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醫改元年已過,近3年五項重點改革也將進入更深層次。對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國家來説,未來衞生工作的主戰場在哪?昨日,衞生部部長陳竺在2010年全國衞生工作會議上給出了答案:基層。
公立醫院改革穩妥下的百花齊放
儘管衞生部公立醫院試點改革方案未&&,但各地的改革卻在大步朝前走。 深圳建立了公立醫院法人治理結構;海南省的醫院評鑒和質量監管已由第三方負責;陜西省子長縣推出了取消藥品加成的“平價醫院”…… 目前,眾多省市已開始自主實踐醫改方案中公立醫院改革的指導思想——實行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分開。 “我國公立醫院改革必將出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朱恒鵬對記者&&,這其實是件好事,“中國那麼大,各地情況不一樣,地方政府慢慢摸索適合當地醫院的改革方式,老百姓也可以看到不同改革模式帶來的不同效果”。 “公立醫院是各種矛盾與焦點的突出部位,”陳竺在衞生工作會議上皺着眉頭説出了這句話。正是這種難度,讓衞生部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穩妥為先”。在陳竺昨日所做的衞生工作報告中,提到今年公立醫院改革的關鍵內容包括落實政府舉辦和監管責任、加強規劃管理、調整布局結構、完善投入政策。一位參會代表聽後略帶疑惑地對記者説,“這應該是在暗示管辦並不分開吧”。 面對衞生部的謹慎與穩妥,關注公立醫院改革的目光開始向下看。但朱恒鵬&&,“各地目前的各種探索和嘗試仍然取決於地方行政部門對公立醫院改革的理解,我們看到的是大膽往前走的,但不知道該怎麼做的仍是大多數”。 而衞生部今年在此項工作上,除重點&&國家級試點城市外,仍然鼓勵各地根據加強公立醫院公益性的總要求,開展形式多樣的自主試點。
基本藥物制度直面阻礙與壓力
相對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的緩慢進展,已經開始實施的基本藥物制度則正面臨多重阻礙。此前曾有專家&&,與其&&新的藥物制度,不如直接調整各類醫保目錄和報銷比例。但陳竺昨日&&,“這項工作的難度非常之大,但再難也要做下去”。衞生部推行這項制度的決心可見一斑。 目前,原定去年12月31日前在不少於30%的政府辦城市社區衞生機構和縣區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實行基本藥物制度的目標還沒有完成。衞生部的最新表態是,要在今年全國兩會前實現。 中投顧問醫藥行業研究員郭凡禮認為,未如期完成的原因一是政府投入不足,二是基本藥物制度從一出&就面臨着沒有相應配套文件支撐的尷尬局面。“但根本原因還是我國長期實行的‘以藥養醫’體制,這也是基本藥物制度面臨的最大挑戰。” 郭凡禮&&,“如果政府不能補貼實行基本藥物制度後醫院收入的減少以及沒有&&相應配套措施監管醫生用藥,即使把去年的目標推遲到今年3月份也未必能實現”。 舊的目標還沒完成,新的已經撲面而來。根據衞生部的安排,今年要在不少於60%的政府辦基層醫療衞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零差率銷售基本藥物,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地區的二、三級醫院也要啟動這一制度。“顯而易見,基本藥物制度擴大實施範圍將加大醫療機構的壓力。”郭凡禮認為。
衞生部長的擔憂醫改不能“只見物不見人”
“醫改不能‘只見物不見人’。”作為衞生部部長,陳竺的擔憂源自目前我國基層醫療衞生人員的緊缺。“‘十一五’衞生事業發展規劃提到城市中每萬人口要有2-3名全科醫師,1名公共衞生醫師,大多數鄉村醫生能夠獲得職業資格,但我現在掌握的情況與目標有很大差距。” 與此同時,今年新農合的各級政府補助水平將達到每人每年120元,住院報銷比例達到60%左右,比去年提高5個百分點。對於那些期待政府多向自己投入的醫院,陳竺&&,“醫療服務體系和醫療保障體系都承擔着控製成本和降低個人醫藥費用負擔的責任。公立醫院負責人應該看到,補需方(醫保)的醫保基金也要通過服務過程流向供方(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