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貼膜市場混亂亟待行業標準來規範
    2007-07-04    本報記者:何豐倫    來源:經濟參考報

  防曬膜不防曬、透光率低造成視線障礙……這是近年來在汽車貼膜市場上不斷暴露的問題。近日,中國標準化協會技術部透露,針對汽車玻璃貼膜的技術規範即將送審,這意味着汽車貼膜市場將設立技術門檻,為這一每年規模上億元的市場正本清源。

同一品牌六個價魚目混珠防範難

  專家建議為汽車安裝貼膜最好到專業店。
  圖為在北京一家“龍膜”授權施工連鎖店,“龍膜”技師正在為汽車安裝前擋膜。Lois 攝
  “高價原産美國貼膜”“日本原産貼膜”“歐洲寶馬貼膜”……記者近日在廣西南寧園湖路、白沙大道、科園大道、湖南長沙蓮湖汽車配件市場等地採訪時,看到汽車修配、汽車裝飾店面都打出了貼膜的促銷廣告。
  記者在園湖路上採訪時發現:打着來自美國、名為“舒熱散”品牌的貼膜,在這條路上就有七八家“特許專賣店”,價格從每套800元至4000元不等,幾乎每家一個價錢,細細一數,這一品牌的貼膜竟有6種標價。
  記者隨意走進一家銷售汽車貼膜的“加盟店”。經營者沈崇迎上前來,熱心地向記者介紹新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汽車貼膜。“前擋玻璃透光率90%以上,紫外線吸收99%,就是32攝氏度高溫烈日暴曬幾個小時也不會覺得太熱。”
  沈崇説:“一套貼膜價格一般在2000元左右,如果要好一點的貼膜,7000元至8000元的都有。”
  沈崇向記者透露:以次充好、魚目混珠都是行業內的“規矩”。“一張貼膜可能原價只要5000元,給你的價錢卻要12000元。
  在湖南長沙蓮湖汽車配件市場,不少貼膜經營者均&&,如果需要開發票、填寫保修卡,那麼這些承諾都不能寫成白紙黑字的東西。
  廣西南寧質檢局一位專家&&:“由於沒有相關的技術標準,質檢部門無法對目前的汽車貼膜進行檢查,對違規行為進行查處。這意味着商家可以打‘技術標準空白’的擦邊球,狠狠地‘宰’消費者。”

業內人士自揭“暴利鏈”

  “其實每張汽車貼膜進口的成本不過每套1500元至2000元,國産成本不過每套300元至400元,但貼上美國標籤,僅一張前擋玻璃的貼膜價格就可高達3000元。”
  南寧白沙大道上最早從事汽車貼膜的經營者黃志強向記者揭示其中的暴利産業鏈:
  ——美國貼膜在中國銷售的只有幾個品牌,但中國市場上貼膜品牌多達2000多個,大部分貼膜都是打着“美國産”的旗號,狂撈一筆。
  只有中國和韓國市場在銷售有防偽標記的太陽膜,且大部分都是在國內再包裝時蓋上去的。為了迎合中國的這種消費習慣,一些美國品牌也在對華出口的産品上加印了這種標記。所以有無防偽標記並不是判明其是否是“美國製造”的惟一標準。
  ——反光率、隔熱率等都沒有産業標準,所謂的隔熱率檢測儀都是我們造出來的,質監部門也沒辦法查。
  産業技術標準是前貼膜透光率必須超過70%,但對於隔熱率、反光率都沒有明確的産業標準。我們對外宣稱貼膜隔熱率超過90%,實際上隔熱率超過80%以上的貼膜都沒有。消費者“現場”看到的隔熱儀演示,都是做過手腳的騙人道具,顯示的隔熱數據其實不過是太陽波場中某一點的紅外線阻隔率,根本不是全部隔熱率或者全部隔紅外線率。
  這些情況別説大部分消費者不懂,就是有懂的當時也不可能馬上判斷出來。行業內的規矩是貼膜開發票的價錢比不開發票每套高100元至200元,我們往往不開發票,除了開裂、起泡之外,沒有白紙黑字的承諾一律不負責。
  ——質保卡、原産地證明、進口報關單……,這些都是進口産品必備的證明,但很少有消費者關注這些問題。我們一般不進像龍膜一類中國直銷的品牌,不是售價高,而是利潤少。好的龍膜前擋售價不過2000元左右,我們能夠拿到的利潤少,當然更願意出售打着進口旗號、利潤翻了一兩倍的品牌。
  ——一套貼膜利潤最少100%,能説會道的商家300%都能實現。
  國際窗膜協會的規定,安全膜應該具有單向防護的功能,即外部可以抵禦高速衝擊,保護乘客安全;車內卻很容易將其擊穿,以便乘客逃生。但現在不少貼膜連最基本的隔熱效果都達不到,更不用説這種單向防護功能了。

期待“行業標準”正本清源

  有數字顯示,到2007年4月,我國汽車保有量達到5180萬輛。常年從事汽車經濟研究的專家羅天運認為,即使按照其中1/5的車輛貼膜計算,也會有1000萬輛左右汽車貼膜;以每套貼膜花費1000元的較低價格估算,我國每年汽車貼膜市場超過100億元人民幣。
  羅天運説:“貼膜市場的混亂情況亟待規範,&&相關行業、産業技術標準是當務之急。”
  中國標準化協會技術部主任張秀春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證實,目前,汽車玻璃貼膜技術規範已經形成送審稿,準備近日送審。對該技術規範,行業內龍頭企業等各界已經基本達成共識,規範很可能將在近期通過並盡快&&。
  張秀春説:“儘管這還只是行業內部的技術規範,但這一技術規範體現了整個行業對汽車貼膜的‘共同願望’:通過技術規範來實施行業自律,清理掉相當一部分假冒偽劣、技術低劣的‘害群之馬’,確保汽車貼膜行業的健康發展。”

  相關稿件
天籟•禦系列橫空出世 車市重新界定豪華標準 2007-07-02
6月車市,誰點燃了降價導火索? 2007-06-27
李書福:吉利汽車將正式進軍高端轎車市場 2007-06-27
中級車市場:尷尬的1.8升,尷尬的15萬元 2007-06-21
價格波動不再無序 降價開始理性反映車市變化 2007-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