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隨着6月份發改委全國70大中城市房屋銷售價格的&&,7.1%的全國同比增長速度讓所有人感到驚訝,同樣讓人吃驚的則是深圳、南京、北京這三個城市超過10%的新建商品房同比增長速度。
在國家對房地産宏觀調控兩年之際,為什麼房價不跌反漲,而且幅度如此之大?
就此,發改委價格司司長曹長慶近日回應這一數據時,毫不諱言,雖然國家已經&&了眾多措施調控房價,並且也取得了積極的成效,但是和政策目標以及人民群眾的實際要求還相差太遠。
深圳房價半年暴漲50%,北京房屋銷售價格指數半年上漲10.1%,即使位居70城市漲幅榜之末的上海,也有1.2%的上漲幅度。第一太平戴維斯數據顯示:上半年上海住宅新增量總體為759萬平方米,而成交量為1231萬平方米,已經出現明顯供不應求的局面,住宅的銷售均價也因此不斷攀升,增幅達到16%。
“面對上海樓市供應不足和全國70余個大中城市上半年房價‘整齊劃一’的飆升步伐,開發商無疑有了更大的信心和決心選擇囤積房源、待價而沽,以期獲得最大的利益。”佑威房地産研究中心主任薛建雄分析,即使央行近日再次加息,希望以此來對開發商和購房者同時施加壓力,然而目前效果仍然不明顯。這惟一能説明的就是,處於供求關係主宰的房地産市場依然會繼續其上升之路。
因此,能夠影響全國房地産上漲勢頭的,最直接的莫過於政策調控。第一太平戴維斯(上海)有限公司住宅銷售部董事李昕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下半年可能會有相關物業稅的政策&&,也可能給樓市帶來不確定因素,如果沒有相關政策的&&,上海房地産市場仍將處於牛市,住房新增量仍然不會很多,因此供不應求的局面仍將持續。”
中金公司研究員白宏煒卻&&,房地産行業的調控是長期的,未來行業調控方式將是行政調控結合市場調控,調控的重點是集約利用土地,增加有效供應量,然而“各種稅費政策難以調低房價,只是加大房價短期波動。供應量難以增加的情況下,房價上漲是長期趨勢”。
“未來政府將從供地結構、優先發展中低價房等四個方面加強房地産行業的宏觀調控。”曹長慶如此公開&&。
與此同時,針對目前部分大中城市房地産價格持續快速攀升的問題,近日發改委報告建議選擇部分問題比較突出的典型城市作為試點,盡快徵收物業稅,促進住房供給的有效釋放。此外,建議把目前的期房銷售制度,改為現房銷售制度,並對居民購買第二套以上住房採取抑制性的金融政策。同時,採取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嚴厲打擊房地産開發商“捂盤”和哄抬房價的投機行為,規範房地産交易秩序,促進房地産市場可持續發展。
而這些政策是否會成真,將會達到怎樣的效果,則成為了今年下半年樓市最大的疑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