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産炫富廣告與居高不下的房價
    2007-05-25    楊亮    來源:光明日報

房地産炫富廣告引發熱點話題

    近來,一些房地産開發商利用廣告牌和媒體大做“炫富”廣告,如“新貴公寓”、“城市貴族生活圈”、“見證奢華”、“新奢宅彰顯財富擁有者的非凡品位”、“國際名流府邸”等,更有個別房地産開發商甚至打出了“窮人止步”等歧視性用語。而這些字眼在中低收入買房族看來,格外刺眼刺心。
  近日,北京市市長王岐山在市政協召開的“加強城市戶外廣告設置管理問題研討會”上&&,許多廣告詞中反復出現的“至尊”、“豪宅”、“奢侈”、“頂級享受”等字眼嚴重影響了首都的和諧氛圍,“有些人恨不得在自己臉上都刻一‘闊’字”。5月18日,北京市工商局發出通知,清查包含奢侈至尊等詞彙的炫富廣告,凡涉及“奢侈”、“至尊”、“頂級享受”等不切實際的炫富廣告將“下馬”。
  一時間,房地産炫富廣告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
  談及“炫富廣告”大行其道,廣告學專家許椿分析説,當前大都市中的房地産“炫富”廣告大量出現,有兩個最直接的原因。
  其一是媒體、房地産開發商和廣告公司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許椿説,媒介在進行廣告宣傳時,追求經濟效益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媒介的廣告宣傳並非單純意義上的追求經濟效益。從某種意義上説,廣告宣傳效果的産生是從影響人的觀念意識和價值取向開始的。所以,刊登廣告,媒體不應忘記自己的責任。許椿説:“房産開發商和廣告人本身具有兩重性,不光是一個純粹的生意人,還應是一個文化人,他們應該意識到廣告在意識形態領域裏的重要作用,應該對社會負責。”
  其二是政府有關部門監督缺位。許椿説:“對於馬路廣告牌,不超出便道歸市容委管,超出便道歸交管局管,但對廣告牌上的內容則無人去管。另外,很多房地産開發方開發樓盤時都向銀行借貸了大筆資金,再加上他們又是地方的納稅大戶,一些政府管理部門不敢管或者是不願得罪。由於沒人在這方面監管房産商,所以,他想登什麼樣的廣告就登什麼樣的廣告。因此,‘誇富’廣告出現也就不足為怪了。”

炫富廣告可能導致社會心理失衡

  房地産炫富廣告宣傳的是一種高消費,與我國應該倡導的符合國情的住房建設模式和消費理念不符。有專家由此指出,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房地産炫富廣告可能導致社會心理的失衡。因為,畢竟很多人還在為買不起房子而困擾。
  一位網友説,他現在厭惡談到房子,“一些房地産廣告使用‘豪宅、巨築、巔峰巨獻’等字眼,讓我心裏不舒服,我想要的只是一套便宜舒適的居室而已。”
  對此,專家強調,炫富廣告不利於社會和諧。在今年的北京“兩會”上,北京市政協委員、政協城建環保委員會副主任白崇智就此&&:“這些房地産廣告倡導的通常是‘崇洋媚外’的住房觀念,追求國外生活,忽視精神文明。他們所謂的什麼‘歐洲生活’,大部分人根本追求不起。”政協委員吳文凱則認為,這類廣告所宣揚的觀念與當今實際的社會狀況是背道而馳的。“真實的社會狀況是,窮人佔社會人口的大多數,大部分人買不起房子,何談奢侈住宅?”
  在很多專家看來,對這類炫耀式的廣告用語,有關部門應加以約束和限制,防止其過度渲染。但這種限制目前也面臨着難題。
  首先,只要不違反廣告法規,發布什麼樣的廣告是房地産商權利,職能部門強行干預於法無據;從效果看,取締炫富廣告只能治標,因為炫富廣告只是表徵,在它背後,隱藏着更深的問題。
  對此,武漢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周運清教授認為,炫富廣告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它直指先富群體的財富品質,凸顯轉型期的一大問題:貧富分化懸殊,不少富人奢侈揮霍,甚至為富不仁——這是刺痛人們、導致社會心理失衡的真正的罪魁禍首。而一旦社會心理不平衡加劇,將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周運清&&,和諧的社會需要和諧的社會心理。“老百姓最痛恨的就是富人的炫耀。商家要懂得怎樣露富,不要加劇這種衝突,引起人與人之間的不和諧。”他認為,房地産商應該提高社會素養,做到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從社會和諧的角度來看,商家應該看重長遠利益”。

讓房價降下來才是關鍵

  一位網友在網上參與此話題討論時留言説,自己在北京一個事業單位工作,外地來京的他雖已年屆三十,卻遲遲不敢結束與女友的愛情長跑步入婚姻殿堂,原因就在於房子,女友和女友家人都表明了沒有房子不結婚的態度。結果,2004年就在盼房價下降的他,如今等到的卻是房價翻番。
  這位網友的看法可以從北京市房地産現狀得到佐證。據了解,目前在北京四環內,絕大多數樓盤的價格都已達到每平方米上萬元,總價在50萬元以下的房子在五環內可以用稀罕來形容。而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2007年3月,北京商品住房銷售價格以9.9%的漲幅位列全國第四,這是北京房價在去年連續7個月兩位數增長後,在今年頭3個月繼續保持接近10%的高漲幅。
  對此,有專家指出,真正刺痛民眾的不是炫富廣告本身,而是居高不下的房價。
  近年,我國大城市房價不斷高漲。據統計,目前我國大城市的房價與收入比已經達到了10:1以上,而聯合國倡導的理想標準是3:1以內,警戒線是世界銀行的5:1。在高房價和房價持續上漲的背景下,我國城市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不堪重負、無力買房。即便是通過高額借貸買房,也給今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壓力。
  而近年來,房地産市場又多了個怪現象,用住房來炫耀財富和身份。許多城市開發的樓盤,都竭力把自己包裝成所謂的“精品”、“極品”,很多樓盤以這種洋氣、霸氣十足的名字作為所謂的“營銷概念”,聲稱自己的房子“只賣給成功人士、富豪階層”。一些地方也以擁有這種普通人住不起的樓盤為傲,把其當作當地“房地産業升級”的標誌。
  所以,當這次關於房地産炫富廣告的報道紛紛見諸新聞媒體後,幾家重要媒體網站的留言中,幾乎全是網民對房價過高的現狀以及對房地産商的斥責。
  北京中原房地産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文傑指出,在房地産市場中,位於財富塔頂的富人可以擁有大量豪宅,而普通百姓傾其畢生積蓄仍難圓居者有其屋的夢想,這已成為現階段亟待解決的深刻的社會問題,這也是住房保障需要解決的問題。
  李文傑認為,炫富廣告的氾濫與不斷攀升的房價有着直接、密切的關係,這種以炫富耀貴為特徵的住房,也成為房價飆升的重要原因之一。李文傑説:“雖然炫富廣告在當前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所産生的不良後果確實需要引起行業關注,但更應該引起反思。徹底解決房價問題,如果只停留在將責任歸咎於炫富廣告就未免顯得有些避重就輕了。這更需要政府深入調研找出問題根源,從多方入手,齊抓共管。”

  相關稿件
房地産炫富廣告刺痛都市 2007-05-18
房地産炫富廣告是和諧社會的“噪音” 2007-05-16
炫富心理作祟中國買家爭購豪車 豪車熱須降溫 2007-01-05
城市“富人區”:人為製造的炫富噪音 2006-12-06
學校包機扶貧的炫富危機 2006-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