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助企業抵禦“寒冬”
    2008-12-29    作者:張子瑞 王旭輝    來源:市場報

    “企業靠一項創新技術打破國外壟斷”,“面對國際金融危機,企業憑藉創新逆勢而上”,“創新拯救了虧損企業”……當前國際經濟形勢下,創新對企業、企業家來説顯得尤為重要。 12月22日,在“創新中國——中國企業創新論壇2008年年會”上,來自全國的企業家代表及各方專家暢談在金融危機下,創新給企業帶來的生命力。  

企業創新度寒冬

    合肥三洋成立於1994年,是由榮事達集團和日本三洋共同組建的合資企業,也是中國家電業第一家外資上市公司。面對今年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合肥三洋逆勢而上,業績翻番。“這主要得益於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科學發展。我們以技術創新推動産業升級,以營銷創新開拓全新市場空間,以管理創新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合肥榮事達三洋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金友華&&。
    長期以來,我國企業習慣於利用國內廉價土地、廉價勞動力的優勢,接受現成的國外定單,無休止地打價格戰。在設備和技術引進上,安於重復引進、等距離落後式的引進。很少企業能夠進行原始創新,大多數企業缺乏集成創新和消化吸收再創新。因此,當經濟形勢發生巨大變化時,就難免陷入空前的被動。中國市場學會理事長高鐵生&&:“正如美國股神巴菲特所説,‘當潮水退去時,就會發現誰是裸泳者。’當經濟危機到來時,如果企業沒有創新,你就只能是那個無法上岸的裸泳者。”
    金友華也認為,在當前國內外經濟發展環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單靠資源的累加與勞動力低價的簡單傳遞來實現價值增值的發展模式是行不通的,傳統産業的增長方式應向科技、服務與創新的價值增值方式發展轉變。産品的技術含量越高,其附加值就越高。産品附加值越高,受原材料和勞動力等價格波動的影響就越小,受經濟危機的影響也會越小。

創新扭轉産業分工不利地位

    今年以來,由於國外訂單不斷減少,工業生産和海運空運大大萎縮,長三角和珠三角的一些出口企業出現倒閉或縮小規模的趨勢。面對現在手中尚存的少量定單,許多中小企業的老闆都在擔憂明年的前景。人們不禁又提出一個問題,中國外向型出口企業的出路何在?中國作為世界製造大國的角色能不能繼續扮演下去?
    “答案是否定的。”香港特區濱海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黃帆風認為。長遠看,中國必須脫離低檔次、低價值的生産,走向高檔次的生産模式,減少對代理加工生産的依賴,而走自行研發,自行設計的道路,打造高素質、能自我提升的品牌。吸引更多海外留學生回國發展,鼓勵高等院校與企業多合作,相輔相成。
    高鐵生也&&,儘管我國在當今國際分工中有所收益,但沒有處在十分有利的位置上。我國許多商品的生産在世界的産業鏈上還處於一個低端環節。其結果就是壓低勞動力的價格、耗費大量的資源、污染了環境。但在國際市場的最終售價中,得到的僅僅是其中一小部分。形成這種不利局面的一個重要因素是這些商品的生産上沒有自己的知識産權,沒有專利,産品設計、物流基礎、營銷渠道等都掌握在別人的手中。這也就是所謂的“ 6+1 ”的公式, 6個賺錢的環節都在別人手中,只有加工的環節在自己手中。
    “要想改變這種地位,就需要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營銷創新、服務創新等。”高鐵生強調。隨着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由出口拉動為主轉變為內需拉動為主,一些出口企業必須轉而瞄準國內市場,這意味着從産品設計、市場營銷等方面都要進行一定的創新,與國內需求相適應。同時,企業也不能放棄國際市場,不能主要靠出口勞動密集型産品、低附加值産品,必須大力調整出口産品的結構,這也需要一系列的科技創新、市場創新與之相伴。惟如此,才能逐漸改變我國在國際分工中的被動地位。

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

    “我們的企業相對較小,但我們卻給行業帶來了一次技術性的革命,取得了很大的社會效益。” 江蘇宏鑫集團、江蘇宏鑫旋轉補償器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宋章根自豪地告訴記者。
    據介紹,宏鑫集團發明的管道補償技術徹底改變了傳統的設計理念,使集中供熱的範圍由原來的80平方公里,擴展到現在的1200平方公里,工程造價比傳統的補償技術至少節約20% 以上。尤其是對高溫高壓的補償技術,更是帶來了節約工程投資、降低運行成本、提高發電效率等非常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起到了節能減排的效果。而且,此項技術還填補了世界空白。
    宋章根&&, 高壓管道的補償器之前一直由美國公司壟斷,一個産品要賣20多萬,而宏鑫公司産品的價格只是其1/3。而且,産品的性能,如補償距離、安全性要遠遠超過美國的産品。“中石化也選用了我們的産品,淘汰了美國的産品。一個創新的技術打破了美國的壟斷,每年還能給國家帶來400至500億的節能效益。而且,公司發明的專利在行業內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宋章根透露。
    創新不僅能幫助中小企業打破大國壟斷、搶佔市場份額,還能幫助經營夕陽産業的企業重現生機。例如,在外人看來,批發市場已經日趨沒落,但江西洪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注入體制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文化創新、服務創新等五大創新理念,使得“洪大”在過去的三年中交易額從30億元提高到了180億元,給政府帶來一年10.8億元的稅收,回饋相當於政府當年投入的300倍。
    中糧集團有限公司總經濟師、中糧新疆屯河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弘波指出:“企業創新主要有三層意思:第一,創新是企業的生命力;第二,創新是科學發展;第三,創新是與時俱進。創新是企業的根本,誰能找到科學發展、與時俱進的創新點,創新的方式、方法,誰就能夠成功,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相關稿件
金融危機帶來寒意 創新型企業借勢“冬泳” 2008-12-26
山東省膠南市:創新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模式 2008-12-26
泰星集團:多年堅持科技創新撐起品牌 2008-12-24
李正光與大慶煉化的國有企業創新發展之路 2008-12-23
遼寧創新擔保貸款模式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2008-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