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經濟盼內需“撐腰”
    2009-02-05    作者:黃繼匯    來源:中國證券報
  全球經濟衰退導致需求大幅下降,一些依賴出口的亞洲國家經濟受到嚴重衝擊。在這種情況下,亞洲國家急需作出重大政策調整,特別是需要將經濟增長着力點從出口轉變為內需。
  韓國政府本週公布的初步數據顯示,韓國1月份出口額較上年同期減少三分之一,降幅超出市場預期。韓國1月份出口額減少32.8%,降幅高於去年11月份的19%和12月份的17.9%。出口占韓國經濟産出的比例接近一半,出口額如此大幅下降沉重地打擊了韓國經濟。由於出口、企業投資全線下滑,去年第四季度韓國國內生産總值(GDP)比前一季度大幅縮水5.6%,為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大季度降幅。  
  日本此前公布的數據也顯示,全球經濟下滑導致需求萎縮及日元升值打擊日本企業出口,去年12月日本出口較上年同期下降35%,創出最大紀錄降幅。受出口大幅下滑影響,日本連續三個月出現貿易赤字。
  出口下滑對亞洲新興市場的打擊更為嚴重。數據顯示,亞洲發展中國家2007年出口總額為3.3萬億美元,其中對美國、歐洲和日本的出口分別佔15%、16%和8%。假設2009年這三個主要市場對亞洲的進口額下滑30%,則出口總額將降低12%。
  摩根士丹利的報告指出,貿易融資的萎縮可能對亞洲新興經濟體産生巨大影響。在其看來,由於新興經濟體實行的對外貿易往往集中於全球增值價值鏈中的薄利環節,因而對於不斷上升的貿易融資成本及已增強的風險認知特別敏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本週二發布報告預測,全球經濟顯著滑坡對亞洲地區造成較大衝擊。IMF下調了亞洲2009年經濟增長的預期,預計亞洲地區今年GDP的平均增幅為2.7%,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增幅在5.5%。IMF指出,一些亞洲經濟體很有可能引領全球經濟復蘇,問題是如何從出口模式轉變為國內增長模式。
  目前許多亞洲經濟體已&&刺激內需的經濟刺激政策,包括減稅、新增政府支出、鼓勵消費、對失業者再就業和失業救濟金等方面提供支持,為創造就業崗位的企業增加地方退稅等。亞洲經濟體需要刺激內部需求,降低一貫對出口的依賴,雖然這種轉變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中完成,但從長期來看這是方向所在。
  相關稿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洲經濟增速將大幅放緩 2008-11-26
亞洲經濟前景存在三個不確定性 2008-10-29
亞洲經濟增長模式值得反思 2008-07-21
亞行官員:通脹是亞洲經濟面臨的最大風險 2008-06-16
花旗集團調降亞洲經濟增長預測 2008-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