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歡迎“散戶”
    2010-08-10    作者:蘇舟    來源:國際金融報
    昨日,有媒體爆料稱,印度目前正計劃向外國散戶開放股市,以求實現兩位數的經濟增長。這是印度在18年前向境外機構投資者開放市場以來,第一次向外國個人打開股市大門。
  印度選擇在這個時間提出要向外國個人投資者開放股市並非巧合。復旦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過去,歐美是整個全球市場的財富管理中心,而如今金融危機過後,世界金融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前的財富管理中心已經站不住腳跟了。”
  孫立堅説:”印度經濟開發要早于中國,在金融方面也強于中國,而且作為英語語言類國家,對于西方投資者來説是個很大的便利,所以想要本國的資本賬戶完全開放,以積極的態度來迎接外國投資者的投資。”
  上個月末,印度央行宣布將基準回購利率上調25個基點——這也是今年以來的第四次加息,以緩解通脹壓力。孫立堅表示,此次印度決定對外國個人投資者開放股票市場也是想變堵為疏,將資金疏到股市中去,緩解本國資金壓力。
  但孫立堅對印度這一做法並不樂觀。他説,“和中國一樣,印度是一個以實體經濟為主的國家,實體經濟又以制造業為主,制造業要求資金成本最低,而金融市場卻要求資金成本最高,其結果必然是兩敗俱傷,甚至走上泰國的老路,重蹈亞洲金融風暴的覆轍。”孫立堅補充説道:“所以最重要的問題是,印度如何留得住這些資金。”
  所有泡沫都是美麗的,正如金融市場。“當資金流入印度之後,第一階段是繁榮,泡沫也會因此誕生,由此造成實體經濟的空洞以及金融市場的過分繁榮。而接下來迎接他們的將是一場浩蕩的金融危機,並會搞垮印度的實體經濟。”
  但作為外國投資者來講,印度對個人投資者開放市場是個不容小覷的機會。孫立堅表示,這是場資本盛宴,不單是個人投資者,金融機構也要把握住這個機會,中國資本應該走出去到印度投資。最後,孫立堅提醒投資者,“當別人走的時候,自己也要走,不能做最後的買單者。”
  相關稿件
印度工商協會預計印度通脹將繼續上升 2010-08-09
印度加緊開拓亞洲市場 2010-08-06
印度企業收購澳大利亞重要煤礦 2010-08-04
印度修改規定運營商可恢復進口中國設備 2010-07-30
印度禁止部分港口出口鐵礦石 201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