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向五家投資機構出售股權的背後,或有更大動作。 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奇瑞此次引進投資者,除了籌集資金的需要,更多地是為未來安徽汽車産業的整合做準備。 而之前,安徽省已提出成立“大安汽”的思路,可能的方案是省內幾大汽車企業交叉持股。 6月3日,奇瑞向華融資産管理有限公司、渤海産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中科招商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融德資産管理有限公司和鼎暉股權投資管理(天津)有限公司出售20%股權,作價29億。 有分析人士認為,向五家基金公司定向增發,除了在眾多不利因素下,增加奇瑞IPO可能性外,最重要的是,即便上市不成,通過溢價轉讓,也能直接提升其每股凈資産,在與江淮汽車的合作中,不至於太吃虧。 此前的5月12日,安徽省公布《安徽汽車産業調整與振興規劃》,力推省內多家汽車企業實行重組,形成年産百萬輛的汽車集團。 而日前江淮汽車宣布停牌,也令業界對江淮奇瑞的重組充滿遐想。目前的疑問是,安徽省目前已有三家汽車上市公司,如果奇瑞再上市,究竟會對該省汽車産業整合帶來什麼意義?
曲折上市路
業界對奇瑞引入投資者的解讀都是為上市做準備。而奇瑞也的確一直在謀劃上市。2007年8月22日,在奇瑞100萬輛新車下線儀式上,奇瑞汽車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尹同躍公開&&,奇瑞將盡快啟動上市融資計劃。 事實上,早在2004年安徽省政府就曾力促奇瑞上市。當年3月,奇瑞原董事長、也是蕪湖市委書記的詹夏來辭去奇瑞汽車有限公司董事長職務,由尹同躍接任。詹夏來之所以從奇瑞離職,除了國家公務員在企業兼職有悖《公司法》等國家法律法規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安徽省政府正力促奇瑞上市融資,但詹夏來的雙重身份已成為奇瑞的上市障礙。 當時,為了謀劃上市奇瑞進行了股份制改造:原奇瑞五大股東之一的安徽省國元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其持有的1.43%奇瑞股份轉讓給蕪湖市政府控股的一家國有企業;原上汽集團退出的20%乾股,按比例分配給了現有幾大股東。雖然後來由於奇瑞與上汽集團之間的複雜股權關係以及汽車行業步入低迷,當時的上市計劃暫時擱置,但奇瑞股權的集中,為自己下一步引進戰略投資者提供了方便。 2006年,又有奇瑞汽車和江淮汽車(6.22,0.03,0.48%)(600418)相互持股的説法。江淮汽車一直想進軍轎車産業,但苦於拿不到牌照,想借奇瑞突破這一局面;而奇瑞汽車也想借此達到上市的目的。據悉,2006年8月這一方案已上報有關部門,並進入了調查階段。但後來江淮的轎車項目獲批,此事也就不了了之。 進入2007年,中國A股市場持續火爆,在這種情況下,奇瑞集團副總經理陸建輝終於&&,公司應當考慮進行公開募股(IPO)。但從去年下半年開始,A股IPO暫停,加之股市急速下探,奇瑞的上市計劃也再次擱淺。 而在融資渠道暢通的情況下,尹同躍對上市的態度也是不急不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他透露,股市要達到一定的高度才恢復上市計劃。 奇瑞上市之路充滿曲折,其股權結構比較複雜也是原因之一。 1997年組建奇瑞汽車時,安徽省政府實施“5+1”方式對其進行投資,即由安徽省創新投資有限公司、安徽省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國元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蕪湖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總公司共同持有奇瑞80%的股份,另外20%股份由上汽集團持有。 此後,原奇瑞五大股東之一安徽國元投資控股將其持有的1.43%奇瑞股份轉讓給蕪湖市政府控股的一家國有企業,加上原上汽集團退出的20%乾股已經按比例分配給現有幾大股東,奇瑞的股份現在主要由蕪湖市政府控股的幾家國有企業共同持有。 隨後經過改制和融資,此次奇瑞出售20%股權前管理層在公司持有的股份超過30%,另外四家國有銀行也持有奇瑞的部分股份。
奇瑞“不差錢”
但上市又是為了什麼?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籌集資金、加速上市,只是奇瑞此次出售股權的目的之一,更主要的是“大安汽”的整合倒逼的結果。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其實早在今年3月份,奇瑞就與上述5家投資機構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奇瑞公司新聞發言人金弋波告訴記者,現在的世界金融危機,正是奇瑞抓住機遇發展的最好機會,引進資金將進一步推動奇瑞的發展。 當問到這些資金的用途時,金弋波&&,這些資金將主要用於奇瑞新能源項目、重卡項目、及正在籌建中的轎車四廠項目。 但業界人士認為,此時的奇瑞並“不差錢”。 “如果此前的貸款能被充分使用,基本可以解決奇瑞汽車到2010年實現100萬輛銷售目標的投資計劃。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奇瑞都不會為資金髮愁。”奇瑞汽車一高層告訴記者。 雖然四大品牌前期需要一定的投入,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由於網絡主要的投入主體是汽車經銷商,所以國內網絡,奇瑞的投入並不需要很大。何況,今年4月底,奇瑞又與徽商銀行組建了金融公司,緩解了經銷商的資金壓力,這使得擴張中的奇瑞對資金的渴求並不強烈。 而且業內人士認為,如果從上市時機看,此時並非最佳時機。截至記者發稿前,雖然股市已站穩2700點,但離此前沸騰的6100多點還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此前股價超過30元的汽車龍頭股上海汽車(600104),儘管已比最低價翻了三倍,但此時股價仍不到15元;而江淮汽車(600418)的股價也僅6元左右。 “奇瑞之所以急於融資,除了尋求上市外,更重要的原因是要為‘大安汽’計劃的實施提前做好準備。” 5月12日,安徽省公布《安徽省汽車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下稱《規劃》)——力推奇瑞、江汽、華菱、昌河、揚子、全柴等汽車企業按市場原則在省內進行聯合重組,力爭形成一個産能百萬輛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此外還將打造2-4個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汽車零部件生産企業集團,5-7個汽車産業集群。 《規劃》&&後,引起市場熱議的莫過於奇瑞和江淮之間的重組,“江淮奇瑞的重組,從2002年就開始提,這個方向是不變的。”安徽省汽車行業協會會長梁華平&&。而此後,江淮在公告中也明確&&,鋻於公司及其控股股東均為國有控股企業,目前尚無法預知未來三個月是否會發生相關重組行為。 記者了解到,《規劃》由安徽省汽車工業領導小組(下簡稱“領導小組”)正式制訂,詹夏來擔任該領導小組組長。詹夏來此前曾是奇瑞的創始人和第一任董事長,由他擔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外界視為促進江淮和奇瑞重組的催化劑。 今年3月份&&的《汽車産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産銷規模佔市場份額90%以上的汽車企業集團數量由目前的14家減少到10家以內。奇瑞被確定為“四小集團”之一,鼓勵其實施區域內兼併重組。 但由於同處於安徽的江淮與奇瑞的實力旗鼓相當,這使得江淮和奇瑞之間的整合方式,一直成為業內議論的焦點。 “兩家企業各自規模的擴大,從重整的角度看反而增加了整合的難度。”一位接近江淮高層的人士透露,至少“大吃小”的重組方式在江淮和奇瑞之間很難實現。 而記者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很可能的方案是成立“大安汽”,旗下企業相互持股,甚至相互兼任高管,如江淮持有奇瑞商用車公司的股份。 但問題是,江淮是擁有兩個上市公司的企業,其資産已經過溢價,而奇瑞本身資産負債率高,凈資産低,如果奇瑞繼續通過銀行借款,更加會攤薄其凈資産。相反,奇瑞通過本次溢價轉讓,一方面通過專業公司的運作,增加了其上市的可能性,一旦奇瑞實現了上市,在“大安汽”的打造過程中,很可能通過整合,將更多的資産納入奇瑞的上市公司;而即便IPO不成,通過溢價轉讓,也能直接提升其每股凈資産,在與江淮的重組中佔據更有利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