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藥或將被列入政府定價範圍
    2007-06-15        來源:上海證券報

  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劉振秋昨日在作客中國政府網就藥品價格問題與網民交流意見時&&,發改委正在研究將處方藥列入政府定價範圍。
  劉振秋同時否認了今後將不再大規模調整藥價的説法,&&藥價調整原則上每兩年進行一次。

政府定價範圍擴大

  劉振秋在回答網友提問時透露,發改委目前正在研究將處方藥列入政府定價範圍。
  他&&,處方藥目前管一塊、放一塊的方式確實帶來了一些問題。“即使管住的這塊價格降低了,但企業自己定價的藥品價格比較虛高。由於藥品可替代性較強,這樣也會抵消政府降價的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研究,準備把政府定價範圍調整一下。”
  據介紹,這些年來,為了抑制藥價虛高,國家不斷加大對藥品監管的力度,對列入政府價格管理範圍的藥品進行了多次降價。比如抗生素臨床用量比較大,價格已連續降低五次。
  同時,被列入政府定價範圍的品種逐年增多,過去只有200多種藥品由政府管理,到2000年擴大為1500種,2005年根據醫保目錄的調整將範圍擴大到2400種。

藥企利潤下降的背後

  針對老百姓未感受到藥品降價實惠、制藥企業利潤卻連年下滑的現象,劉振秋&&,出現這個問題的根源還在於現在我們的體制和機制不合理。
  他説,從體制上講,現在醫院壟斷了兩個方面,對生産經營企業而言,它作為購買者是壟斷的;對於消費者而言,它作為銷售方也是壟斷的,在以藥養醫的機制下,就會壓低生産企業的供應價格,同時又沒有主動降低零售價格的內在動力。
  第二方面就是現在藥廠的重復建設相當嚴重。據不完全統計,現在的藥品生産企業大概有五千多家,經營企業近萬家,企業規模偏小。政府降低價格以後,在醫院壟斷的情況下醫院的收入沒有減少,降價則更多體現在生産企業受到了更大的擠壓,利潤可能會出現下降。

藥品價格每兩年調整一次

  之前有媒體報道發改委今後不再大規模調整藥品價格,劉振秋對此作出了否認。
  他説:“這種説法並不準確,政府調整藥品價格是減輕群眾負擔的重要舉措之一,原則上我們將每兩年調整一次政府定價範圍內的藥品價格。”
  但他同時&&,如果今年政府要對某藥企藥品進行單獨定價,將會提前兩、三個月向社會公告。

  相關稿件
長春:“曲馬多”仍可不憑處方購買 2007-06-11
《處方管理辦法》實施京城"天書"處方難絕跡 2007-05-10
新規將實施 業內人士激辯處方管理三大問題 2007-04-30
甘肅省將率先降低110種非處方藥價 2007-04-17
國務院糾風辦:對所有處方藥將實行政府定價 2007-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