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袋撕開“限塑令”漏洞
    2008-08-13    作者:何花    來源:市場報

  6月1日,“限塑令”正式實行。根據規定,即日起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在多家超市、商場有償使用塑料袋之後,塑料袋的使用量減少了將近一半以上,但隨之又出現了新的問題:超市、商場手撕袋用量在成倍增加。

“限塑令”的漏洞

  商務部在“限塑令”的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不能免費提供的塑料購物袋不包括商品銷售場所基於衞生及食品安全目的,用於盛裝散裝生鮮食品、熟食、麵食等商品的塑料預包裝袋。所以在6月1日“限塑令”實施後,消費者仍可在購物時免費獲得水果、蔬菜、雞蛋等的預包裝袋,即“手撕袋”(又稱“連卷袋”)。
  “限塑令”實施之後,因為塑料袋要花錢買,許多消費者就將要買的物品分裝成多個手撕袋,直接拎回家。海淀區物美超市一位買水果的顧客在選擇最大號的手撕袋裝下水果後,又將其他小件的物品分裝進5個手撕袋。當筆者詢問時她説,不用花錢買塑料袋,直接用手撕袋就可以了,還更乾淨,可以直接放冰箱。據各地媒體報道,南昌、福州、昆明等地的超市都出現了手撕袋用量比“限塑令”實施之前增加三四成的情況。“限塑令”之後,在超市裏,手撕袋就扮演了塑料袋之前的角色。

“限塑令”的初衷

  在以往相當長的時間裏,塑料袋的確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不少的方便。很多消費者不習慣而且經常忘記自己帶購物袋買東西,給自己的生活增加了許多麻煩。有些消費者覺得帶個布袋子、菜籃子出去逛街實在有損形象。有了免費的塑料袋,這些就根本不是問題。並且袋裝垃圾也減少了環衛工人的清潔工作的負擔。
  但是塑料袋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不容忽視。塑料袋回收價值較低,在使用過程中除了散落在城市街道、旅游區、水體中、公路和鐵路兩側造成“視覺污染”外,它還存在着潛在的危害。
  當前我們正在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塑料袋給城市帶來的“白色污染”問題已經被提上日程。國家商務部頒佈實施“限塑令”的目的就是要通過收費來引導消費者減少對塑料袋的依賴,和循環利用塑料袋,最終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達到保護環境的效果。
  無論是在經濟較為發達的美洲、歐洲,還是在發展中國家和地區較多的亞洲和非洲,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已經&&各種政策法規限制使用塑料購物袋。限制塑料袋的使用以減少“白色污染”、減輕環境壓力,已逐漸成為世界的共識。
  美國舊金山市議會2007年3月通過了禁止超市、藥店等零售商使用化工塑料袋法案。法案規定,當地零售商只允許向顧客提供紙袋、布袋或以玉米副産品為原料生産的可降解生物塑料袋,化工塑料袋被嚴格禁止。

“限塑令”效果的折扣

  從各地的媒體調查報道的情況來看,塑料袋使用雖然減少但是手撕袋卻在增加,這樣一來,“限塑令”等於沒有實施,起不到預想的效果。
  按照國家規定,不需經過二次清洗直接入口的食品,其包裝袋應使用專門的食品袋,這些食品袋應有企業信息、QS認證等相關標誌。筆者發現,在眾多的超市和各種專賣店中的大部分手撕袋上面都沒有標注生産廠家、名稱,也沒有QS標誌。這樣就為劣質包裝袋提供了可乘之機,一些小作坊生産的質次價廉的食品包裝袋,大多以PVC為原料加工而成,極有可能攜帶有害物質,與食品接觸後有可能污染食品,從而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危害。8月10日,北京有媒體報道,易初蓮花在北京的一超市手撕袋醋酸蒸發殘渣超標,與國家規定的小於等於30毫克/升的濃度相比,超標手撕袋醋酸蒸發殘渣濃度達到85毫克/升。相關資料表明,醋酸殘渣物質被人體吸入過量會帶來膽結石等疾病。這更是違背了“限塑令”的初衷。

限塑是長期的過程

  消費者對塑料袋的依賴是長期以來的生活習慣造成的,從購物到扔垃圾都離不開塑料袋,塑料袋使用的暫時反彈也是正常的。
  有關專家認為從消費者自身來説,需要改掉長期以來形成的生活習慣,用環保的紙袋子、布袋子來代替塑料袋,增加對塑料袋的循環利用次數。超市、商場方面可以採用用保鮮膜代替塑料袋,專人看管嚴格控制手撕袋使用量等方法限制消費者對手撕袋的使用。企業應該從生産鏈上下手,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産品,同時不斷開發具有增長潛力的新領域、新産品。大力發展綠色包裝産品,加大技術開發的力度,同時做好塑料包裝材料和塑料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工作。國家相關部門也應該制定配套措施,完善監管部門的執法依據和處罰標準,加強“限塑令”在實際操作中的約束力。

  相關稿件
中國移動積極響應實施“限塑令” 2008-07-17
“限塑”一個月 商家肥了效果沒了 2008-07-09
限塑新問題 超市免費手撕袋成“搶手貨” 2008-06-25
“限塑令”促塑料行業加速洗牌 2008-06-24
“限塑令”促行業洗牌 龍頭企業悄然轉型 2008-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