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凡上過網的人都遭遇過,上網時不斷彈出小廣告,想關掉卻被鏈結到一些購物網站上,折騰半天想要瀏覽的網站還沒打開。有的更毒,廣告窗口跟着鼠標跑,鼠標點到哪兒窗口跟到哪兒,想看的網頁和內容全被遮住,想關還關不了。 前不久,供職於某公司的王先生在進行年終工作總結時,演示的大屏幕突然出現不堪入目的曖昧畫面,還傳出陣陣聲音,時間足足持續了好幾秒鐘。王先生納悶,自己從來就沒有上過黃色網站,電腦上怎麼會有這種東西,後來才弄明白原來是流氓軟體作的惡。
流氓軟體 作惡多端
流氓軟體,又叫惡意軟體。據中國互聯網協會介紹,流氓軟體是指在未經用戶許可或者未明確提示用戶的情況下,在用戶電腦上安裝運行,侵害用戶合法權益的軟體,但尚算不上計算機病毒。從技術上講,流氓軟體,又包括惡意廣告軟體、間諜軟體、惡意共享軟體等。流氓軟體惡行包括:不斷地彈出廣告窗口,未經用戶同意自動安裝,惡意收集網民信息,劫持用戶的瀏覽器,甚至盜竊電子銀行賬號密碼,想卸載卻又卸不掉,最終導致電腦癱瘓。流氓軟體是廣大網民在深受其害之後對它們的一種形象稱呼。 流氓軟體日益猖獗,不但損害了網民的合法權益,而且危及到互聯網産業的健康發展。中國網絡行業協會前不久曝光了10款流氓軟體名單,在這個名單中,3721上網助手(雅虎助手的前身)、淘寶網、eBay易趣、dudu下載加速器等赫然在列。這些流氓軟體通過技術手段強行安裝,安裝之後無法卸載或者無法徹底卸載,破壞電腦的正常運行。 據江民殺毒軟體公司公關部經理曹凌翔介紹,江民公司在2006年上半年作了一個計算機病毒疫情調查,數據顯示,流氓軟體已經超過了計算機病毒,在十大病毒排行榜中,流氓軟體佔到了5個。同年7月,瑞星公司發布的報告顯示,上半年流氓軟體侵害用戶的數量第一次超過病毒。一項網上調查顯示,99%的網民都受到過流氓軟體的騷擾;另一項調查的結果是,全球每台電腦平均感染了24.5個間諜軟體,而間諜軟體只是流氓軟體的一種。
暴利驅動 流氓猖獗
“中國反流氓軟體聯盟”的一位核心成員告訴記者,流氓軟體在我國之所以如此猖獗,除了國家有關部門監管不力之外,主要是因為流氓軟體行業背後的巨大利潤,並且已經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産業鏈。 據了解,電腦用戶在下載一些共享軟體或者登錄一些網頁時,流氓軟體就會侵入用戶電腦,而流氓軟體一般用裝機量&&業績,也就是流氓軟體侵入電腦的數量。 據透露,每成功侵入一台電腦,廣告商就會付給插件公司0.05元至0.3元不等的費用,一個插件“落戶”1000萬台電腦,插件公司就可拿50萬至300萬元;而用戶電腦裏每彈出1000個廣告窗口,插件公司就獲益8元至15元。以1000萬台裝機量計算,若每天彈一次廣告,一天收入為8萬至15萬元。大公司的裝機量可以超過2000萬台,就是那些小的,也能做到100萬台左右。一位熟悉內情的人透露,一些流氓軟體公司的營業收入很輕易地就能達到幾百萬元。 該人士還透露,這一塊市場蛋糕很大,不僅一些小的軟體公司在做流氓軟體,而且很多大公司也存在與流氓軟體有染的跡象。流氓軟體背後的巨大暴利,正是建立在廣大電腦用戶合法權益被侵害的基礎之上。
過街老鼠 人人喊打
2007年1月8日,由中國軟體聯盟和互聯網實驗室聯合主辦的“中國流氓軟體及治理對策高層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互聯網實驗室當場發布了《中國流氓軟體及治理對策研究報告》。具有戲劇意義的是,當天很多與會專家&&被流氓軟體害過,研討會成了聲討會。北京市律師協會信息網絡與電子商務法律事務委員會秘書長魏士廩更是坦陳,他自己是流氓軟體的巨大受害者,電腦曾經連續幾次中招,系統重裝了好幾次。 網民遭受流氓軟體的毒害由來已久。但是,用戶真正行動起來對流氓軟體説“不”則是比較晚的事情。2006年7月,由董海平等發起成立了“中國反流氓軟體聯盟”,開展了大張旗鼓的反流氓軟體活動,並於9月4日向北京市海淀法院提起第一起反流氓軟體的訴訟。據該聯盟有關負責人李佳衡告訴記者,到現在他們已起訴了多家流氓軟體,包括中搜、雅虎等,此外還向信息産業部、消協等部門進行了投訴。 去年11月8日,中國互聯網協會將流氓軟體定義為“惡意軟體”,並公布了8條判定標準。12月,信息産業部也公布了關於流氓軟體的舉報電話,開始接受用戶舉報和投訴。投訴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可能會在今年1月底發布一份關於流氓軟體的公報,對大家投訴較多的流氓軟體予以公布。
民間力量 竟成主角
瑞星殺毒軟體公司副總裁毛一丁&&,對於很多殺毒軟體公司來説,反流氓軟體是個兩難問題,大量的客戶因為流氓軟體電腦癱瘓受損,殺毒軟體如果對此漠視不管,那它肯定將在客戶心中失去信譽,但如果把流氓軟體列為病毒進行查殺,那流氓軟體背後的軟體商、廣告商肯定不幹。 監管上的不力,使反流氓軟體形勢急轉直下。“中國反流氓軟體聯盟”的李佳衡向記者透露,他們聯盟提起的6件反流氓軟體訴訟相繼敗訴,向相關主管部門的投訴也沒有答覆。 對於反流氓軟體遭遇的挫折,有人認為,這是由於我國在這方面立法的滯後造成的,並&&一些英文網站乾乾淨淨,但中文網站上卻充斥着廣告、插件,都是立法不力造成的。 對此,很多專家表達了他們不同的意見,在他們看來,反流氓軟體敗訴並非法律缺位。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委員張雨林&&,“中國反流氓軟體聯盟”針對流氓軟體起訴以《民法通則》和《消法》中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等作為訴訟依據,有點勉強。北京市律師協會的魏士廩也認為,我國現在有很多問題不是沒有法律,也不是法律完善不完善的問題,有很多是行政不作為。在流氓軟體這個問題上,國家有關部門早就應該出面來解決。 記者向國家信息産業部採訪,但是一直沒有收到信産部新聞處的答覆。不過,記者從信息産業部流氓軟體投訴中心了解到,信息産業部現在沒有反流氓軟體方面的規定,到現在也沒有處罰過任何流氓軟體廠商。 “中國反流氓軟體聯盟”的李佳衡&&,他們現在特別期待國家主管行政部門出面對流氓軟體進行監管,處理好流氓軟體問題,保護廣大網民的合法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