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節就要到了,家家戶戶都在置辦年貨食品,與此同時,消費者倍加關注食品安全問題。查處食品市場上的假冒偽劣産品,除了職能管理部門的監管之外,消費者應該如何識別偽劣産品、保護自己的權益?過大年了,如何讓消費者在百忙當中選購的大量食品安全放心?面對記者的提問,一些資深專家提出了這樣的觀點:消費者要消除認識誤區,要有市場鑒別能力,有識別假、劣産品貨色的基本能力。
不要迷信價格高的食品
一位長期從事農産品市場檢測的專家告訴記者:她常常看到食品市場的消費者,尤其是一些年輕的消費者,總是願意把自己的消費目標鎖定在那些價格高的産品上,認為價格高的産品就是質量好的産品,這是一個誤區。 她根據多年的食品檢測經驗得出了這樣的經驗:不要迷信那些價格高的食品,産品的質量問題往往就出在這些高價産品身上。為什麼呢?造假者要追求高利潤,他們對低價産品往往不屑一顧。比如蔬菜,在高檔蔬菜品種中檢測出有害化學藥品殘留物的例子不少,但是低檔的品種檢出有害化學藥品殘留物的比率很少。一些造假者在高檔産品上動心思,違規施用有害化學藥物,是因為高檔産品給他們留下了較大的市場獲利空間,即使把藥物造假的成本算進去,還有盈利;而一些低檔産品本身價格就不高,市場獲利低微,也不允許他們再追加造假成本。比如,市場上平平常常的小白菜,價格低廉,安全性很高,很少檢測出有害物質;但一些反季節的高檔蔬菜如反季節韭菜,每年都檢出不少問題。 專家提醒,春節前後正是韭菜俏銷時節,韭菜的市場價格很高,黑心商家為了追求利潤,往往在生産環節採用了許多違禁化學藥物,消費者應當注意它的品質。專家透露,針對春節期間韭菜等蔬菜品種的安全消費問題,國家有關部門目前正在組織大規模的農産品檢測行動,確保老百姓的節日食品消費安全。
購物要做到“10看”
一些專家説,食品安全問題已受到政府高度重視。近幾年,國家有關部門及各級政府都加大了食品監管力度,各地主要的食品市場都有了食品監控措施。目前食品檢測出問題的大多是一些沒有納入監管範圍或者無法監管的野攤、黑市的産品。 目前,各種業態的消費市場遍佈城鄉,專家們建議,消費者還是到正規的市場、超市去購買節日食品比較安全。同時要做到“10看”:看外表感觀,看産品形色,看産品包裝,看供貨來源,看生産日期,看生産批號,看品牌級次,看異常質量,看價格變化,看商家説明。比如買海參,要看外表,如果它的外表是酥軟的,這就有可能是用工業鹼料泡製過的;再看價格,如果它異乎尋常的便宜,這種不正常的産品最好不要考慮。 專家們還提醒消費者不要迷信生産廠家的誇大宣傳,尤其不要相信什麼“唯一”、“天然”等內容的産品吹噓。消費者在市場購買食品要注意保留銷售票證,以便於維護自己的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