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十大食品制假售假典型案件(下)
    2007-02-16        來源:經濟參考報
    六、某食用制膠廠違法使用廢舊皮革生産食用明膠案。2006年5月9日,某省質監部門查獲一食用制膠廠違法生産的食用明膠共計9.125噸,違法生産産品貨值金額16萬餘元。廢舊皮革是工業生産中的一种經化學處理過的産品廢料,禁止使用於食品生産中,食用明膠是國家納入生産許可證管理的産品。質監部門已對其進行了依法查處,該廠已被停産關閉。
    七、某豆製品加工廠生産、銷售偽劣豆製品案。根據舉報,某市質監局執法人員對該市一豆製品加工廠進行了突擊檢查,檢查發現該廠涉嫌偽造生産日期並在生産中違法使用了國家嚴禁在豆製品中添加的防腐劑“苯甲酸鈉”,貨值達16.64萬元。由於該案已涉嫌犯罪,於2006年3月13日移送公安機關處理。7月25日,該市人民法院依法對該案作出一審判決,被告人犯生産、銷售偽劣産品罪,被判有期徒刑10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20萬元。
    八、某窩點使用非食品原料硼砂加工涼皮案。2006年5月15日,某市質監局根據舉報,聯合新聞單位,對該市一涼皮加工點進行了執法檢查。檢查中發現,該加工點為了使涼皮吃起來筋道,在涼皮中添加了對人體有害的化工原料硼砂。該加工點無營業執照,衞生條件極為惡劣。現場查獲硼砂45公斤、加工好的涼皮60公斤。執法人員將硼砂全部沒收,並將生産的60公斤成品涼皮進行了監督銷毀。該窩點已被依法取締。
    九、某植物油廠使用非食用原料生産加工食用油案。2006年12月1日,根據群眾舉報,某市質監局對該市一植物油廠進行了突擊執法檢查,現場查獲飼料玉米毛油5400公斤,工業鹽550公斤,工業用磷酸三鈉125公斤,工業用氫氧化鈉3400公斤。據該廠負責人介紹,生産過程中每噸飼料玉米毛油中加入5公斤氫氧化鈉,10公斤工業鹽,0.1公斤磷酸三鈉等工業原料,共計生産成品食用油120噸,貨值金額68.4萬元。經抽樣檢驗,油品酸價、過氧化值超標,為不合格品。質監部門對此案進行了依法處理。
    十、某市質監局查獲含蘇丹紅海椒面案。2006年12月27日,某市質監局根據舉報,在一海椒面廠家一舉查獲1020千克涉嫌含有蘇丹紅Ⅳ號的海椒面,經檢測含有“蘇丹紅Ⅳ號”。在一炒製作坊發現並查處了摻入蘇丹紅的生産源頭。該市質監局向各區縣局發出協查通知,並要求商場和超市立即下櫃停止銷售該廠家生産的海椒面。目前,已將此案已移交公安機關進一步調查處理,違法責任人已被刑拘。
  相關稿件
2006年十大食品制假售假典型案件[上] 2007-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