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膚品“活性”成分功效遭專家質疑
    2008-01-09        來源:經濟參考報
  據新華社北京電 許多女性都會收到的聖誕節禮物是一瓶昂貴的護膚霜。然而,研究人員説,她們也許會發現,雖然廣告吹得天花亂墜,但這些産品的實際效果並沒有那麼好。
  各大化粧品公司都聲稱,它們的暢銷産品能讓你重獲青春。這些由明星主演的廣告用大量科學術語支持自己的論斷。但專家們説,這些説法在科學上是説不通的,而且貶低了顧客的智商。
  英國《泰晤士報》報道,所謂“藥粧産品”的市場規模五年來翻了一番。但大多數科學家説,幾乎沒有證據能夠證明,脂肽、透明質酸和Ω-3脂肪酸等所謂的“活性”成分對皮膚有好處。
  英國消費者協會發現,化粧品公司用科學術語把消費者搞得暈頭轉向,甚至連他們自己的客服人員也無法準確解釋這些産品是如何發揮功效的。有些皮膚病學家説,實際上,某些産品含有的所謂“納米粒子”可能有害,消費者應避而遠之。
  英國消費者協會的一些研究人員扮成消費者,與卡尼爾、歐萊雅和玉蘭油等品牌的客服人員進行了接觸。他們問客服人員,産品中那些所謂的活性成分究竟是如何作用於皮膚的。然後,他們將談話記錄交給“了解科學”基金會,讓該組織的專家對談話中的信息進行判斷。
  專家們得出結論,很多時候,這些公司是在用虛假或令人容易産生誤解的信息搪塞顧客。
  例如,在被問到歐萊雅的某款産品中所含的透明質酸是什麼物質時,客服人員的説法就不正確:“事實上,它並不是一種酸。”這名客服人員接着又説:“這款産品能使皮膚緊致,煥發光澤。”
  英國赫特福德郡大學的藥劑師加裏莫斯將這種解釋斥為“純屬胡扯”。
  雖然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允許化粧品使用透明質酸,並且認為這樣做是安全的,但莫斯説,沒有人能夠説清楚,這種物質究竟是如何使皮膚“煥發光澤”的。
  莫斯博士説,如果某些化粧品號稱對深層皮膚具有積極功效,就應該將其歸為藥品,對其進行更嚴格的管理和檢驗。
  相關稿件
老年人專用護膚品市場存在空白 2007-07-04
美專家提倡護膚簡單化 2007-01-19
護膚品奢侈時代悄然來臨 200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