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05-25 記者:馮永鋒 來源:光明日報 |
|
|
“現在全國許多鋼鐵、電力和焦炭企業可能剛剛意識到脫硫的必要性,而我們已經開始脫碳;我們不僅減排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還進入國際上的排污權交易市場,賣了大價錢。”在四川威遠縣連界鎮,川威集團董事長王勁,這樣對“中華環保世紀行”記者團介紹説。
王勁説:“減排的秘密在於企業的自備電廠。這個燃氣電廠提供了部分企業的用電,減少了外購電量,降低了成本。2006年我們與荷蘭能源國際集團達成了二氧化碳排污權交易協議,我們把每年削減的14.7萬噸二氧化碳‘排污權’賣給它,每噸賣8.3歐元。首期合同簽了6年,6年之後還可以再續簽。我們發現,節能減排,不僅不會成為企業的負擔,反而是企業升級換代、提高檔次的好機會。”
集團技術中心總經理謝建國對記者介紹了自備電廠的技術原理。這個電廠於2004年建投入使用,總投資2億多元,裝機容量4萬千瓦,年發電量3億多度,能滿足企業年用電量的30%左右。發電機組燃燒的氣源,就是企業冶鐵、煉鋼、煉焦時産生的高爐煤氣、轉爐煤氣、焦爐煤氣,而在全國許多地方的鋼鐵企業、焦化企業,至今還把這些當成難以處理的“廢氣”。“由於機組發電時把各種尾氣拌勻後燃燒了,煙囪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質就很少。”
在資中市銀山鎮,有家鴻展實業公司,公司的主要産品是高純度食用酒精。中華環保世紀行記者團到達該廠採訪時,公司董事長楊聰打開一個小盒子,頓時,一股白色的“蒸汽”冒了出來。楊聰解釋説,這是乾冰——也就是固態二氧化碳。2005年,鴻展實業公司與重慶鑫晨公司合作,建成了二氧化碳回收生産線,能把紅薯、玉米發酵時産生的二氧化碳進行回收,回收率達70%左右。回收下來的二氧化碳,一年能生産液態二氧化碳4萬多噸,每噸能賣600元左右;減少了二氧化碳對空排放,也給公司帶來了豐厚的收入。
內江市常務副市長王賓説:“幾年前,我們要求企業‘節能減排’,企業負責人馬上就説:‘我們哪有做環保的錢’。後來,他們發現,其實在生産過程中沒有廢物,只要觀念正確、技術合適,所有的廢物都可以變成優質資源,都可以成為企業的新的經濟獲利點。”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