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福利”:關愛員工的新方式
    2007-06-26    陸健 向明    來源:光明日報

  讓員工找心理諮詢師,毫無顧忌地宣泄對同事的抱怨、對工作的厭倦,甚至個人感情的變故……這些過去在企業裏最忌諱的事情,如今被一些溫州民營企業當成福利提供給員工。
  在溫州,“精神福利”正成為民營企業關愛員工的新方式。紅蜻蜓集團的“陽光諮詢室”、康奈集團的“新溫州人情感交流站”、正泰集團“陽光服務室”相繼掛牌成立。心與心的情感交流如心靈雞湯,為他們減壓疏導,調整心態。有關人士認為,為外來員工開展心理援助是民營企業建設和諧企業的一種新嘗試。

外來員工急需心理減壓

  職業心理健康,即員工在工作場所或工作狀態中的心理健康狀態。常見的職業心理困擾,往往是由工作引起的壓力反應、情緒抑鬱、職業倦怠,以及由此所導致的身心健康問題或生活當中的心理困擾在工作當中的體現。來自國家安全生産監督管理局的數據表明,我國企業員工現在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每天會産生5000個職業病人,而企業每天都因此遭受2000萬元的損失。
  中國健康型組織及EAP協會(籌)聯合人力資源專業俱樂部去年借助專業調查機構的調研平台進行了“中國企業的員工職業心理健康管理調查”。共有7476名來自全國各地不分年齡、收入、地位和學歷的在職人士參加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9.13%的在職白領受“壓力”、“抑鬱”、“職業倦怠”等職場心理因素困擾;56.56%的被調查者渴望得到心理諮詢,但卻從未嘗試過;79.54%的職場人士意識到“職業心理健康”影響到工作。這項調查還表明,僅有2.07%的被調查者所在企業會經常採取一些關注企業員工“心理健康”的舉措。
  民營企業雲集的溫州,外來務工人員達200多萬,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同樣不容樂觀。紅蜻蜓集團心理諮詢師厲雲花曾對企業大樓裏的行政人員作過一個檢測,從收上來的18份《壓力測試表》分析,有6個人感覺筋疲力盡,需要調整壓力;3個人狀態一般,需適當調整;9個人心理狀態良好。
  康奈集團黨委副書記、工會主席陳增鑫也對所在企業的員工進行了心理諮詢調查,總結出了目前員工出現心理障礙的九大問題,包括:工作壓力大、對工作崗位不適應,失戀等個人情感挫折,與上級和同事之間人際關係緊張,意見難以溝通,家庭生活困難等。
  與面廣量大的外來員工形成鮮明反差的是目前從事心理諮詢的機構和人員簡直是杯水車薪。據了解,溫州地區只有6家心理諮詢分析機構,持有資格證的從業人員數量有限。而在一些發達國家的企業裏,諮詢師與員工的比例達到1:5,最低也有1:10。“如果按發達國家一些企業的比例,光紅蜻蜓就得配備至少2500名心理諮詢師,這顯然是不現實的。”厲雲花説,“我們目前的工作重心主要是針對大樓裏的兩百多位行政人員展開,生産一線暫時還無法投入太多精力。”

“聊天”化解心理“疙瘩”

  隨着對員工心理健康與企業效益之間關係的重視,溫州的一些民營企業開始採用人本管理模式,採取內部心理諮詢師、外部專業機構協助和心理培訓等方式,在不一樣的“聊天”中讓員工鬱積的心理情緒得以排遣和揮發,以幫助員工緩解工作壓力、改善工作情緒、提高工作積極性、有效處理同事關係等。
  在實踐中,多數員工先是抱着試探、好奇的心態來的,他們一開始還有點兒設防,一般從身體不適談起,當心理諮詢師讓他們感受到安全的時候,他們會逐漸深入話題——工作中緊張的人際關係、職業發展的迷茫,以及家庭感情的變故、子女教育的困惑等。
  來自湖北的謝作武進入紅蜻蜓集團人力資源部以後,發現自己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工作和情緒越來越不穩定,嚴重的時候經常失眠,食欲不好,心情特別壓抑和鬱悶。他如約和心理諮詢師厲雲花“聊天”。在聊天中,謝作武認識到自己應該主動和領導溝通、交流,主動讓領導知道自己的想法和工作上的觀點。當天晚上,他就睡得很好。過了兩天,他主動約人力資源部經理面談。他説:“我談得很放鬆,質量很高。對工作的一些看法和建議,領導聽了也是非常理解和支持,這讓我如釋重負。”
  “企業員工基本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青年,感情上比較脆弱,看問題比較直接,一旦有事情發生,就不知道怎麼處理,這就需要疏導。工作壓力不僅損害個體,而且也破壞企業的健康,並最終導致經濟損失。我們公司絕大部分是外來員工,員工有心事,要麼通過熱線電話,要麼直接到情感交流站裏來面對面溝通,這樣可以將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陳增鑫説。
  面對公司花錢請來的心理諮詢師,員工敢袒露心扉嗎?厲雲花告訴記者,企業既然花這個錢是為了提高員工工作效率,那麼就會想方設法鼓勵員工去接受這一服務。她對預約者採取了很高的保密措施,不讓外人知道哪些人作過心理諮詢,更不允許任何人知道談話的內容,除非是非常緊急的惡性事態要發生。

“精神福利”體現人文關懷

  “陽光服務室”、“陽光諮詢室”、“情感交流站”……為了不使員工感到“怪異”,幾家企業都回避了“心理”一詞。“社會上目前對心理諮詢普遍存在誤解,大家把心理問題和心理疾病混為一談,心理疾病和精神病又混在一起。”心理諮詢師厲雲花認為,這種普遍誤解造成今日心理援助工作的滯後發展。
  “心理援助的對像是心理困惑的健康人,他們只是需要別人的幫助。”溫州康寧醫院執行院長王蓮月&&,員工心理援助項目(英文簡稱EAP)就是通過專業人員,為員工提供心理諮詢、診斷、培訓、指導,幫助解決各種心理和行為問題的一項長期而系統的項目。EAP項目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績效、改善公司的管理、建立良好的公司人文環境。
  據記者了解,90%以上的世界500強企業都購買了EAP服務,一些企業專門設置了放鬆室、發泄室、茶室等,來緩解員工的緊張情緒;或者制訂員工健康修改計劃和增進健康的方案,幫助員工克服身心疾病,提高健康程度。我國開始採用EAP模式來關注員工職業心理健康和組織發展只是在最近的幾年內才開始的,首先是從跨國公司在華分支機構人員中開始流行起來。國內企業像聯想集團、國家開發銀行、大唐電力等公司也在為員工搞這一項目。
  在對外交往過程中,溫州幾家知名民營企業已經逐漸認識到關心員工工作壓力問題的重要性。一些素質較高的企業家認為,維護員工心理健康對公司生産效率的提高會有幫助,況且還可以給員工一種人文關懷。一位民營企業家坦誠地告訴記者:“你説公司關心員工,對員工福利照顧得很周到,但不關心職工的快樂,那怎麼能叫關心職工呢?怎麼體現人文關懷呢?”
  紅蜻蜓集團較早引入和實施減輕員工心理壓力計劃。今年3月,公司設立了“陽光諮詢室”,一年預算為10萬元左右。集團辦公室主任羅志剛説,開展心理諮詢,其實是公司內部兌現員工福利的一小部分。相對於社會上每次200元的收費標準,公司提供的免費諮詢就顯得格外珍貴了。正泰集團則依託專業諮詢機構,簽約溫州康寧醫院設立了“陽光服務室”。
  “員工健康就是企業的財富。”溫州市總工會副主席葉中華認為,民營企業關注員工職業心理健康是一種新的“精神福利”,這樣做不僅給員工帶來好處,也增加了企業凝聚力。工會倡導鼓勵民營企業提供這種關愛員工的新方式。

  相關稿件
[關注勞動力價格]浙江:保障和福利增長最快 2007-06-19
[議事壇]是違紀處理還是變相福利? 2007-06-18
CPI數據下焦渴的民生福利 2007-06-13
政府沒道理免費給企業家健康福利 2007-05-24
民政部公布:去年我國福利彩票賣了近500億元 2007-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