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關村牽手新農村共建網上大村落
    2007-07-13    王琦 趙曉宇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07-07-13 3版

“千里眼”和“順風耳”

  “以前不知道什麼是互聯網,更不知道坐在家裏,輕點鼠標,就可獲得我們想要的各種農業信息,現在就不同了,在家就可以知道外面的信息……”北京海淀區李家墳村村民張大爺興奮地對我們説。
  該村是“兩村工程”信息服務平台開通的第一村。據張大爺介紹,以前賣家裏種的蔬菜和水果,都要開着拖拉機運進城,車開到哪兒就賣到哪兒,心裏沒底,有時候賣不完的東西就會壞在路上。如今,“托‘兩村工程’的福,我們村也有了互聯網,上面啥都有,非常神奇。我家自産的蔬菜水果信息往上面一放,就會收到來自城裏的訂單,再也不用為銷路發愁了。”
  “兩村工程”開展以來,已有19個村、1個鎮、6個協會開通了信息服務平台,目前平台的面積還在擴大。“在每個村、鎮開通的信息服務平台上,共有65個頻道,包括農産品銷售、農業技術諮詢、鄉村旅游、村鎮合作項目招商、生産生活資料求購、新農村文化陣地等9方面內容。”中關村聯合黨委書記於濱説:“信息服務平台能讓農民朋友互相了解,這也是發動農民積極性的工具,更能促使農村的産品、資源、文化、旅游景點向外發展。網上大村落也可以説是農民發布信息的大喇叭,也是農民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
  “兩村工程”的啟動讓農民和企業實現共贏。對於農民來説,通過橫向和縱向的信息交流,樹立了自己的品牌,打通了國內外市場,逐步走向了富裕路;而對於參與此工程的中關村各大企業來説,隨着高科技一步步轉化為生産力,一條寬闊的市場拓展之路正在眼前。

免費技術進農家

  為了幫助農民利用好這個網絡大平台,就要對村支書們進行相關技術培訓。中關村聯合黨委六總支書記、四海鎮四海村“科技支書”許文龍心情激動地説:“中關村的4000多名黨員是一股巨大的創新力量,也是‘兩村工程’的有力保障。作為其中的一員,能夠擔任四海村的名譽信息指導員,我深感責任重大,希望能為農民朋友帶來更多實際利益。”
  中國“兩村工程”執委會主任何恩培説:“每個村都由村委會主任負責採集村民最關心的問題,再由村裏專門負責網絡維護的信息員發布。因為由農民自己採集、自己發布,信息的時效性就可以得到保證。此外,專門的審查制度可以保證信息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兩村工程’的所有信息平台網站全部由中關村負責統一定期自動升級,且每年只需2000元的維護資金,網站的初始建設費和維護費可申請政府支持,農民不需要花錢。”何恩培説。

前景美好潛力大

  “網上大村落”消弭了數字鴻溝,讓農民享受到現代科技帶來的效益,享受到現代文明帶來的便利。通過網絡,農民既可以宣傳自己村莊的一切,也可以學習其它村莊的先進經驗,獲得信息。
  於濱&&,“兩村工程”潛力巨大,在北京郊區的影響下,河北、吉林等地也開展了“網上大村落”活動,這將給農民帶來不小的收穫。

  相關稿件
北京中關村IT産品價格混亂 消費者一頭霧水 2007-06-22
聯通CDMA體驗中心落戶中關村
2007-05-18
北京市中關村將出現“上品優價”店 2007-05-14
北京中關村百家創新型企業將獲得重點扶持 2007-04-23
創業投資"金手指"活動首次落地中關村 2007-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