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多項政策措施推動節能
    2007-06-07    記者:李滿    來源:經濟日報

    新加坡20世紀90年代建成的標誌性建築“濱海藝術中心”,樓體採用外墻保溫技術,戲稱為“榴蓮頭”的那些窗戶,會隨着光線的角度改變方向,以便室內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線。樓內的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廢水排入下水管道後進行二次處理,一部分轉化為工業用水,一部分用於灌溉植物,還有一部分經處理後再次進入循環系統。李滿 攝
    新加坡是著名的花園國家,當地廣泛使用的草坪燈、庭院燈、投光燈、格柵燈等各式室外燈具和建築燈具,在打造獅城美麗夜色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高效節能燈具和電子控制燈具在新加坡廣受青睞。
    新加坡政府歷來十分重視節能環保。
    新加坡建築節能法規規定,商店賣場的照明最高為25瓦/平方米;招牌照明採用鏡面反射板,安裝時間控制開關,減少燈具使用數量和耗電量;建築走廊的照明白天採用自然光,安裝時間控制開關;一旦發現燈管出現黑化現象應立即更換,燈具、燈管每月應清洗一次,以維持燈管光的輸出效率及美觀。新加坡政府特別規定,凡是購買省電裝置的用戶,可享受固定資産折舊期為一年的優惠,從政策上支持節電産業和優質産品發展。儘管旅游業是當地經濟的支柱産業之一,但當地政府仍規定旅游飯店必須首先落實節電措施,否則不準開業。
    今年2月,新加坡標準、生産力與創新局推出SS530建築服務與設備能源效率標準,大廈業主、住戶或發展商今後若採用這個新標準,每月的電費預計將可節省三分之一。據了解,電費是大廈運作成本中的最大部分,SS530標准將提供大廈設備如冷氣空調設備、排熱設備、熱水爐、電動馬達、高效節能照明設備的基本能源效率標準。
    今年3月,新加坡政府再次耗資1000萬新元進一步推展節能措施,以20萬新元為上限,為當地超過半數的製造業公司和建築物提供補貼,幫助他們雇用能源專家進行審計與顧問工作,目的是幫助製造業公司、建築物業主和經營者了解公司或建築物的能源使用量,並就可以推行哪些提升能源效率的措施提供建議和諮詢。目前,當地大多數公共建築都採用了智能化用能設備管理系統,其中新加坡內政部、外交部、環境部、警察總部等政府機構大樓每年約可以減少能耗30%。
    此前,新加坡國家環境局曾經推出了“能源效率提升援助計劃”。兩年多來,已經批准54份申請,撥出上百萬新元給製造廠和建築物推展節省能源措施。當局估計這些節能措施共為17家製造廠和37座大廈每年節省約22萬兆瓦(MW)電力,價值1000多萬新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減少了約11萬噸。
    早在2005年11月,新加坡政府曾經通過全球招標,將3000棟公屋電梯內及走廊燈換成LED(發光二極管)。這是LED照明技術在世界上首次大規模商業使用,當時吸引了全球200多商家投標,中國一家公司聯手世界著名廠商飛利浦公司,最終脫穎而出。新加坡還&&計劃,將本島所有6萬處交通信號燈中的燈泡,全部用發光二極管取代。LED是一種新型的固態光源,目前用在景觀照明(替代霓虹燈)上節能70%、交通信號燈(替代白熾燈)節能80%。
    新加坡建屋局則廣泛提倡“綠色建築”,其核心標準就是節能與環保。新加坡政府規定,從今年4月1日起,所有新建造或進行大規模裝修工程的公共建築物必須首先獲得環保認證鑒定。建屋局近期推出了首個環保組屋樣板“綠馨苑”,獲頒“綠色建築”標誌最高獎——白金獎,也是第一個獲得環保鑒定的生態鄰里小區。其建築設計充分體現環境可持續性的概念,是新加坡第一個集多項節約能源和環保綠化設施於一體的住宅項目。
    為宣傳環保理念,增加節能意識,新加坡政府和社會各界一直都想盡辦法進行積極宣傳。近期,新加坡主流華文媒體《聯合早報》每逢星期一和星期四登載《綠色行動》專欄,定期提供環保信息和小“貼士”(“竅門”),讓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減少浪費,把環保意識落實為行動,養成日常生活中環保、節能的生活方式,並提出“點一盞節能燈,為環保盡一份力”的倡議。
    環保業內人士指出,有資料顯示,人們每天用在燈光照明方面的電力佔全球用電量的20%,或相當於每天燒掉60萬噸的煤炭,因而新加坡政府鼓勵人們多使用節能燈。一般來説,節能燈比白熾燈價格昂貴,使用初期需要一筆不小的投入,而且回報相對較慢,開始可能並不能得到民眾的普遍認可,這就需要廣泛宣傳,久而久之,使用節能設備、為環保盡份力的觀念就會深入人心。
    新加坡科學館是當地進行科學普及教育活動的最主要基地之一,館內用實物向公眾做了如下展示:一個15瓦節能燈的照明亮度比一個25瓦普通白熾燈高很多,與一個75瓦普通白熾燈的亮度相同。親眼目睹這樣的實例,參觀者無不切身體會到使用節能燈的必要性。

  相關稿件
[國外房價調控]新加坡84%的人安居政府組屋 2007-05-29
中國新加坡知識産權制度研討會舉行 2007-05-29
新加坡世界書展開幕 2007-05-28
新加坡大華計劃入股恒豐銀行 2007-05-28
高薪養廉為何在新加坡遭遇反彈 2007-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