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職教熱”求解“技工荒”
    2007-05-28    記者:蔣升陽    來源:《人民日報》2007-05-28 13版

  近來,福建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董事長林亞姜心裏既高興又發愁,高興的是用人單位爭搶畢業生,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去年該校畢業生500餘人,主動來&&的用人單位需求人數近2000人,就業率達95%;發愁的是學校擴大規模遭遇土地瓶頸。
  “摸底調查表明,今年到目前為止,廈門已有80%將要畢業的中職生已找到就業崗位,去年中職生就業率高達97.7%。”廈門教育局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工作人員鄭強對記者説。
  按照廈門市的“十一五”規劃,將投資近14億元,新建、擴建、遷建中高等職業學校8所;同時,建設銀行將提供500億元貸款,支持廈門“十一五”重點建設項目,職業教育在重點建設項目之列。
  在市場的引導和政府推動下,廈門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職業教育熱,各類公辦、民辦的職業學校摩拳擦掌,爭相擴大辦學規模,加快發展。業內人士分析説,方興未艾的職教熱將有效破解中高級技工短缺的難題。

“技工荒”:“招高級技工比招研究生還難”

  廈門某科技有限公司前不久急需招聘鉗工、電焊工、維修工等傳統工種的中高級技術工人若干名。他們到人才市場後發現這樣的人才寥寥無幾不由感嘆:如今招一個高級技工比招一個研究生還難。
  廈門有2000多家台資企業,其大部分的技術人員、高級技工都由&&從台灣聘來,儘管聘用台灣人才的成本很高,而用本地人才的成本低,但&企卻寧願高薪聘請“&幹”,原因是難以聘到足夠的、適合企業需要的本地人才。
  與其他城市一樣,廈門出現的“技工荒”凸顯了勞動力結構性矛盾。“有人沒活幹,有活沒人幹”,一些傳統行業出現大批下崗失業人員,一些本科生和低技能的農民工找不到工作,而一些新興的産業、行業和技術職業需要的素質較高的人員又供不應求。
  廈門市勞動與社會保障局對該市公有制企業中高級技工人才隊伍狀況所做的調查顯示在被抽查的239家企業中中高級技工的比例不到15%而真正持證上崗的中高級技工不到中高級技工總數的6%,這與發達國家高級技工的比例超過35%、中級工佔50%以上、初級工佔15%的狀況形成了很大的差距。而另一項調查表明,目前廈門市電子、服裝等行業技工缺口10萬人,預計“十一五”期間技術工人缺口將達到20萬人。如此嚴重的“技工荒”催生了廈門的“職教熱”。

“職教熱”:校企合作力求畢業生“適銷對路”

  “如今,廈門市政府把職業教育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推動。”廈門市教育局局長賴菡説。
  2005年,廈門市政府新增了職業教育專項經費,並把職業教育工作列入領導任期目標,作為考核政績重要依據;2006年,將原規定的城市附加費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從20%提升到30%,同時直接投入鉅額資金,支持職業教育發展。從2004年到2005年,僅中職生的實際招生人數就從9186人增加到13700人,今年中職生與普高生的比例將提高到48:52。
  如何使職教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上“適銷對路”,迅速成為受企業歡迎的技能性人才?廈門力推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2006年廈門市11家企業與11所職業院校分別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該市幾乎所有的職業院校都設置了以企業命名的班級。
  “數控技術專業飛鵬班”就是廈門興才職業技術學院與&企廈門飛鵬公司合作辦學的産物,飛鵬公司急需數控技術方面的人才,雙方達成協定:興才學院負責專業的申報、籌建、招生等工作;飛鵬承擔專業課的實習、實訓及部分專業課教學工作,並擇優錄用70%以上學生到公司就業。集美輕工業學校去年一口氣開辦了3個校企合作班,有與園林博覽會管理單位合作的旅游管理班,有與廈門悅華酒店合作的酒店服務與管理班,還有與鷺達(廈門)工業公司合作的機械電子班。校企合作採用訂單式培養、菜單式教學的方式。學校直接使用企業提供或指定的教材、與企業共同制定的培養模式開展教學,並邀請企業高級技術人員給學生上課。
  針對職校教師實踐經驗不足的問題,由政府出資,廈門市教育局從2004年開始每年選派100多名職校專業教師進企業學習、培訓。教師們分別到公交汽車維修廠、金龍汽車、一方軟體、金海岸酒店等10多家企業當兩周至一個月的“學徒”,增強實踐能力。一位在林德廈門叉車有限公司培訓的老師説,下到企業才發現自己原來也有很多東西不懂,過去的教學與實際應用在很大程度上脫鉤了。我們把在企業裏學到的東西運用在教學中,對於培養更受企業歡迎的學生很有好處。

  相關稿件
浙江:高校就業“聯盟”新氣象 2007-05-22
出國當志願者:不錯的就業選擇 2007-05-22
瀋陽舉辦殘疾人就業雙向選擇洽談會 2007-05-17
斷言中國就業性質將逆轉,為時過早 2007-05-14
高盛公司調查表明:女性多就業 世界更富裕 2007-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