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7-04-12 記者:關健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2007-04-12 5版 |
|
|
西方觀察家似乎可以把各自懸着的心暫時放回肚子裏了——近期被西方媒體炒得沸沸颺颺的“天然氣歐佩克”最終未能成立。4月9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天然氣出口國論壇,沒有就成立“天然氣歐佩克”發表任何文件。儘管如此,關於組建“天然氣歐佩克”的種種傳聞,卻着實讓美歐等國虛驚了一場。
其實,關於成立“天然氣歐佩克”的想法已醞釀多時,但真正引起世人關注的還是今年年初。今年1月28日,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在會見到訪的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伊萬諾夫時建議,伊朗和俄羅斯這兩個天然氣大國可以建立一個類似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天然氣輸出國組織。話音剛落,俄總統普京就在2月1日的大型記者招待會上公開&&:這是一個“有意思的想法”,俄將“考慮這一問題”。2月12日,正在卡塔爾訪問的普京又&&,俄不反對建立一個類似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天然氣歐佩克”。他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還玩起了“文字游戲”,他説,“是否需要”和“是否建立”一個“天然氣歐佩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目前天然氣出口國必須協調彼此的行動。
普京的這一系列讓人玩味的“曖昧表態”,立刻引起許多天然氣生産國的興趣,就連加勒比島國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也&&願意加入這一新的天然氣輸出國組織。而委內瑞拉能源和石油部長拉斐爾?拉米雷斯則把這個“天然氣歐佩克”理解為石油輸出國組織的“補充”。
隨着成立“天然氣歐佩克”的呼聲日益高漲,美國和歐盟等主要天然氣消費國的敏感神經也被觸動了,他們開始有些坐立不安。因為在西方人的眼裏,對能源消費國來説,能源生産國的聯盟就是危險。美國能源部長塞繆爾?博德曼説,操縱市場的做法,從長遠來看並不利於天然氣出口國。而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則明確&&,成立“天然氣歐佩克”會對天然氣消費者發出不信任的信號。據悉,去年11月,北約經濟委員會在一份秘密報告中提出,俄可能正在尋求建立一個天然氣聯盟。報告認為,除了俄羅斯和阿爾及利亞外,利比亞、卡塔爾、伊朗和中亞一些國家可能會成為該組織成員。北約專家還警告説,這個天然氣聯盟的目標,是利用能源政策達到政治目的,俄羅斯將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
就在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天然氣歐佩克”呼之欲出之際,有關方面卻對此表現出了“特別的謹慎”。俄羅斯等國有關人士在談及此問題時也字斟句酌,生怕因哪句話説錯而引起西方社會“不必要的誤會”。就在赴多哈開會前,俄工業和能源部長赫裏斯堅科專門於4月6日在莫斯科召開了新聞發布會,並明確&&,此次論壇不會簽署關於建立“天然氣歐佩克”的協議。伊朗駐歐佩克的代表阿德比利7日也公開&&,伊朗等國並不是要尋求創建“天然氣歐佩克”,而是強調天然氣生産國之間應加強合作。8日,阿爾及利亞能源部長沙基卜?哈利勒也説,“天然氣歐佩克”僅僅是個想法,還未開始落實。
記者發現,雖然“天然氣歐佩克”在關鍵時刻“踩了一腳剎車”,但多哈會議卻成立了一個以俄羅斯為首的“高級委員會”。論壇成員國能源部長在經過數小時的閉門會議後發表了一份宣言,建議成立一個由下屆論壇主辦國俄羅斯領導的高級委員會,對論壇在過去6年裏在機構建設和自身運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績進行評估,同時制訂一個旨在加強論壇機構功能和未來發展方向的全面計劃。
據參會的俄天然氣公司總裁米勒稱,成立高級別的天然氣價格制訂協調組,已成為向發展國際合作邁出的第一步,這是一種能源對話的全新形式,其中包括共同研究天然氣價格制訂的機制。米勒認為,天然氣市場全球化是造就這種新的對話形式的客觀原因。對此,俄羅斯杜馬副主席弗拉基米爾?佩赫京4月9日稱,對於俄羅斯來説,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在該領域的夥伴,並有效地同他們進行合作,在為生産者創造統一條件方面制訂共同的方法,建立同消費者的關係體系。
此間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天然氣歐佩克”正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游移。俄對此問題採取的曖昧態度,恰恰反映了俄可進可退的有利位置。在這種情況下,俄進可將“高級委員會”作為真正建立“天然氣歐佩克”的序曲,退可將“高級委員會”僅作為一個磋商平台。在務實的普京看來,無論如何,這都可以加重俄在世界能源市場上的分量。至於是不是需要“天然氣歐佩克”?何時成立“天然氣歐佩克”?那都是些小問題了。因為按普京的邏輯,“想建立”和“真建立”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問題。
本報莫斯科4月11日電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