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北京以CBD傳媒産業集群發展為基礎,從中央電視台、北京電視台直至中國傳媒大學所在地區建設一條傳媒産業走廊,預期在未來幾年內,該走廊將聚集2萬餘家傳媒類企業,實現年收入1000億元。“我們最大的優勢,就是區域內擁有國家級的傳媒巨頭以及相關的重點高校。”北京市朝陽區宣傳部副部長豐春秋&&。
大學為城市的發展注入活力
正是先有中國傳媒大學,才有傳媒大學産業走廊。大學為城市的發展注入活力,其他城市的成功案例佐證了這一説法。 “這裡店舖的租金在5年裏翻了10倍,但是,來求租的商戶還是有增無減。”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盛世商都的經營戶王英華説。自2003年大學城落戶這裡,默默無聞的長安縣便以“人文長安、創新長安、科教長安”為口號,生産總值增長速度屢創新高,並得以劃撥到西安市,成為最新熱門的長安區。 大學不僅拉動了城市經濟的增長,更重要的是向城市輸送了知識型人才和高新技術。湖北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是由武漢的50多所高校共同打造的高新技術研發中心,承載着實現湖北“中關村”、引領中部崛起的使命。武漢市委書記楊松&&,武漢在高校科研資源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高校將成為武漢建設的核心和生力軍。 “大學最重要的功能是輻射知識的血脈、影響城市的文化品格,創造城市的文化財富,彰顯城市的個性魅力。”中山大學教授黃仕忠説:“大學在影響着城市,一個好的大學總會有這樣一批具有責任意識的知識分子,積極參與政府決策,並擁有媒體話語權,或者以其思想學術的內在積澱,影響着一個城市的文化品格。”
城市為反乳大學提供平台
大學的生存離不開城市的反乳。 “今年廣東將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大力推進南方科技大學的籌建工作,把南方科技大學辦成國家級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學校。”廣東省副省長宋海説。2007年11月,廣東省政府就把在深圳籌設南方科技大學的文件報到教育部。2009年,深圳代市長王榮親自下聘朱清時為創校校長,並為鼓勵創新改革屢下文件。2010年,南方科大還未落地,深圳方面已傾入近100億元鉅資解決建設問題。可以説,南方科大是在廣東省及深圳市的傾力打造下一步步實現的。 在上海市政府“科教興市”的發展戰略之下,由市政府主導的“創智天地”和“三區聯動”將上海高校引領到一個新的階段。復旦大學校長楊玉良説:“‘三區聯動’不僅要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把大學的精神和文化向社區輻射推廣,同時要把創業型企業的創業精神和思想,融合到大學教學中去。”楊玉良十分讚同上海市政府“在大學周邊營造一批知識型社區和人文街區”的訴求。 城市還造就了大學的氣質。“北京學術紮實,上海學術靈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許紀霖説,“而西安和武漢,也正是得益於一批集中的老牌高校,城市品格得以保存。”中山大學教授黃仕忠則認為,城市性格決定大學性格。比如説廣州思想活躍,空間寬容,媒體等公共話語空間發達,因此,廣州的大學性格是自由和個性。
發展城市需要發展教育
城市的發展不能以犧牲或削弱大學的規模為代價,相反兩者要相互依存。江蘇南京的漢口路聚集了南京大學、南京師範大學、河海大學等高校,沿線古建築林立,文化氣息濃厚,是南京頗具特色的文化區。然而,隨着城市擴建的步伐,南京市政府不得不為解決交通問題而啟動漢口路西延工程,這將使車道或隧道穿過原有校區,並在校門口設立出口。這一有可能影響校園環境的舉措遭到了師生們的反對。1月10日,工程新建在即,代市長季建業&&:“施工將盡量減少對市民生活的干擾和對城市環境的影響,希望市民能夠理解支持。” “大學在城市裏,城市在大學中,城市與大學交織在一起,用血脈相連來形容二者的關係再貼切不過了。”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教授張在元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