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八大油氣田項目招標七項流標
合同條件苛刻
    2009-07-02    陳其玨    來源:上海證券報

  業內沒有想到,中石油集團與英國石油公司(BP)前晚贏得的魯邁拉油田合同,既是伊拉克30年來首次油氣田國際招標中達成的首份合同,竟也是此次招標唯一成功的合同。據伊拉克石油部昨天披露的消息,參與競標的8處油氣田最終只有一處拍出。業內認為,這是伊拉克給出的合同條件過於苛刻所致。
  從目前已經宣布的幾份合同條件來看,伊拉克石油部對外國石油公司主要通過採取支付超額生産報酬的方式進行合作,而其為數個油田提出的超額生産報酬最高只有每桶2美元。這一條件在不少石油公司管理人士看來是難以接受的。
  例如,中石油集團牽頭組成的一個聯合體以及埃克森美孚與殼牌組成的另一個聯合體昨天均拒絕了伊拉克石油部針對該國南部West Qurna油田一期提出的報酬條款。根據該條款,伊拉克石油部最高僅願意向超額生産的石油每桶支付1.90美元,而埃克森美孚與殼牌要求在該油田每額外生産一桶原油獲得4美元。
  另外,康菲牽頭組建的一個聯合體在競購Bai-Hassan油田時希望從該油田額外生産的每桶石油中獲得26.70美元,但伊拉克石油部只願意支付4美元。
  “大多數石油公司要求的報價都是每桶2美元的兩倍以上,而提出的最高的超額報酬甚至達到伊拉克所提條件的10倍以上。”一位知情人士説。
  由此,在伊拉克石油部相對強硬的態度下,除中石油和BP外的大部分石油公司只能望而卻步。在部分評論者看來,中石油和BP願意接受如此苛刻的條件,實在有點委曲求全。
  “這一競標結果其實並不意外。伊拉克在選擇外國石油公司之時,並不希望中標者僅是美國或歐洲的石油公司,以免給外界落下伊戰過後親美英的口實。最終讓來自新興國家的石油公司與英國石油公司的聯合體中標,有政治平衡的考慮。”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俄羅斯與中亞研究中心專家張耀昨天説。
  他認為,即便中石油和BP在短期內有點吃虧,但如果能進入油儲豐富的伊拉克,對中國今後在中東長期穩定的石油合作將帶來相當好處。
  有業內人士指出,8個合同7個流標表明伊拉克本輪競標是不成功的。石油公司需要像樣的回報和可預見的監管環境。如果沒有這些條件,石油公司就不願意投資。這一結果無論對伊拉克還是全球石油市場來説都是一次挫折。
  至截稿時,記者獲悉,伊拉克政府已發布公告,批准有關英國石油公司和中石油集團在魯邁拉油田作業的合同。

  相關稿件
中石油BP聯合中標伊拉克最大油田 2009-07-02
中石油獲伊最大油田開發合同 2009-07-01
東亞石油儲備機制應擺脫地區秩序思維 2009-07-01
加速進軍金融業 中石油收購金港信託 2009-07-01
伊拉克石油合同下周招標 國內三雄競標 2009-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