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業依然是風投焦點
    2008-11-04    作者:葉勇    來源:上海證券報

  千呼萬喚始出來,新醫改方案終於徵求意見了。對於新醫改的意義,不同行業的人有不同的視角。對於資本而言,如何從中嗅出“寶藏”的位置,那是它們最為關心的。在新醫改和全球金融風暴的大背景下,醫療健康産業投融資狀況如何?資本嗅到了醫療投資風向的哪些變化?建銀國際大筆募資狩獵醫療業,使得這個行業的VC/PE在經濟隆冬中顯得暖意融融!

建銀國際伺機介入

  記者日前在中國首屆健康産業融投資高峰論壇上獲悉,中國建設銀行旗下的全資附屬投資銀行機構建銀國際正在籌建一隻專注投資於醫療健康領域的股權投資基金。該基金如獲得主管部門的批准和確認,首期基金募集規模將不超過50億元人民幣。據稱,建銀國際通過對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和健康産業政策的分析,決定積極介入政府支持力度大、發展空間廣闊、市場化程度較低的健康産業運作。
  該基金將由中國建設銀行在香港的全資投行建銀國際聯合國內外著名醫療行業管理基金及醫療管理集團共同管理,將充分利用建行及其他各方在資本運作增值和産業經營增值上的優勢,按照制度化、專業化和市場化的原則建立規範的基金運作體系。
  建銀國際有關負責人稱,基金將投資於中國30年來增長速度超過GDP兩倍的醫療健康産業,將分享中國醫療健康産業的高速增長,基金以實現超過20%的預期年回報為目標。據悉,基金擬投資五大方向:制藥、醫療器具設備、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和康復保健。

金融風暴難撼醫藥業

  記者在chinaventure年會醫療行業投資論壇上了解到,眾多VC/PE界人士紛紛探究新醫改帶來的投資機會。毫無疑問,當前最令全球牽掛的就是此次百年難遇的金融風暴,它對於一些行業而言,影響或許未必那麼大。醫藥業可能就在其列。
  “現在經濟蕭條,可以説國際國內都會受到影響,但是,我國醫療業還是很幸運,健康産業是受影響最少的行業之一。原因在於,改革開放以來,醫療改革步伐最慢,所以因禍得福,受外部資金的影響很小。而在歐美市場上很多項目是靠融資做的,資金鏈一斷就完蛋了。”GE醫療集團大中華區市場與戰略業務部總經理曹承治説。
  德豐傑龍脈合夥人李廣新則講得更具體,他認為,從醫療行業特性和趨勢來看,行業增長並沒有受到其他製造業的影響。雖然中低端醫療服務和産品受影響稍大一些,但是,VC/PE多關注有一定技術門檻的企業,因此不會受外部金融環境很大影響。

科技創新項目恒領風騷

  根據chinaventure第三季度創投市場報告,今年前三季度,醫療健康産業投資案例總共達到20個,資金額度分別是8400萬美元、4720萬美元和6295萬美元,總額達1.94億元,同比增長100%。
  今年已經公開披露的醫療健康投資案例有11個,包括:永威投資和IDG投資CRO公司桑迪亞,富達亞洲投資CRO公司諾凡麥,日興集團1000萬美元投資開心人大藥房,3i集團2000萬美元投資福田藥業,軟銀與深創投投資翰宇藥業,弘毅投資華海醫信以及2500萬美元投康臣藥業,德同和BCC投資凱晟生物,Trident和愈奇1550萬美元投百潤,還有最近的馬丁可利、中經合、SVC和軟銀中國1650萬美元投資科美生物。
  這些投資中,醫藥科技創新項目佔主流。其中,桑迪亞和諾凡麥是CRO公司,前者是面向全球客戶提供新藥研發服務的外包服務公司,後者是一家為制藥及生物企業提供外包商業化服務的公司。康臣是中國腎臟病系列藥品和影像系列藥品的重要生産基地,福田則是中國最大的功能性糖醇的生産基地,而凱晟生物則致力於核酸蛋白等分子診斷領域,百潤專注於先進皮膚科藥品領域。
  此外,華海醫信是致力於整合臨床需求與IT前沿技術的,開發了MedPACS(華海醫學影像存檔與通訊系統、華海MedEndo內窺鏡信息系統、華海MedUS超聲信息系統)等先進診斷産品。而科美東雅則致力於診斷試劑領域,主要産品包括放免、生化與化學發光診斷試劑,是中國首家發布全套血液傳播傳染病化學發光診斷試劑的公司,研製了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等診斷試劑,並擁有廣泛的癌症標誌物診斷試劑。
  北京科美東雅完成第二輪1650萬美元私募投資不過是十天前的事,首輪投資科美並且在此輪繼續投資的美國中經合集團董事總經理王國瑋告訴本報記者,“科技創新型醫療企業永遠是VC關注的焦點。”

大資本整合醫藥商業

  “醫改將成為區域龍頭走向強大的助推器,醫藥流通業區域龍頭前景光明。”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常務副會長朱長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曾&&,“購並、重組、聯合仍是未來醫藥行業變革與發展的亮點,行業洗牌將進一步加速;‘引資、融資、合資、上市’將更加活躍。”該協會數據顯示,2007年全國醫藥流通企業百強的前十名中絕大部分是地方醫藥商業龍頭企業。
  大資本的整合從日興1000萬美元投資開心人大藥房可窺一斑。另外,剛剛披露的消息顯示,中信集團旗下的中信資産管理有限公司1億元注資國中醫藥。據了解,註冊資本高達30億港元的國中醫藥,旗下有武漢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中醫藥物流配送(武漢)有限公司、武漢茗參大藥房連鎖有限責任公司、蘇州盛康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及幾十家加盟商。欲借即將實施的醫改契機,年內整合國內100家醫藥商業公司,2009年發展到200家,打造國內最大的醫藥純銷公司,聯手德意志銀行和大摩,進而登陸香港資本市場。可見大資本對於醫藥商業整合程度加劇。

短期難見新醫改機遇

  不少VC堅信,醫藥企業不受周期性影響,又有新醫改政策支持,這被看作經濟蕭條時期相對穩妥的投資領域和介入時機。不過,情況也許不如想象的那樣樂觀。
  李廣新理性地指出,“新醫改從整體思路來看,還是以政府主導為主的。中國這麼大的國家,東部、西部差別這麼大,用統一的方式來做,肯定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因地制宜,根據各自地方經濟程度自我調整。如果沒有這種差異的話,只是停留在藥品設備這些服務,停留在目前的投資機會裏面,沒有新的投資機會。”
  “醫改目標不會馬上實現的,因為在中國的醫療體制中利潤分配圖像還是非常複雜的。現在為什麼看病難看病貴?可能大家説醫藥公司牟取暴利,但是專業醫藥公司利潤並不是很高,中間這一大塊上哪去了?大部分到了醫院,如果這種分配製度不能得到充分解決,如果醫院的資金沒有得到解決,或者看病貴這些事情沒有解決,那麼,我們所説醫改的投資機會都是比較渺茫的。”先聲藥業CFO趙志剛稱。

  相關稿件
市場潛力巨大 全球資本聚焦中國風電市場 2008-11-04
德資本市場靠近中國 德中金融合作潛力無限 2008-11-03
李籟思: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過程將是雙贏 2008-11-03
林毅夫:中國資本不宜赴美國抄底 2008-10-31
股權出質出資激活山東數百億“沉睡”資本 2008-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