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05-16 來源:《市場報》2007-05-16 14版 |
|
|
梅爾(MYER)是澳大利亞最著名的百貨公司,1900年由俄羅斯移民西德尼 梅爾創建,現在擁有全澳最大的連鎖百貨店網絡。 遙遙百年的路途,公司所有權幾易其主,不過,梅爾的品牌到底保持下來。 目前新的梅爾公司正在執行它為期50個月的發展計劃。3月末,梅爾慶祝最近半年的經營報告:稅前利潤達到1230萬澳幣(1元澳幣約合6.5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84%。 在梅爾,“我們能做”是每個員工必須具有的態度。梅爾認為公司內部事物的透明度可以帶來多方面的好處。梅爾管理者説,公司機密減到最低,有被同行了解底細的風險,不過,這真有那麼可怕嗎?更重要的是我們自己對事物的了解。 在梅爾公司提供的一份300天行動計劃書裏,記者看到了梅爾能在短短半年時間裏取得如此成績的原因——以人為本。 這是四個簡單的字,它不簡單的內涵卻值得一提。梅爾以人為本的意識見於兩個層面,一個是以顧客為本;一個是以自己的僱員為本。 梅爾強調,公司文化體現在員工的行為中,而不是貼在墻上的口號。它在各個角落安裝了閉路電視,那可不是用來監視顧客中有誰手腳不乾淨用的,而是要用來觀察哪人流過於擁擠,影響了交易效率。梅爾重視跟顧主的交流,CEO熱線不僅向員工開放,而且也向顧客開放。減少了公司管理人員的案頭工作,但要求他們多在商場裏轉,以便更敏銳地了解顧客的反饋。 一般説,優質的服務,辦法之好、之多,常見諸世界上好的商業公司。梅爾也不例外。不過,梅爾對僱員傾注的熱情卻是不多見的。它以對員工的關愛,激勵員工的創造性。在梅爾的文化裏,英雄並不出自管理層。它留足了員工成長的空間,換句話説,梅爾的工作可以是你一生的事業。管理層通過調整工資,以提高報酬效果。對於那些退休的員工,仍然享受公司面向員工的某些優惠。 今天商業競爭很大程度上其實是同質化的。説到底,梅爾不過採取了現在世界經營良好的百貨公司通常的做法。不過,徜徉在梅爾商場裏,你也很難一眼看出它的過人之處。然而,不論從管理角度而言,還是從服務顧客角度而言,也許梅爾今天付出的人情,會是它未來能夠立於不敗之地的重要原因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