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後谷歌”
強力回擊“網絡自由”論
    2010-01-26    作者:陳偲    來源:際金融報

    ● 工信部:中國本身就是黑客攻擊的最大受害國

  ● 國新辦:中國互聯網環境良好,3.84億網民“交流很活躍”

  “谷歌事件”升級,互聯網問題正成為中美關係中新的“炸彈”——繼中國外交部之後,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以及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日前同時作出迄今為止“最為強烈”的回應——指責 “中國政府參與黑客攻擊”是毫無根據的,是抹黑中國的行為,並強調中國互聯網環境良好。
  工信部發言人1月24日公開&&:中國政府始終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網絡攻擊行為。那些“以或明或暗的方式,指責‘中國政府參與黑客攻擊’是毫無根據的,是抹黑中國的行為,我們對此堅決反對”。同日,國務院新聞辦發言人也&&:“中國堅決反對不顧事實,借題發揮,在互聯網管理問題上對中國橫加指責、無視中國法律和干涉中國內政的行為。”
  對此,天涯社區商務運營總監、資深互聯網媒體人梁樹新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美國政府針對‘網絡自由’的言論有着政治上的考量。”這一論點,也得到飛象網首席執行官(CEO)、知名電信專家項立剛的認同。後者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谷歌事件鬧得這麼大,美方是在借題發揮,以此轉移國際輿論對‘對&&售’的視線。”項立剛補充指出,內容審查其實不只存在於中國,比如韓國採取的實名制就是一種監管審查方式。
  “互聯網已成輿論高地,如果完全不可控是很可怕的。”梁樹新説。最新數據顯示,僅2009年我國被境外控制的計算機IP地址就達100多萬個,被黑客組織篡改的網站多達4.2萬個;去年我國僅被“飛客”蠕蟲一種網絡病毒感染的計算機數量每月達1800萬台,位列全球第一。“中國是網絡攻擊最大的受害者。”工信部發言人強調。
  針對有關“中國限制言論自由”的指責,國辦發言人&&,中國依法處置有害信息不容置疑,與所謂“限制網絡自由”完全風馬牛不相及。該發言人強調,中國互聯網的政策環境是好的。截至去年底,中國網民達3.84億,網站達368萬個。中國網民完全可以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充分表達意見。
  在梁樹新看來,“網民更期望相對寬鬆的言論平台。”他認為,這其中應有一個“度”的問題,在不影響用戶體驗的前提下加強監管,雙方都應遵守互聯網的“游戲”規則。

  相關稿件
WTO將啟動中美輪胎特保案調查 2010-01-13
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切忌心慈手軟 2010-01-05
中美經貿有摩擦更應有合作 2009-12-31
中美出版物市場准入案有新進展 2009-12-23
中美“激戰”哥本哈根 200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