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鋼鐵和汽車産業振興規劃&&後,紡織工業和裝備製造調整振興規劃也終於塵埃落定。在新增中央投資中設立專項、鼓勵企業兼併重組與聯合重組成為兩大規劃中共同的措施。業內人士指出,新增加的“調整”一詞使得振興規劃既立足於當前的解困,更着眼於産業的長遠健康發展。在調整基礎上的振興將使得這兩大行業的發展步伐更加穩定、堅實。其中,受出口退稅率上調影響,紡織業直接增利約57億元;裝備製造業的振興規劃主要是方向性和政策性的調整方案,一些具體的振興方式和措施可能在未來的時間裏陸續&&。
紡織行業直接增利約57億元
聯合證券汪蓉認為,規劃有利於幫助困境中的紡織企業實現“軟着陸”,從而讓部分仍有競爭力的企業度過暫時的難關。同時,政策面的不斷寬鬆為企業經營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將間接影響企業經營決策,對紡織行業長期發展有利。 中國第一紡織網總編輯汪前進&&,規劃中擴大國內消費的方案對於行業內出現的大量企業倒閉情況進行“救急”,可以看作是短期干預行為;另一方面對行業內存在的産業結構不合理現象進行調整,可被視為中長期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提出了新增中央投資中設立專項,重點支持紡紗織造、印染、化纖等行業技術進步,以及對優勢骨幹企業兼併重組困難企業給予優惠支持等內容。業內認為,這對淘汰落後産能、調整産業結構將産生長遠影響。 除了綱領性條款之外,振興規劃中較為引人注意的還有將紡織品服裝的出口退稅率由14%提高至15%。 業內認為,這能夠更為直接地增加紡織行業的利潤。據第一紡織網測算,預計2009年紡織服裝出口總額在1675億美元左右,不考慮其他變動因素,在企業實行25%所得稅情況下,出口退稅率上調1個百分點,紡織全行業將增加約57億元人民幣的利潤。 中國紡織經濟研究中心田麗也指出,2008年,紡織服裝出口退稅率上調3個百分點在年內約減少紡織企業稅收負擔80多億元,退稅率上調部分基本都轉化成為企業的實際收入,今年退稅率繼續上調將能使紡織企業盈利狀況獲得更大程度的改善。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於規劃的最終實施效果並不太樂觀。汪前進&&,政府不斷加碼政策,正面效應不可否認,但扶持政策只是手段和加速器,最終行業何時回暖,還要看內、外部需求何時能夠復蘇。汪蓉也&&,振興規劃只是政府調節市場的手段之一,無法創造需求,部分支持政策的效果顯現有滯後性,短期來看企業受益尚不明顯,但長期來看,在技術創新、品牌和渠道建設方面有優勢的企業將受益。 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4日公布今年1月PMI指數,其中,1月份新訂單指數為45.0%,比上月上升7.7個百分點,在製造業PMI12個指數中升勢較為明顯,但分行業來看,紡織業新訂單指數不足20%,為20個行業最低。
裝備業猶需“小火慢熬出細活”
東興證券楊麗萍認為,本次&&的裝備製造調整振興規劃可以視為2006年8號文件《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若干意見》的補充和延續。她説,8號文件中提到的16大重點産業,在過去兩年中有的已經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國産化率持續提高。但有的行業部分産品國産化率仍很低,並且在一些國家投資的重點項目中仍然大量進口國外設備,如石化設備等。因此,為改善這種情況,國家政策很可能重點扶持和加強此類行業的發展,“重點産品國內製造”將成為主流,支持裝備産品出口也將落到實處。 同時,振興規劃對基礎零部件的重視程度有所加強。楊麗萍認為,在軸承、液壓件行業,都出現過“國家對某項技術進行聯合攻關後國內相關産品市場佔有率大幅提高”的情況。 她預計,一些具體的振興方式和措施可能在未來的時間裏陸續&&。石化設備、液壓件、軸承等領域可能獲得較大支持。 也有專家認為,裝備製造業的振興規劃看起來沒有特別具體的刺激措施,主要是方向性和政策性的調整方案。其中,“支持裝備製造骨幹企業進行聯合重組,發展具有工程總承包、系統集成、國際貿易和融資能力的大型企業集團”為有關公司打開想象空間。 國泰君安張錦燦認為,目前下游需求旺盛的裝備産品主要集中在兩大細分産業中:一是受益於基建規模的裝備企業,二是符合産業發展方向的清潔能源、環保産業、節能産業等專用設備。舉例來看,工程機械設備類就將面臨着挖掘機、壓路機等諸多新訂單。而對於鐵路建設來説,也將對鐵路設備業上市公司帶來新的訂單。清潔能源方面,未來的水電、風電等清潔能源的投資力度仍然有望持續增長,從而給水電設備、風電設備等相關上市公司帶來積極的增長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