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業品牌:還能相信誰
    2008-09-24    作者:陳麗娟    來源:國際金融報

  一場空前的信譽危機正橫亙在快速發展的中國奶業前,尤其是幾大品牌企業面前。
  隨着國家質檢總局公布液態奶檢驗結果:蒙牛、伊利和光明的部分産品含有三聚氰胺。與之形成微妙對比的是,被檢查的其他406家企業847批次液態奶産品未檢出三聚氰胺。這着實讓奶業三大巨頭“臉面無光”。
  “我們還能相信什麼?”復旦大學刑法學教授劉希貴昨日痛心疾首地對記者説:“隨着其他幾大企業的捲入,行業潛規則暴露,我們以往信賴的大品牌、大企業的形象在消費者心中蕩然無存。”
  對幾大品牌發出質疑和憂慮的,顯然絕不僅有劉希貴等個別人。記者在聯華超市採訪時,駐足在鮮奶貨架前觀望的不少消費者抱怨“不知道該買什麼牌子的奶”。一位從事金融業的劉小姐向記者&&同樣的困惑:“以前喝牛奶就傾向買名牌,三鹿事件剛發生時,更是只敢買大牌奶,覺得品牌奶更可靠。怎麼存在問題産品的反而會是大品牌?”
  “行業發展這麼多年,也遭遇過不少挫折,但此次事件無疑是最嚴重的。因為事態發展業已傷害到了‘品牌’。”東方艾格乳業分析師陳渝認為,隨着蒙牛、伊利和光明的陸續捲入,使得問題奶事件進一步惡化。不僅使消費者的信心受挫,原有的“品牌是品質保障”的觀念將被顛覆。

重市場輕牧場

  “三大品牌的液態奶市場份額實在太大了,它們的市場佔有率目前已接近70%。”東海證券食品分析師盧媛媛認為,相比中小企業,它們的産品基數大,奶源渠道更多樣,管理更複雜,是造成三大品牌頻現三聚氰胺的原因。
  “奶源基地遍佈各地,管理松散,導致對奶農的不法行為難以監控,是導致大品牌反而隱患多的重要原因。”陳渝認為,這次行業地震除了揭露行業潛規則,恰恰也暴露了行業急功近利的畸形發展模式——重市場輕牧場。“如果再不重視産業鏈上游建設,潛在的風險依然存在。”
  據了解,目前我國只有10%的奶牛在規模牧場,散戶養殖仍佔六七成,奶牛小區佔二到三成。乳品企業和奶農長期都是外部交易,企業自然對養殖環節難以控制。同時,據業內專家分析,在整個奶業産業鏈中,奶牛養殖環節的投入約佔75%,加工佔15%,流通約佔10%。但從利潤分配看,奶農、加工者、流通商的利潤分配是1:3.5:5.5。
  “一個擁有1000頭奶牛的現代化牧場,需要三四千萬元的高成本。追求急速擴張的企業,並不願意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生産周期長、風險大的牧場建設上,而是比較多投入到品牌和渠道建設,以及促銷上,以追求市場份額快速提高。”陳渝指出,“散戶養殖,分散了企業風險,但也帶來了潛在的質量風險。”
  國金證券公司分析師陳鋼的研究分析也佐證了這一點:從蒙牛和伊利兩家公司公開信息所披露的原奶供應情況看,實際上蒙牛有6家牧場,除本部澳亞牧場(1萬頭奶牛)佔股30%,其餘只有10%的參股,這些牧場只能提供10%的奶源,另外90%的奶源還是靠奶農提供。而伊利的牧場基本上是一種合作關係。
  而在此次奶業大抽查中,嬰幼兒奶粉和液體奶全部合格的另一家國産品牌——三元公司,根據公司市場部王經理介紹,其奶源80%來自三元綠荷奶牛養殖中心,中心實行集約化養殖、育種和産奶,中間環節較少,且都在企業自己掌控範圍之內。

市場格局是否將現拐點

  “國內奶業將進入深度調整期。”國信證券食品分析師黃茂認為,伊利、蒙牛等主要企業的上榜也打擊了消費者對國産品牌的信任度。短期內整個奶業消費有可能會出現一定的負增長,這個效應估計在半年左右。而奶粉方面,黃茂預計國內品牌需要3年至5年才能恢復元氣。
  而記者日前走訪滬上超市,雖然問題奶已在第一時間全部下架,蒙牛、伊利和光明幾個品牌紛紛打出降價促銷牌,甚至部分液體奶如伊利大果粒酸奶,在打折基礎上“買一送一”,平均下來單件售價折扣達50%以上。促銷人員卻反映銷售依然很冷清,倒是價格高昂的進口奶粉銷量大增。除了超市,不少消費者紛紛赴港或網購國外奶粉。噹噹網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上周進口奶粉幾近脫銷,一週銷量呈5倍增長。
  相比三大巨頭的慘澹經營,在行業風暴中保持“清白”的少數幾家國産品牌卻出現銷量激增局面。北京三元食品銷售部負責人&&,從9月19日開始,北京液態奶的銷量是平時的3倍,已增加配送次數,外地市場需求也在增大。完達山乳業股份有限公司也&&,完達山奶粉訂貨量和發貨量均翻番。
  最新數據顯示,伊利、蒙牛、光明三大巨頭已經佔據了中國乳業市場5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目前國外奶粉與其他國産品牌借機上位的形勢下,三鹿事件會否成為當前奶業市場格局的一個拐點呢?
  “奶源問題是全行業都要面對的問題,不會動搖三大企業的行業地位。”盧媛媛向記者分析,問題奶粉事件雖然對行業發展造成重創,但對未來市場競爭格局應該不會生出太大變化。

延伸閱讀

雀巢也陷入三聚氰胺風波

  就在中國眾多奶企被三聚氰胺事件所困時,知名國際食品巨頭雀巢公司也陷入了三聚氰胺風波之中。日前,有香港媒體報道,香港食物安全中心昨日公布新一輪抽驗結果,65個樣本中,一款雀巢牛奶公司1公升餐飲專用純牛奶樣本被驗出含1.4ppm“三聚氰胺”,該樣本的批次為明年5月12日過期的牛奶,製造商是青島雀巢有限公司。不過香港食物環境衞生署於9月21日晚間公布,雀巢金裝助長1+奶粉(即媒體報道中所提及的産品)是安全的而且在産品中沒有檢出三聚氰胺。早些時候由政府授權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如香港標準及檢定中心(9月18日至20日)以及台灣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9月16日)分別對雀巢金裝助長1+奶粉進行了檢測,均沒有檢出三聚氰胺。
  為此,雀巢(中國)有限公司重申,在中國市場的所有産品都沒有使用摻雜三聚氰胺的牛奶,並再次承諾確保所有雀巢産品的安全性及高品質。

  相關稿件
中國乳業遭遇全面危機 行業洗牌不可避免 2008-09-22
中國乳業未來十年的增長率會在6%到10%之間 2008-09-22
中國乳業“液態奶時代”將結束? 2008-06-25
奶源緊張致河北乳業惡性爭搶 2008-05-15
蒙牛乳業集團推出國內首款兒童牛奶 2008-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