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6-12-19 本報駐歐盟記者:楊麗明 來源:《中國青年報》2006年12月19日 |
|
|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16日,比利時人克裏斯在中國使館教育處舉辦的“我和中國”漢語演講比賽中,引用了李白的詩句。克裏斯以其字正腔圓的漢語發音和聲情並茂的演講,獲得了一等獎。
中國駐比利時使館教育處舉辦比利時人漢語比賽今年已是第五年。教育處薛浣白參讚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比利時人對此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報名參賽也越來越踴躍。今年投稿參賽的共有82人,最終23人進入最後一輪的演講比賽。這在比利時這麼一個小國來説,是非常難得的。
中國駐比大使章啟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學習漢語已經在比利時形成了熱潮。繼2004年和2005年連續兩年比利時各個漢語教學和培訓機構註冊人數同比翻了兩番之後,2006年學漢語的新生人數繼續快速增長。
章大使説,布魯塞爾高級翻譯學院去年剛剛設立“漢語——英語專業”,今年在校生規模就已經達到110人。布魯塞爾聖伯尼法斯中學也已經開設了漢語課程,使漢語第一次進入了中學主流教育體系。
為什麼遠離中國的西歐國家比利時會形成漢語學習熱潮呢?這首先是一個大環境問題。據章大使介紹,隨着中比政治、經貿關係的不斷發展,兩國間的教育文化交流也掀起了空前的熱潮。
章大使説,過去兩年裏,比利時的“比中協會”、烈日大學和魯汶大學分別與中國國家漢語國際推廣辦公室簽署了合作協議,共同建設布魯塞爾、比利時列日兩所孔子學院,以及魯汶聯合工程大學孔子課堂。今年6月,比利時還正式成立了一個“比利時漢語教師協會”,“這意味着比利時已經有一個漢語教師自己的組織了”。
除了中比交流的大環境外,中國國力的提升和世界影響力的擴大,也促進了比利時人的漢語熱。比利時根特大學漢語系在校生勞拉對記者説,她和她的同學們之所以選擇漢語專業,一方面是被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所吸引,由此産生了攻讀漢語言專業的想法。另一方面,勞拉認為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以及與歐洲經貿、投資的迅速發展,為他們創造了許多就業機會。勞拉説:“學習漢語,也為我們以後就業,提供了更大的選擇空間。”
本報布魯塞爾12月18日電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