主題。”
    企業改制不僅是一個體制創新的過程,更是一個資源重新配置的過程。蘭州市國企改革採取了四種形式。
    第一種形式是改制重組。對具有一定産品優勢、生産經營基本正常、有較強市場競爭力、資債結構比較合理的企業,組建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通過改制重組,變“一股獨大”為産權多元化。蘭州市有133戶企業實施了改制重組。
    第二種形式是破産重組。對一些虧損嚴重、資不抵債、但産品仍有一定市場的企業實施依法破産或政策性破産。對企業的資産、人員、業務、債務進行重新調整和組合,已完成破産重組企業24戶。
    第三種形式是實施破産關門(或關閉)。對長期停産、資不抵債、無市場競爭力的企業果斷實施破産。破産清算後剩餘凈資産由政府收回處置,政府負責出資一次性妥善安置職工。蘭州市實施破産關門(或關閉)企業54戶。這對從源頭上消滅虧損,盤活存量資産,促進資源優化組合不失為一着好棋。
    第四種形式是並購、租賃及其他形式。如浙江紅樓集團收購蘭州民百集團國有股,福建民營企業收購蘭州高壓閥門廠,遠東科技公司租賃蘭州市化肥廠等。蘭州市有30多戶國企採取了這種改革辦法。這類改制,突破了行業、部門和所有制界限,在更大範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加快資産重組。
    蘭州市國有企業在加快改制重組的同時,不失時機地加大了債務重組的力度,兩年多累計從四大商業銀行和四大金融資産管理公司打折回購企業不良債權24億元,減輕了企業債務負擔,相應調增了國有資産,為引入外來戰略投資者打掃乾淨了“庭院”,降低了“門檻”。

活力正在顯現

    經過兩年的攻堅破難,蘭州市國企改革取得了階段性成果。2006年,蘭州市共有33戶企業引進戰略投資者,引進資金40.1億元,盤活存量資産44.3億元。同時,國有企業內部重組有序推進,新登記註冊公司74戶。
    蘭州市通過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和一批戰略投資者,使一批前期破産關門企業起死回生,盤活了一大批企業長期沉澱和低效運行的資産。一些重點項目亮點突出,蘭州供水集團部分股權轉讓國際招標順利實施,實現與世界500強企業法國威立雅水務集團的成功合作,邁出了蘭州市公用企業市場化改革的實質性步伐。
    為防止國有資産流失,蘭州市對54戶破産關閉企業中具備清收條件的43戶企業的國有資産進行了清收。以財務監管為核心,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企業老總和財務總監,第一批向重點企業委派的財務總監陸續到位。
    蘭州市立足於扶持項目和優化資債結構,着力打造國有資産投融資平台。市長助理、市國資委主任牛向東介紹説,2005年,在蘭州市國企改革攻堅戰進行的關鍵時期,市政府組建蘭州市國有資産經營公司。2006年市國資經營公司為重點企業、重點項目提供了關鍵性的支持,累計融資額達到15億元,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依據2006年簽訂的重組合同,蘭州市未來幾年內,33個對外重組項目的增量投入將達到27億元。
    今年蘭州市國企改革進入了規範發展階段,蘭州市緊緊抓住振興裝備製造業的歷史機遇,以燃化、公交、污水處理項目為重點,繼續推進城市公用企業改革重組發展。
    國資委對蘭州市國有企業改革給予了高度評價,“一個城市在一年時間內完成100戶國有企業的資産重組,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國企改革的“蘭州模式”對於西北地區乃至全國的國有企業改革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相關稿件
國資委公布央企2006年度經營業績考核結果 2007-08-03
國資委將加強中央企業投資活動管理與控制 2007-08-02
國資委有關人士:經理人才短缺成企業突出問題 2007-07-31
中國資本“走出去”正當其時 2007-07-30
“中國概念股”熱潮涌流德國資本市場[圖] 2007-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