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明日首發對華貿易戰略文件 傳遞“清晰信號”
    2006-10-23        來源:上海證券報

    歐盟將發布新的對華貿易政策文件,專家稱有助於更好梳理雙邊貿易
    歐盟委員會發言人斯蒂芬亞當斯日前證實,該委員會將於明天(24日)正式發布新的對華政策文件,其中還伴有一個詳細闡述歐盟對華貿易與投資政策的“姊妹文件”,這將是歐盟委員會第一次專門就歐盟對華貿易與投資戰略發表文件。專家指出,歐盟&&這樣一個對華貿易問題的框架性文件,應該有助於更好梳理雙邊貿易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成就,這也是中歐經貿關係快速發展的需要。

貿易發展帶來更多摩擦

    “中歐此前已經簽署了一系列經濟貿易協定,此次歐盟單方面&&這樣一個框架文件,只是為了更好地梳理雙邊貿易的成就,同時把遇到的問題明確提出。”復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戴炳然教授對記者説。
    歐盟與中國的貿易發展異常迅速,目前,中國已成為歐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而歐盟則是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據歐盟統計,中國在今年前7個月對歐盟出口720億歐元,僅次於美國的740億歐元。同期歐盟與中國的貿易逆差達到創紀錄的476億歐元(約597億美元),同比增長24%。
    巨大的貿易逆差數據不可避免地引發了貿易保護主義的聲浪,也正因如此,從去年的紡織品爭端到最近的中國鞋出口歐洲受阻,中國對歐盟的貿易遭遇到越來越多的不和諧音。
    “中國已成為歐盟反傾銷的最大受害者,”國內一位貿易專家説。
    不過,戴炳然教授也指出,貿易摩擦增多並不足為奇,“這恰恰説明我們與歐盟的貿易&&越來越緊密。”

歐盟應着眼於技術出口

    目前還不清楚,這份貿易文件的具體細節如何,不過,亞當斯透露,這份文件將向中方傳遞一個“清晰的信號”,即在貿易與投資問題上,歐盟願意與中國展開更多的對話,發展更深入的夥伴關係。
    有關專家指出,隨着貿易量的擴大,中歐貿易關係也愈加步入正軌,即任何貿易問題都需通過平等協商來解決,而不像以往只是通過單方面讓步的方式來化解。
    “雙方都應該各讓一步。”戴炳然同時指出,威脅和制裁等做法只會帶來雙輸的局面。
    目前看來,歐盟在紡織和製鞋等勞動力密集行業對中國進口商品尤其存有“偏見”。本月初,歐盟理事會以13比12的一票之差通過了對中國和越南産皮鞋徵收反傾銷的最終裁決,宣布從10月7日起分別對兩國皮鞋徵收16.5%和10%的反傾銷稅,為期兩年。
    專家分析説,在勞動密集行業,中國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對歐盟來説,“這些行業其實並沒有太大的保護價值,”戴炳然説,“與其這樣,還不如把精力更多放在高科技出口方面,這也是平衡雙邊貿易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目前,歐盟是中國最大的技術和設備供應方。2005年1月至8月,中國從歐盟引進技術1615項,合同金額48.9億美元。專家指出,相比美國,歐盟對華技術出口相對寬鬆,但仍有進一步放開的較大餘地。
    當然,對於中國的企業而言,如何在全球貿易日益開放的前提下“有節制地”擴大在歐洲的市場份額,也是我們必須要妥善處理的問題。為了更長遠的利益,“從量上有所控制也是必要的”,戴教授説。

  相關稿件
歐盟:真心示好還是巧言令色 2006-10-26
解讀歐盟新的對華政策文件 2006-10-26
歐盟委員會發表對華政策文件 2006-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