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瞬間變煤炭
雲南陸良垃圾處理廠調試成功 春節後正式運行
    2010-02-01    作者:洪揚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一張廢紙、一個塑料袋、一塊西瓜皮……以往,當它們從垃圾筒裏被倒出時,等待它們的命運,不是被焚燒,就是被送往垃圾填埋場,或隨風翻飛,或自生自滅。然而,在雲南省陸良縣“變廢為寶”的工廠,3到5分鐘,垃圾就通過加工變成燃料煤。目前,該條生産線已調試成功,將於春節後正式投産。

  每天可處理300噸垃圾

  這條生産線位於陸良縣城北5公里的陸良縣垃圾處理廠內。寬闊的廠址,佔地210畝。生産線車間共有14個工人,有的負責調試,有的負責安全檢查。
  垃圾清運車把垃圾送過來後,有個大大的抓鬥把垃圾“抓”到生産線上。經過一系列的工序後,一些果皮、紙屑,就變成了一根根圓柱形的煤炭。
  車間的調控室裏,幾名工程師正專心致志地盯著各個按鍵。這間小小的玻璃房子,成為整條生産線的“心臟”。如果24小時運行,這條生産線每天可處理300噸生活垃圾。目前,陸良縣每天的生活垃圾有150噸,這條生産線完成“任務”很輕鬆,不用隨時開機。

  垃圾變煤炭要過8道關

  這些生活垃圾是如何在這條生産線上完成“蛻變”的呢?據工廠人員介紹,這些廢棄物要過五關斬六將,經過8次“考驗”,才可變廢為寶。
  第一個關口——分檢:一車車生活垃圾被運來後,通過大抓鬥將垃圾抓進給料機,之後被分為“三六九等”,石塊、玻璃可以通過振動分選,從另一條通道出來。玻璃可以再回收,不可回收的就送填埋場,其他的廢物繼續往下走。通過磁選,再將金屬物質分離,通過“岔道”出來。剩下的果皮、紙屑、塑料袋等,作為生活垃圾的“主要力量”,順利進入下一環節。
  第二個關口——粗破:在破帶機裏,生活垃圾被破成小塊,尤其要“對付”被稱為“白色污染”的塑料帶。
  第三個關口——擠壓脫水:被破碎的生活垃圾經脫水後,擠出的水和垃圾堆放滲出液經地溝收集,進入滲濾液處理系統。
  第四個關口——細破:為使生活垃圾顆粒變小,表面積增大,提高燃燒率,通過細破變成粉末。
  第五個關口——混合:單純的垃圾永遠只是垃圾,加上其他東西就完美“蛻變”了。按照比例,80%的生活垃圾、10%的填加劑和10%的煤粒,要混合均勻。
  第六個關口——擠壓成型:經過機器擠壓,生活垃圾就變成了一根根圓柱形的成品煤。成品煤只做工業用煤,不可以民用。
  第七個關口——烘乾:經過烘乾,成品煤含水率在15%以內,既可用烘乾機烘乾,也可採用自然晾幹。
  第八個關口——成品煤出爐後,出庫運送到各個工業用煤企業(造紙廠、焦化廠等)。

  制服了白色垃圾

  陸良縣垃圾處理廠是全國首家引進“垃圾變煤炭”生産線的企業。這樣的垃圾處理方式和傳統的垃圾處理方式比起來,有什麼優點?
  生産線的總工程師朱益明介紹,傳統的垃圾焚燒尤其是白色垃圾焚燒時,會産生一種毒性很強的二惡英氣體,該生産線通過添加劑讓生活垃圾實現化學和物理變化後,二惡英的含量遠遠低於國家標準,是安全環保的。“這條生産線不但變廢為寶,實現盈利,最主要的是制服了白色垃圾,可以算是一場‘白色革命’。”
  陸良縣垃圾處理廠廠長徐衝劍&&,建設一個垃圾填埋場需要花費3800萬元,垃圾處理廠的全部建設花了2800萬元,只需要30畝地就夠了。

  相關稿件
毒垃圾異地傾倒暴露無序化工監管空白 2010-01-14
防垃圾短信別把孩子和洗澡水都倒掉 2010-01-05
垃圾包圍80%中國大中城市 2009-12-09
"全球最大真空垃圾系統"為何成擺設 2009-12-03
一座垃圾焚燒廠引發的風波 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