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後八家村,距離中關村大街不足3公里,北接北五環,西連圓明園,東至小月河。這裡沒有林立的高樓、輝煌的霓虹,沒有豪華的賣場和任何高科技的氣息。如果不加説明,你甚至絲毫感覺不到它在北京,它與你印象中的中國任何一個欠發達地區的普通農村沒有兩樣。然而,這裡是全北京最大的電子垃圾“中轉站”。
7個廢棄手機線路板能提取一條金項鏈
當然,在老騰眼裏,它不僅是全北京最大的,它甚至是“全國最大的”電子垃圾“中轉站”。老騰有自己的理由:“中關村能賣出多少&新電腦,我們這裡就能收多少&舊電腦!”
老騰是河南信陽光山人,在後八家做電子垃圾回收也已經有四五年。老騰的家在距離後八家村口不遠的一個長方形大雜院裏,院子不大,卻住了三十多戶、一百多口人。進入院中,家家戶戶門口都堆着用落滿灰塵的油布掩蓋的電腦顯示器或主機的機箱,還有成麻袋的鍵盤、電源等。
老騰一家就住在一間不足二十平方米的屋子裏,每月租金500元。小屋靠兩面墻整齊地摞着回收的電腦主機、主板、音箱、電源、電腦散熱器、DVD光碟機等,甚至還有廢棄的對講機、微型攝像機、電子計算器等等。這些東西摞得有一人多高,有些地方從地板一直摞到天花板。墻上還挂着成捆的插頭和電線。屋外的電腦顯示器和主機等部件堆得和房頂一樣高。
“我們這裡,你別看地方小,家家戶戶都囤着四五十萬元的貨。”小騰説。看到筆者驚訝的表情,老騰又補充説:“你看我這屋裏的貨有多少?”頓了一下,他説:“光我存的東西就值兩三萬元!”
這些東西,都是老騰兩口蹬着平板車從北京各個地方拉回來的。老騰媳婦笑道,“生意好的時候,一車能拉1000多塊錢的貨呢!一天拉兩趟。”
老騰媳婦也有煩惱,原來人少,生意好做,現在幹這活兒的人越來越多了。有時候好幾個老鄉碰一塊兒,就互相抬價。“誰家有個電腦,都盯着呢!”
買回來的廢舊電器,要首先測試。所謂測試就是插上電,能轉的就是好的,不能轉的就是壞的。測試之後要分類,內存、光碟機、硬盤等等,價格都不一樣。
老騰媳婦介紹道:“DVD按7塊錢一斤收,現在跌到了3塊錢一斤。但是好的DVD光碟機論牌子有賣50元的,有賣80元的,甚至還有賣到100多元的。完全廢棄的,一噸也就賺幾百塊錢,有的就是按收的價格再賣。”
含金屬的廢棄設備也有的賺。老騰拿起一塊電腦主板指點説:“別看這小小的一塊板,上面黃色的都是含金的!最早的時候以為是銅的,後來才知道是含金的。值錢着呢!兩個指甲蓋大小的一片小元件就兩塊錢!特別是進口的機器,含金量大,更值錢。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不懂,都當普通垃圾賣,後來都學精了。”
有資料顯示,在這些電子垃圾中,7個廢棄手機線路板就能提取一條金項鏈,若把手機電池回收積攢到一噸,就可以提煉出200克黃金,而每噸普通金礦石只能提煉2克黃金。1噸廢舊線路板,可以分離出286磅銅、1磅黃金、44磅錫,價值達到6000美元,加上鐵、鋁、鎘、鎳等,價值可能達到
7000美元。
那些挑出來的“好件”,小騰會把它們組裝成二手電器,賣給公司、網吧、學校。他對記者説:“如果要買一二十台,一般來説可以保證是一個牌子、一個型號的,三十多&的話就不一定了,我們老鄉好多回去過年了,如果在平常,三十多&,一兩天就可以組裝一個牌子一種型號。”北京沒有來後八家收廢料的,不能用於組裝的廢料一般都賣給廣東人,即使是顯示器的碎玻璃也能賣5分錢一斤。
老騰家的情況在後八家非常典型。後八家村的外來人口有兩萬左右,佔村子總人口的四分之三。他們大多來自河南、安徽、四川,以收廢品謀生。在四五環外城鄉接合部,從事這類生意的小商販到處都是,昌平東小口村和天通苑一帶也比較集中,但是規模遠不及後八家,昌平東小口村那邊也就是二三十戶。但就總數而言,號稱“十萬流動大軍”。
據老騰媳婦講,後八家一帶做電子垃圾生意的,河南信陽人居多。最早是老騰媳婦娘家的一個姓王的親戚在廣東做電子垃圾,後來廣東幹這行的人多了,競爭激烈。2002年的時候,老王來到北京後八家,後八家這一帶原來就是做垃圾回收的,最早是把電子垃圾當一般的垃圾處理,扔在垃圾堆裏。
“俺家的親戚剛剛在後八家幹的時候,生意很好,好多收電子垃圾的不知道電板裏含貴重金屬,收破爛的整個收的電腦,賺點錢就整個賣給俺家的親戚,當時,誰知道電路板裏含那麼多好東西啊!俺家的親戚幹了一年後發了財,我們老鄉一看他幹這發財了,一年能掙幾十萬,就都跟着做,越來越多。現在不但是後八家,全國做這個的,大部分都是我們光山人。現在做這個的,一年能賺十來萬。”老騰媳婦回憶道。2007年的時候,北京做電子垃圾回收的人也越來越多,老王一看賺不了錢了,就又回廣東了,做“總老闆”了,自己不動手了。
“這東西污染更厲害,因為它有重金屬,有毒”
對於處理電子垃圾的危害,老騰家的每一個人都很清楚。小騰説:“這東西污染可大了,一般燒點塑料紙就感覺污染了,這東西污染更厲害,因為它有重金屬,有毒。”説着,小騰隨手撩起身旁的一張報紙,報紙下面是他自己用的電腦的主機,機箱蓋被掀開了:“看,這得用東西蓋着點,不然就有輻射,對人身體有害。”
電子垃圾現在還沒有明確技術標準來確定。但籠統地説,凡是已經廢棄的,或者已經不能再使用的電子産品,都屬於電子垃圾。電子垃圾處理不當危害極其嚴重,特別是電視、電腦、手機、音響等電子産品,含鉛、鎘、水銀、六價鉻、聚氯乙烯、溴化阻燃劑等大量有毒有害物質。有資料顯示,每一台電視機或電腦顯示器中的陰極射線管平均含有4至8磅鉛。而鉛一旦進入土壤會嚴重污染水源,最終將危害人類、植物和微生物,還會對兒童的腦發育造成極大的影響。一塊舊手機塊電池裏的鎘,能夠污染6萬升的水,這些水可以裝滿3個標準游泳池。儘管新手機電池正在淘汰鎘的使用,但裏面仍有許多有毒物質。
從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開始,各種電子電器開始進入千家萬戶。據北京市社科院梁昊光等專家調查測算,按家用電器平均使用壽命10年~15年計算,北京市從2003年開始已經進入了電子、電器産品報廢的高峰期。到2010年,電子廢棄物的數量將上升為15.83萬噸,佔全國的十分之一。
據了解,全球産生的電子垃圾正以每年3%至8%的速度增長,並將很快攀升到10%以上。增長迅猛的原因在於,隨着高科技産品更新換代速度的加快,電子産品使用時間越來越短,導致電子垃圾也越來越多。環保組織&&,一台電腦的平均使用期限在1997年至2005年間已由6年降為2年,而一部手機的使用期限甚至不到2年。
“正規軍”比不過十萬流動大軍
2007年4月,政府批准的廢舊家電回收處置單位華星集團環保産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稱華星環保)開始運營。2008年,北京市第一家集中處理電子垃圾和廢舊家電的分揀中心在海淀區韓家川建成並投入使用。今年,北京市首個大型電子垃圾處理場將在亦莊建成。
但是,據媒體報道,韓家川電子垃圾分揀中心建成後卻面臨着“政府無補貼,百姓不認可”的尷尬境地:建成投入使用後至今尚未收到有關政府補貼的任何信息,電子垃圾的回收再利用也始終沒有受到明確的法律保護,企業受到的最大衝擊來自私人高價收購廢舊電器。
華星環保市場策劃部經理周徐説,小商販回收電子廢棄物的目的是獲取暴利,他們提取其中的貴重金屬,剩下部分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根本棄之不理。華星環保這樣正規的環保企業則無所謂“有用無用”,部件中所有的危險廢棄物都必須按照國家要求進行環保處置或封存。對於其餘沒有暴利的部分,需要引進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一條生産線就要好幾千萬,如此高的成本,小商販是不會投入的。
此外,根據前兩年的數字,北京市每年淘汰的電子廢棄物350萬到400萬台,華星環保成立後,回收處置量逐年上升,但還是遠遠達不到實際的需求。周徐説:“我們和十萬流動大軍沒法比。”
家住宣武區的王小姐説,家裏當時賣用了20年的舊電視的時候,首先想到的就是小商販,壓根兒沒聽説過還有正規的處理企業,也不知道有什麼途徑交給正規的環保企業去處理。據了解,小商販走街串巷,的確給消費者處理廢舊家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正規的環保企業一般也是上門服務,但是消費者需要先撥打熱線或者在官方網站上填寫自己的信息,然後企業派專人來收取,社區的專門回收點也非常少。
2006年戴爾有限公司在中國首家推出廢舊電腦回收服務。戴爾企業傳播部總監張颯英也在一次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我們上門回收,消費者打一個電話就行。但效果不好。”
這樣,像老騰這樣做電子垃圾回收的小商販就以高價、便捷佔領了電子垃圾回收的巨大市場份額。其實,回收電子垃圾本身無可厚非,關鍵是小商販的回收對剩餘非高利潤部分的處理會造成環境污染。但是,由於在電子垃圾的處理方面,國家缺乏相關的立法,對從事電子垃圾回收的小商販無人監管。
電子垃圾處理費用該由誰埋單
雖然我國在1995年10月通過了《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但是現實卻不容樂觀。很多企業的積極性並不高,也沒有很好的防治措施。早有人呼籲對電子垃圾處理要專門立法,但是,立法表面的問題是如何建立正規的電子垃圾回收渠道,而關鍵的癥結卻在於要明確電子垃圾處理費用究竟由誰來埋單和埋單的份額比例。此前很長一段時間,這一工作開展得頗為坎坷。製造商不想負擔太大的比例,而消費者更不可能成為主要的負擔對象。所以,這項立法工作一再擱淺。
在國際上,電子垃圾處理費用分攤的做法也是大相徑庭。在日本,消費者在丟棄自己的電冰箱時,不僅得不到賣廢棄家電的錢,還要另外自己交付近4000日元的電子垃圾處理費,而瑞典則要求全部由製造商付費。這裡面存在消費觀念轉變的問題,而觀念的轉變將是件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一家民間環保組織有毒物污染防治項目的負責人説,電子垃圾的處理費用應當由生産企業來承擔。由電子産品企業負責回收自己的廢棄産品,能令企業有動力改善産品設計,使用更少的有毒物質,令産品更易被升級回收。而且,設計製造了這些電子産品的企業也最了解自己的産品構造與物質使用情況,是最適合對它們的廢棄産品進行回收與處理的。電子産品企業對自己的産品承擔全部責任直至産品的廢棄階段,是電子産業的大勢所趨,也是從源頭上預防電子廢物污染的最有效手段。
近日,有媒體報道,呼籲多年的《廢舊電器電子産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近期有望&&。中華環保聯合會副秘書長李恒遠在接受採訪時説,據他了解,目前,處理費用由誰來承擔的問題已經解決,很長一段時間立法的問題在於“由誰來監管”,現在也確定由環保部統一監管。目前對《條例》的討論已經上了國務院常務會議。另外,今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循環經濟促進法也有助於改善電子垃圾處理現狀。
李恒遠建議,應當對回收電子垃圾的小商販進行組織管理。周徐也提到,其實他們的渠道還是很可利用的。
本報北京1月21日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