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深度蔓延的國際金融危機席捲全球。這場危機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究竟有多大?作為經濟發展的主體,中國企業發展現狀如何?15日,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公布的“企業經營者對宏觀經濟形勢及改革熱點的判斷、評價和建議”調查報告,對此做出了解答。
一半以上企業家認為影響很大
關於“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不利影響”,調查顯示,認為不利影響“很大”或“較大”的企業經營者佔57.4%,認為“較小”的佔31.8%,認為“沒有影響”的佔2.7%,認為“不清楚”的佔8.1%。 從不同類型看,大型企業、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上市公司和外商及港澳&投資企業均有超過60%的企業經營者認為不利影響“很大”或“較大”,明顯高於其他類型企業。 從調查結果看,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動蕩已經波及到實體經濟,造成中國外需市場明顯減弱,對出口依賴程度相對較高的東部地區企業、民營企業所受影響首當其衝,尤其是中小企業面臨的困難相對較多。
出口、投資、消費需求明顯銳減
出口、投資和消費,被譽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但在金融危機等影響下,“出口”已經明顯銳減,消費需求增長乏力,而投資也亟待提振。 從投資需求看,認為政府投資需求“很旺”、“較旺”的企業經營者分別佔12.2%和35.1%,其合計比重比2007年減少13.3個百分點;認為“合適”的佔26.1%,略高於2007年;認為“不足”或“嚴重不足”的佔26.6%,比2007年增加11.9個百分點。 從民間投資需求看,認為民間投資“很旺”、“較旺”的分別佔5.8%和30%,其合計比重比2007年減少31.9個百分點;認為“合適”的佔19%,比2007年增加4.2個百分點;認為“不足”或“嚴重不足”的佔45.2%,比2007年提高27.7個百分點。 從外貿出口需求看,認為出口需求“很旺”和“較旺”的企業經營者分別佔1.7%和14.8%,其合計比重比2007年下降了39.2個百分點,為近5年來的最低水平;認為“合適”的佔22.8%,略低於2007年;認為“不足”或“嚴重不足”的佔60.7%,比2007年上升40.5個百分點。 從消費需求看,調查顯示,認為消費需求“很旺”和“較旺”的企業經營者分別佔2.3%和20.1%,其合計比重比2007年減少25.9個百分點;認為“不足”或“嚴重不足”的佔47.5%,比2007年增加22.5個百分點。
對宏觀經濟形勢持基本肯定態度
在2007年中國經濟存在過熱勢頭的背景下,由於遭受“內憂外患”的衝擊,當前中國經濟明顯有下滑風險。不過,在關於“對2008年、2009年我國GDP增長的預計”的調查中,預計2008年我國GDP增長在9%以上的企業經營者佔71.8%,預計2009年我國GDP增長在9%以上的佔48.5%。 在關於“對宏觀經濟運行的總體判斷”的調查中,認為目前宏觀經濟“偏熱”或“過熱”的企業經營者佔29.7%,比2007年減少36個百分點;認為“正常”的佔29.1%;認為“偏冷”或“過冷”的佔28.8%,比2007年提高26.9個百分點,為2002年以來的最高值。 關於“對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判斷”的調查,企業經營者認為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很好”或“較好”的企業經營者佔35.4
%,比2007年減少了41.8個百分點;認為“一般”的佔40.5%;認為“較差”或“很差”的佔24.1%,比2007年增加20.5個百分點。 這一結果顯示,企業經營者對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持基本肯定的態度,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近1/4的企業經營者認為當前宏觀經濟形勢“較差”或“很差”。
預期通脹回落但能源依然緊張
控制物價過快上漲曾是上半年宏觀調控的兩大重要任務之一。不過,隨着國內外一系列因素衝擊,通脹預期已經回落。 上半年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7.9%,7、8、9月雖然有所回落,但仍分別達到6.8%、5.4%和4.6%。調查顯示,預期2008年CPI比上年上漲6%以上的企業經營者佔78%,而預期2009年CPI在6%以上的企業經營者佔61.5%,下降了16.5個百分點。調查表明,企業家普遍預期2009年的CPI將有所回落。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大宗産品供應仍然緊張。截至10月,我國經濟運行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在需求減弱經濟下滑的情況下,通脹壓力居高不下。而通脹又主要受成本推動影響。從能源成本來看,由於石油、煤炭、電力供應緊張情況有增無減,導致成本明顯上漲。 調查顯示,認為石油供應緊張狀況“更加嚴重”的企業經營者佔60.6%,比2007年增加28.7個百分點;認為煤炭供應緊張狀況“更加嚴重”的佔58.9%,比2007年增加34.4個百分點;認為電力供應緊張狀況“更加嚴重”的佔26.6%,比2007年增加14.3個百分點。
用工增長放緩導致就業壓力凸顯
經濟的下滑造成企業用工增長放緩,就業壓力增大成為當前值得重視的一個大問題。 調查顯示,企業用工增長明顯放緩。2008年用工人數增加的企業佔32.5%,比2007年減少近10個百分點;企業用工人數減少的佔24%,比2007年增加7.6個百分點;用工凈增8.5個百分點,比2007年減少17.4個百分點。 從不同地區看,東部地區企業用工凈增4個百分點,比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分別少11.4個、11.9個和9.2個百分點。從不同規模看,小型企業用工凈增2.9個百分點,比大型和中型企業分別少20.1個和8.7個百分點。 從不同經濟類型看,外商及港澳&投資企業出現用工凈減少現象,即用工減少的企業比增加的多0.2個百分點;民營企業一改前些年用工增長明顯快於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的現象,2008年用工凈增7.6個百分點,比國有及國有控股公司低2.3個百分點,2007年前者比後者高12.8個百分點。 從企業2009年的用工計劃看,用工凈增預計11.9個百分點,比2007、2006年的計劃數均低20個百分點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