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05-08 作者:四川大學工商管理學院 徐彬 揭筱紋 來源:《光明日報》2007-05-08 10版 |
|
|
農業産業化經營自上世紀90年代初被提出以來,歷經十餘年的發展,業已形成多種較為成熟的經營模式。但隨着農村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對農業産業化的經營方式也提出了更為廣泛的要求,農業産業化的模式也在不斷發展創新之中。在調研中我們發現,農業與旅游業邊緣交叉的一種新型農業産業化經營模式——鄉村旅游,是農業産業化經營的一種新模式,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重要途徑。
鄉村旅游業是把農業與旅游業結合在一起,利用鄉村景觀和農村空間吸引游客前來觀賞、游覽、品嘗、休閒、體驗、購物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即以農、林、牧、副、漁等廣泛的農業資源為基礎開發的旅游産品。鄉村旅游業的發展之所以對解決“三農”問題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是因為它對於“農民”來説,有利於增加收入,減少從事傳統農業的農民數量,為剩餘勞動力增加就業機會,並有利於提高農民素質;對於“農村”來説,有利於經濟的發展,使傳統的農村種植經濟向服務經濟轉變,有利於改善農村基礎服務設施,促進農村文化市場繁榮,加速非農化進程,帶動農村城鎮化;對於“農業”來説,有利於促進結構調整,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和觀光農業轉型,並有利於拓展農業發展的內涵和外延,增加農業産出,擴大農副産品的銷售渠道。由此可見,鄉村旅游業是一種值得高度重視的朝陽産業,但如何才能長久地發揮其振興農業、繁榮農村、富裕農民的作用,是亟需研究的問題。
我國的鄉村旅游源於“農家樂”的發展。農家樂在1987年發端於四川成都郫縣農科村。歷經近20年的發展,以“農家樂”形式出現的鄉村旅游在全國可謂遍地開花。據國家旅游局的最新測算,我國鄉村旅游的年接待游客人數已達三億人次,旅游收入超過400億元,佔全國出游總量的近三分之一。每年的三個黃金周,全國城市居民出游選擇鄉村旅游的比例約佔70%,每個黃金周形成大約6000萬人次的鄉村旅游市場。但整體上看,我國鄉村旅游目前仍處於起步階段,發展中仍存在着許多問題。
這些問題,突出地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1、缺乏整體規劃控制。一些地區鄉村旅游開發盲目性很大、一哄而上、修路造房、重復建設,不僅造成資源、財力、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費,而且由於沒有進行統一規劃,鄉村旅游景區地域上分佈較廣,組織線路的難度較大,鄉村旅游與傳統旅游景點之間也缺乏有機&&,共生性差,從而降低了對游客的吸引力。2、基礎設施及環境建設不盡完善,導致客源的可進入性、安全、供水、衞生等方面的問題。有些鄉村旅游區缺少必要的消防設施和醫療設施,廚房、廁所的衞生條件與預期標準相差甚遠。3、産品單一,特色開發不夠,品牌意識不強。許多鄉村旅游只是“吃農家飯、幹農家活、住農家房”,缺乏創新設計和文化品位。目前,大多數經營戶還是以被動經營為主,照貓畫虎,千篇一律,缺乏對於民間、民俗文化和自身發展特徵的挖掘,缺少市場開拓意識,影響了産品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4、銷售不成體系。農戶的自我銷售意識不強,在宣傳方面過多依賴村委會,沒有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預定和銷售系統,沒有橫向和縱向的網絡體系,與當地或周邊大城市的旅行社&&不密切,沒有形成整體營銷。5、人才匱乏。很多地方的“農家樂”都是村民自己管理,沒有專業的策劃、管理、經營、營銷、規劃設計等方面的人才。
我們認為,我國鄉村旅游的發展出路還在於相關産業鏈的系統化、規模化發展。開發鄉村旅游産業,要以農業為基礎,利用農業、農村資源,興辦鄉村旅游事業,然後逐步過渡到旅、農、工、貿綜合發展,走産業化發展之路。
鄉村旅游具有旅游行業的一般特徵:勞動密集性高、關聯帶動性強、就業門檻低、就業方式靈活等。這些特徵使鄉村旅游具備了産業化發展的條件。據測算,鄉村旅游每增加1個直接從業人員,可間接增加5個就業崗位。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從而形成以旅游業為中心的産業鏈,可以推動農村産業分工。由鄉村旅游延伸開的産業鏈包括:旅店經營、種養殖業、農副産品加工業、運輸業,甚至包括裝修業、建築業和文化産業等。鄉村旅游作為一種超越工業化路徑、直接進入第一、二、三産業的新的産業形態,已成為其産業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根據系統設計的指導思想,為了在鄉村旅游系統中建立不同門類的子系統,需要建設各具特色、內容多樣、形式不同的鄉村旅游産業經營形式。發揮鄉村旅游的乘數效應和拉動功能,建立旅—農—工—貿聯動發展模式。如在發展鄉村旅游的過程中,圍繞鄉村旅游這個龍頭開展各項産業活動:一是發展第三産業,解決旅游者的“食、住、行、游、購、娛”六大問題,興建旅游設施、商業設施、文化娛樂設施,保證農業産業化實施。二是發展第一産業,興建農副産品基地、農業觀光基地,帶動農業産業化發展。三是發展第二産業,開發各種旅游食品、飲料、紀念品等,對當地土特産進行深加工、精加工,力求上規模、上檔次,豐富農業産業化內容。四是發揮旅游的牽線搭橋作用,讓旅游市場帶動信息、資金、技術等生産要素市場,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的引進,加速農業産業化進程。
鄉村旅游只有向産業化方向發展才是根本出路,而這必然會形成新型的産業集群。鄉村旅游以鄉村生活的體驗為主,由此便可以形成與工業産業集群相同布局的服務性産業集群,這符合鄉村旅游産業集群化發展的基本條件。一個鄉村相當於一個企業,若干鄉村相連,就形成一個企業群體,在這一群體之中,都開展鄉村旅游,就形成了鄉村旅游的産業集群。將鄉村旅游發展提升到産業集群化高度,可使鄉村旅游發展躍上一個新&階。
鄉村旅游豐富了農業産業化經營的形式,強化了農業與旅游業的內在&&,是第一産業與第三産業的良好結合方式,是推動傳統農業産業化向現代農業産業化發展的一條新途徑,有利於形成“一業帶百業,一業舉而百業興”的聯動效應,推動農村第二、第三産業的發展,帶動産業結構的調整。且給農民創造了增加收入的機會,縮小了城鄉差別,促進了城鄉關係的融合和社會的穩定,由此也順應了建設城鄉一體化的趨勢和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