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號也造假 日本食品遭遇信任危機
    2007-11-14    吳錚    來源:經濟參考報

  日本農林水産省不久前説,日本糕點老字號赤福公司頭一晚將糕點從冷庫中提出解凍,在糕點包裝上打上第二天日期作為生産日期銷售,這種造假行為已持續多年。
  赤福公司已經被勒令無限期停業,但其造假案的涉及面越扯越大。一家與赤福有關聯的公司承認,公司所産糕點約30%的豆沙原料來自賣剩下的過期食品。

  早在今年1月份,日本糕點業巨頭“不二家”株式會社就曾公開承認曾出售使用過期原材料製作的糕點。圖為日本首都東京的一家餐廳裏擺放着“不二家”的吉祥物“Peko-chan”。新華社/路透
當造假已成習慣

  赤福公司社長濱田典保在新聞發布會上承認,公司“把剩餘商品回收利用已成習慣”,屬於有組織的不正當行為。他説:“發生這樣的事,謹向消費者和相關人士表達我們深深的歉意。”
  赤福糕點歷史悠久,從1707年就開始在日本售賣。赤福公司總店設在日本三重縣伊勢市伊勢神宮附近,所産糕點外為紅色豆沙,倣伊勢的五十鈴川流水波紋印有三條紋路,內為糯米丸,象徵河中小石,是伊勢市著名土特産。途徑五十鈴川參觀伊勢神宮、品嘗赤福糕點,曾為眾多前往伊勢游客的難忘經歷。
  雖然尚無消費者因赤福公司造假行為健康受損的報道,但相關部門以赤福公司違反《食品衞生法》為由,向該公司下達停業命令書,勒令它無限期停業。

精心掩蓋造假事實?

  赤福造假事件上月中旬浮出水面。日本農林水産省説,赤福公司存在偽造生産日期和保質期等問題。赤福公司起先信誓旦旦地説,把賣剩商品重新包裝出售的情況“絕對不存在”。隨着調查深入,赤福公司不得不承認,公司把未能及時售出的産品送回冷庫冷凍,需要時再重新調出解凍,以解凍當天日期為生産日期,重新包裝出售。
  然而,農林水産省的調查顯示,在赤福回收重新出售的糕點包裝上,生産日期並非解凍當天日期,而是解凍後的第二天。這種行為明顯違反日本《食品衞生法》,造假情節更為惡劣。由於此前調查都未發現這一問題,農林水産省懷疑,赤福公司精心遮掩這一環節。
  共同社説,赤福所産糕點保質期為夏季兩天、冬季三天,但回收重印生産日期的糕點最多竟被冷凍14天。
  共同社説,赤福的造假活動一直持續到今年1月,但從何時開始尚未查實。此前當地媒體曾報道,赤福公司冷凍、解凍、重新包裝的做法從30年前就已開始。僅2004年9月至今年的兩年多時間裏,赤福就出廠這類産品605萬箱,約佔總出貨量18%。

原料也用回收品

  赤福公司不僅在生産時間上造假,在原料上也使用了不少回收的過期貨。
  農林水産省説,赤福公司把剩餘商品的豆沙和糯米餡分離後再利用:豆沙一半被送往伊勢市內相關日式糕點公司重新製成糕點,另一半則作為肥料處理;糯米絕大部分被焚燒,其餘混入新生産食品所用原料中。
  赤福公司社長濱田解釋説,這樣做是因為公司覺得丟棄糯米餡太可惜。
  濱田弟弟領導的萬壽家公司20日承認,公司自2000年5月開始從赤福處得到從賣剩産品分離出的豆沙,以其為原料製作約50種産品。這種行為一直持續到今年1月。
  一名萬壽家公司管理人員告訴共同社:“我們把它們當作普通半成品購得使用……令人遺憾的是,我們事先並不知道它們從回收食品中分離得來。”
  這家公司強調,他們對産品做了抽樣檢測,確定對消費者身體無害後才出廠。

農相嚴批要求深查

  日本農林水産大臣若林正俊嚴厲批評赤福公司。他説:“決不允許食品製造商把賣剩的食品進行分離後二次推向市場……這太不像話了,令人感到遺憾。”
  若林要求相關部門徹查事實,及時採取改善措施。“必須消除(消費者)疑慮,如果確認違規屬實,必須要求赤福公司採取改善措施。”
  若林就這件醜聞對於赤福公司的影響説:“對於食品製造商而言,信用就是企業生命。現在赤福的信用已受到如此大影響,對它打擊相當大。”
  日本近來屢次出現有關食品安全醜聞。日本西點業百年老鋪不二家年初曝出使用過期牛奶等原料製作糕點的醜聞。隨後,北海道肉類加工企業Meathope被查出食用肉摻假,北海道代表性特産“白色戀人”巧克力點心生産商出售過期食品、九州地區商人以進口廉價鰻魚偽造“國貨”等醜聞也見諸報端。赤福這樣著名的食品老字號竟也長期造假,無疑又一次打擊了日本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信心。

  相關稿件
全國百家老字號企業進京研討奧運商機 2007-11-09
上市能否為老字號企業的發展開闢新路[圖] 2007-11-07
日本食品業又一老字號禦福餅本家總店被查 2007-11-01
北京前門商業老字號將獲政府專款扶持 2007-10-26
老字號“狗不理”在日被搶注10年後“回家” 2007-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