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2009-07-30 記者:傅光雲 實習生:黃燁 來源:國際金融報 |
|
|
曠日持久的鐵礦石談判,似乎正在逼近尾聲。 7月29日,必和必拓發布官方聲明稱,已經和包括中國部分鋼廠在內的客戶達成了鐵礦石價格協議,價格與今年的首發價一致,即降幅為33%。這意味着,今年中鋼協所希望達成降價40%的目標基本告吹。必和必拓&&,已與部分客戶達成了採用混合的年度定價方式,包括季度定價、現貨價格和指數定價,這些客戶需要量大約佔其總産量的30%;與另一部分客戶達成了年度合同價格,佔其産量的23%,該價格與今年首發價格相一致,即粉礦價格下降33%,塊礦價格下降44%;與另外47%客戶的談判還在進行之中。與此同時,世界最大鐵礦石生産巨頭淡水河谷&&,一些中國鋼企非正式地接受了新的基準鐵礦石價格,即比2008年價格下降28%(與其和日韓鋼企達成的降幅一致),這些鋼企的鐵礦石進口量,佔其對華出口的半數。 必和必拓沒有透露具體是哪些鋼廠與之簽訂了合同。但中國部分鋼企私下與礦商簽訂合同早已不是秘密。 與此同時,中鋼協於昨天開始了為期兩天的常務理事會議。但對於今年鐵礦石談判的相關事宜,與會鋼企負責人無不三緘其口,並未向外透露任何信息。“不要問這個問題,即使知道了也不能向外透露。”中鋼協顧問吳溪淳在參加會議前甚至如此答覆媒體。業內人士&&,從必和必拓的官方表態,以及日前淡水河谷&&“拒不降價”的態度來看,中鋼協想要爭取40%降幅幾無可能。不過,為挽回顏面,中鋼協或採取折衷方案,比如混合定價。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採用混合定價,中方或將更不利。隨着現貨鐵礦石價格在第三、第四季度仍可能大幅上漲,無論必和必拓通過除長協價外的何種方式進行定價,都會取得其想要的利益,並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必和必拓可能降低長協價後所受的損失。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