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觀察文字實錄-墨西哥灣漏油事件愈演愈烈
    2010-06-18        來源:經濟參考網
    墨西哥灣原油洩露,英國石油公司將拿出200億美元建立賠償基金,美國史上最嚴重的環境災難,漏油事件進展和前景如何?《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陳偉鴻):這裡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觀察》,歡迎各位的收看。今天我們要來關注持續了將近兩個月的墨西哥灣的漏油事件。7人重傷,11人死亡,每天泄漏4萬桶的原油,污染的面積達到了幾萬平方公里,如今,墨西哥灣的原油泄漏事件已經釀成了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生態災難,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最新的全國講話當中,甚至把這一事件和911相比。那麼為什麼一起漏油事故會造成如此巨大的影響呢?它將給美國乃至全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今天我們將在節目現場展開評論。
    今天我們現場的兩位評論員是馬光遠和張鴻,我們也歡迎電視機前的各位登陸央視網、新浪網、搜狐網或者加入號碼是123456789的QQ來發表您的觀點。
    首先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這一事件的最新進展。
    美國原油洩露的新聞一直牽動着全球的目光,本月16號,美國總統奧巴馬首次會見英國石油公司高層,英國石油公司同意拿出200億美元建立賠償基金。
    奧巴馬(美國總統):我高興的宣布,英國石油公司已經同意拿出200億美元,為洩露事件造成的損失進行賠償,但英國石油公司要做的並不止於此,我向墨西哥灣居民承諾,英國石油公司將盡到應負的責任。
    卡爾—亨裏克斯萬貝裏(英國石油公司董事長):正如你們從美國總統那裏聽到的,我們今天宣布一項200億美元的賠償金,確保所有應得的索賠,得到迅速而公正的處理。
    白宮和英國石油方面就賠償基金的具體條款進行磋商,這一賠償基金將由第三方負責管理,白宮方面計劃讓曾負責911事件受害者賠償的肯尼思范伯格管理這一基金,根據初步協議,英國石油公司將在今後數年時間,陸續向這一基金注資,以保證公司自身財務資金穩定,不至嚇跑投資者。
    當天,英國石油公司宣布,啟用了第二個收集墨西哥灣漏油的系統,目前,新系統已開始收集漏油。15號,負責調查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美國科學家再次調高了漏油量估計值,他們認為,目前最可能的情況是每天約有3.5萬桶至6萬桶原油泄入墨西哥灣,如果按油井每天洩露3.5萬桶原油計算,漏油事件以來,已有近200萬桶原油流入了墨西哥灣,墨西哥灣原油洩露事件已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嚴重的環境災難。
    主持人:從新聞報道當中我們看到,奧巴馬是連續四次到了墨西哥灣的受災地區進行視察,而且他本人也把這一事件和當年的911相提並論,稱之為“環境的911”,那麼整個事件到底是怎麼演變到了今天這樣的一個嚴重的地步?我相信大家都非常關注,兩位觀察到的一些最新的狀況是什麼?
   張鴻:他説是911呢,可能也不誇張,因為現在確實是事態非常嚴重,這個漏油影響地區的面積大概相當於美國東北部的一個州,那個州叫馬裏蘭州,那現在有專家説,每天都有四萬桶要油漏出來。
    主持人:對。
    張鴻:已經大概漏出來最高可能有預估説250萬桶,而且還在繼續增加中,這是最可怕的,在8月份的減壓井建成之前有專家説可能還會有幾百萬桶的油在泄漏,那它造成了這個生態的非常大的影響,有人説那裏面有600多種魚類現在已經開始受到影響,而且我們看海草上面就能夠看到,很多畫面都有,就是能夠看到一些海豚的屍體在飄浮,而且當地的漁業已經進入到一個叫災難狀態,最可怕的其實是什麼,就是漁民在清理這些油的垃圾的時候,已經開始有一些人頭暈頭疼什麼,這種症狀已經開始出現了,所以這個生態災難越來越大,影響也越來越大,還有一個影響可能就是經濟上,因為對當地旅游的影響,比如説一些旅店的老闆就説我們現在已經開始下降了四成,旅游已經沒有人來了,所以奧巴馬為什麼在那開始吃海鮮。
    主持人:對,你説的吃海鮮,我看到電視報道當中,奧巴馬是用非常樂觀的語氣跟大家説,這裡的一切都將會恢復正常,我今天中午在密西西比州吃的海鮮味道非常的鮮美,當然他同時也再一次強調説,在海鮮的安全上還是需要加一分努力,不要再升成悲劇之上的一個悲劇。
    張鴻:對,他説你們對當地的最大的幫助就是到這裡來旅游,但是這個旅游的前提是大家一定對那個地方的旅游是放心的。
    主持人:其實這個民眾的這個憤怒的情緒,他可以通過多種渠道來宣泄,但是作為總統本人,奧巴馬其實這兩天,我認為他是頂着非常大的一個壓力,因為美國媒體我注意到對這件事情的報道是鋪天蓋地的,而且很多人提到這樣一個觀點説,這個就是奧巴馬的海灣戰爭,我不知道光遠你有沒有注意到,奧巴馬他本人承受的政治壓力來自於哪些方面?
    馬光遠:説海灣戰爭的話,事實上是給他在減壓,因為我們知道海灣戰爭最終的結果還是比較樂觀的。
    主持人:它畢竟是一個考驗,一道檻。
    馬光遠:這個事件本身未來的不確定性還是非常大的,我們看到英國石油公司,他想了很多辦法,隨着一次又一次辦法的失敗,讓民眾的耐性一下子又到一個最後的一個極限,也就是説越來越忍不住,我們看到到6月份的時候美國很多民眾走上街頭已經進行抗議,認為這個奧巴馬在這次漏油事件裏邊整體表現不盡如人意。
    主持人:處置不力。
    馬光遠:雖然我們看到奧巴馬也非常着急,甚至對英國石油公司都暴出了粗口,但是美國71%的民眾認為奧巴馬在這個事情上對英國石油公司過於手軟,那麼認為……
    主持人:但是奧巴馬在這種情況下幾乎連國都不敢出,兩次推遲了出國的計劃。
    馬光遠:對,我們看到他四次視察,並且我們看到也派出軍隊把整個災難的程度上升到國家級的程度。
    主持人:沒錯。
    馬光遠:特別6月15號的時候,他非常罕見的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表明了自己仍然對這個事情的決心和這個信心。
    主持人:他這種非常規的電視講話其實也透露了一個信號,就是在這種非常時期,他要拿出非常之舉,來面對這樣的一個非常難題。
    馬光遠:對,但能不能挽救這個,我們看到5月初的時候,奧巴馬民調的支持率已經下降到46%,這是他上任以來最低的一次,就是這個事件本身,雖然當然英國公司他應該是罪魁禍首,但是美國民眾認為,奧巴馬如果説在這個事件本身上,如果更加積極有為,更加有領導能力的話,那麼今天這個事件本身不至於到這樣一個程度。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那麼對奧巴馬來講的話,他能不能挽救自己的這種聲望的繼續下跌,能不能拿出更加具體,更加有力的舉措來把這個危機,來遏制它的進一步蔓延,我覺得有待進一步的考驗。
    主持人:是,環境的問題成了奧巴馬必須要面對的一道大考的難題,雖然説石油的泄漏是出現在墨西哥灣,但是全球的所有的民眾都非常關注,我們中國的很多的網民朋友也通過網絡來傳遞着他們的一些關注,我們馬上來看看他們的觀點。
    首先我們看到這位署名叫“水滴”的網友,他描述了自己的心情,他説“你看那油污分明是一隻大怪物,好似從潘多拉盒子裏出來的妖魔,墨西哥灣生物要遭殃了,美國沿海海洋的生命可能在劫難逃”。
    再來看看“風之子”這位網友説“關鍵是環境污染太嚴重了,要死多少動物,英國石油公司能負得起這個責任嗎?”大家現在非常想要追究一下,到底誰可以來承擔這個責任。
    再看一位網友署名叫“音樂達人”,他的觀點説,“英國石油公司如此龐大和知名的企業,對安全竟然如此的忽視,令人失望,另外深海鑽探本身就有很大的風險,在安全未能保障之前,應停止這類的鑽探”。
    看到他的這個觀點,我想到了,其實這個事件最初的源起,4月20號在墨西哥灣的一個石油鑽井平台爆炸之後,開始大量的原油向整個漫漫的海域開始泄漏,那麼整個事件演變的過程我們也梳理了一下記錄在下面這個短片當中,一塊來看一下。
    4月20日,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威尼斯市東南約80公里處的海域,由英國石油公司運營的深水地平線鑽井平台發生爆炸,大約在36小時後沉入墨西哥灣;4月24日,管道開始漏油,一場惡夢開始在墨西哥灣蔓延;4月29日,浮油逼近海岸;5月16日,英國石油公司稱,成功將一條吸油管連上墨西哥灣海底漏油油井的一條輸油管,開始吸油;5月26日,英國石油公司宣布,當天啟用新技術,滅頂法,封頂墨西哥灣漏油;但29日,滅頂法工程失敗;6月1日,英國石油公司採用新的控制漏油措施,派遣潛水機器人在漏油點切斷受損的輸油管道,用一個漏斗狀的裝置,罩住洩露的原油,再借助虹吸管,將原油吸到海面上,以便收集處理;6月2日,切管蓋帽法遭遇挫折;6月4日,英國石油公司宣稱,用一個漏斗狀裝置,蓋住墨西哥灣海底的漏油油井,並開始將部分洩露的原油和天然氣輸送到海面上,並稱,公司每天能夠收集洩露原油大約10000桶;6月16日,英國石油公司啟用第二個收集墨西哥灣漏油的系統,並開始收集漏油。
    墨西哥灣漏油,民眾痛心疾首,海洋生靈涂炭,這一幕與21年前美國阿拉斯加漏油事件何其相似。
    1989年,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的“瓦爾迪斯”號油輪漏油,導致3.4萬噸原油流入阿拉斯加州威廉王子灣,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嚴重的石油洩露事件之一,事件造成當地漁業多年絕收,沿岸經濟萎靡不振。而近幾年,海上原油洩露事故,讓人觸目驚心。
    主持人:看到整個事件的來龍去脈,也許很多的觀眾心中依然還會有這樣的疑問,一個小小的甲烷氣泡究竟是如何演變成了今天這樣一個悲劇,我想在整個的事件的過程當中,大家都很希望看到,到底誰可以負擔起這樣的一個責任,是英國石油公司?是美國政府?還是這個鑽井平台?這些是大家想要知道的,同時呢,我們也希望知道在整個事件過程當中,大家爭論的焦點集中在哪些方面?
    張鴻:其實這個事它是一個個案,但是它整個的大背景其實就是一個博弈,就是開採和禁採之間的博弈,因為在1989年的時候,美國也發生過一起原油泄漏事件,當時是“瓦爾迪茲”號油輪泄油,當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泄漏事件。
    主持人:就是阿拉斯加海域的這個泄油事件。
    張鴻:對,然後時任總統的老布什,在1990年的時候就有一個禁令,説禁止近海開採了,大家就沒有什麼可爭的了,因為剛剛洩露這麼大,所以沒有任何人説要開採。
    主持人:沒有人敢再提説,我們可以繼續開採。
    張鴻:對,但是時間長了,時間長了以後油價上漲了,然後還有相關的利益的博弈,再加上整個的民意,因為老百姓會覺得,油價上漲和自己生活有關了,在1990年的時候可能覺得原油的泄漏和自己的生命,和環境息息相關,但是到了,比如説到了2008年的時候,這個時候小布什就開始同意説,近海開採,當時國會也通過了法案。
    主持人:它這個其實當時的背景可能因為它是一個大選年,這樣的一個政治背景,同時高油價的誘惑是不容忽視的。
    張鴻:所以這一次你看奧巴馬在墨西哥灣他也在演講的時候強調説,説我們現在禁止短期內暫時停止,但是他承認就長期來講,你想禁止是很難的,就在今年的3月份,通過了這個近海開採這個法案的時候,奧巴馬當時還説,説大家不要懷疑這個技術,這個技術是先進的,不會漏油的,為什麼他會同意説開採呢?因為按照常理來講,民主黨是不太願意在環保上做出讓步的,所以在他競選的時候,他也是沒有在近海開採這個上面松口,反倒是共和黨,比如説布什他們,他們是希望能夠在近海開採的,尤其是包括這個布什的家族,包括石油這樣的一個集團,石油利益集團,在政治上的這樣的一些影響力,所以呢,考慮到現在又是一個中期大選的一個大選年,然後呢又有民意的基礎,因為70%多老百姓會認為在2008年的時候,包括到這一次事件之前,會認為説應該解禁。
    主持人:對。
    張鴻:因為我們享受低價的油,比那個環保要重要。
    主持人:因為你提高了石油的自採率,然後減少了對國外原油的依賴,這可能是讓美國民眾動心的一個原因。
    張鴻:當然現在這個支持率又下降,那就是因為又有了新的災難。
    主持人:但是我覺得這個真的是有點晚,中國有句老話叫“好了傷疤忘了疼”。
    張鴻:對。
   主持人:確實是,當年大家在是否是可以開採的這個問題上爭論了很久,但是很遺憾的是我們看到,歷史演變到了今天,在環境和安全的考量面前利益好像佔了上風。
    馬光遠:對,特別我們看到英國石油公司在這幾年裏邊,事實上是一直他發生一些環境質量方面的一些事故。我看到相關的資料顯示説,在過去九年裏邊,英國石油公司六次受到美國海岸警衛隊的警告,兩次受到投訴,而且在2005年的時候,就發生過這麼一個漏油事故,當時漏的油雖然少一點,但是這個事故還是不斷,也就是説這個公司本身一直是一個問題公司,我們也想問,你看我們在國內發生一些災難的時候,我們總是問,説後面究竟有什麼?我們也想問就這麼一個公司,那麼它的不斷的出事的情況下,為什麼美國的相關的監管部門沒有對它做一些安全方面的要求,而且對它的所有的這種打保票這種行為,那麼沒有去實實在在的考證一下,那麼這個事故現在發生以後我們看到,他採用了很多辦法,什麼“滅頂法”,“蓋帽法”等等的,很多辦法現在來看的話都無濟於事,那麼最後我們看到他的首席執行官直接承認,説現在在我們的工具箱裏還沒有可靠的工具來解決這個問題,那麼既然原先可以做出這麼一個保證,現在又説自己沒有工具來解決的話,那麼這個造成這個事故的原因究竟何在,這種對質量的漠視,這種為了趕工期,為了趕快出産量,造成了一些人為的原因還是在裏邊。
    主持人:所以其實就像兩位説的,如果忘記了過去,任由這個利益來獨佔上風的話,其實給環境或者給社會經濟帶來的影響可能是沉痛的打擊,或者説毀滅性的影響,所以在媒體上常常會提到這樣的一句話“你是不是已經患上了健忘症”,其實這個健忘症的另外一個表現,可能就表現在政府監管的缺失之上,在這方面光遠有沒有什麼觀察?
    馬光遠:這個我們看到在美國石油開採安全方面,美國的這種管理也存在着像我們國內的一樣,存在着九頭管理,多頭管理的一些問題。
    主持人:美國的這個機構就是叫美國礦産資源管理局。
    馬光遠:對,它的礦産資源管理局它事實上職能上非常的矛盾,那麼一方面他負責這種礦産開採的這種安全,也就是它是個安檢局,那麼另一方面他又希望在它的職能上又存在着一個,希望你多産産量,也就是説你開採得越多,那麼體現它的職能可能就是,在它的職能體現得可能越健全一些。
    主持人:是,你這樣聯邦政府可以收取更多的份額油。
    馬光遠:收取更多的一些費用。
    主持人:這是它的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馬光遠:對對對。所以這種矛盾導致就是説,他可能在監管上就存在着一些利益上的取捨問題。
    主持人:所以如果職能不是非常明確的話,這個監管起來可能的確很難達到我們所需要的效果。現在大家關注的核心就是墨西哥灣的原油泄漏到底會如何發展?它對美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又會産生什麼樣的影響?稍候繼續我們的評論。
    墨西哥灣漏油,海洋生靈涂炭,未雨綢繆,如何強化開採監管,清潔能源開發,怎樣快步前行?《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歡迎回到節目現場,在今天的《今日觀察》節目當中我們和各位關注的是持續了將近兩個月的墨西哥的原油洩露事件,我想請大家看幾幅照片,這是美聯社的一個記者在受災地區拍攝到的幾幅動物的圖片,這是在墨西哥灣的區域滿身粘滿了油污的鵜鶘和海鷗,它們在水中痛苦掙扎的畫面,雖然目前我們看到了英國石油公司正在努力的堵住漏油,但是我想這依然阻止不了對動物的悲劇性的影響。對於這一事件的未來發展,全球都在關注,我們也看一看媒體對這一事件的進展,他們有着什麼樣的一些看法。
    墨西哥灣原油洩露事故已發生快兩個月,如何盡力減災,加固城墻,業界也在呼籲。
    英國《經濟學家》雜誌用該地區從鵜鶘到政客都會受到影響來形容浮油影響之廣泛,就經濟而言,墨西哥灣地區乃至整個美國經濟都將受到拖累。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環境問題專家托馬斯阿茲威爾&&,美國對深海石油開發有法律規定,現在的問題不是無法可依,而是法律和相關規定沒有得到嚴格執行,此外,現行法規對肇事石油公司的懲罰太輕,不足以引起這些石油企業的重視。
    美參議院民主黨領袖哈裏裏德日前呼籲,重新制定美國能源政策,遏制今後發生災難的風險,他説,我們不能等更多的悲劇和災難發生後再行動,新的能源政策必須鼓勵企業在更安全,更有競爭力的科技領域投資。
    《聯合早報》指出,油污不僅給魚類、鮮蝦、牡蠣業者帶來劫難,為墨西哥灣增添特有景觀的珍貴沼澤地、濕地等也受到影響,此外,還有一個另人們擔心的問題是,那裏世世代代傳襲的生活方式,恐怕會受到長期的衝擊。
    聯合國助理秘書長歐寧貝納姆指出,幾十年來,海洋脆弱的生態系統在被步步摧毀,發生在墨西哥灣不可原諒的慘劇是一個嚴正警告,全世界都應該重視海洋保護,加強協作,應對保持海洋可持續發展的挑戰。
    主持人:在梳理這一事件的過程當中,我們注意到大家關注的焦點已經從事件爆發最初那一刻的震驚,到現在我們關注的焦點是事件到底會對整個全球的經濟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奧巴馬在一次電視講話當中特別提到説,墨西哥區域的原油泄漏將會給美國經濟造成實質性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可能還會持續下去,這就讓人們更加有一種擔心了,到底這種影響會在哪些方面?以什麼樣方式顯現出來?想聽聽兩位評論員的觀點。
    張鴻:它首先是一個生態災難,因為剛才我已經説了,專家預測,這個漏油就會持續到聖誕節,那可能還是一個相對比較樂觀的估計,因為現在他沒有辦法,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堵上。
    主持人:是。
    張鴻:然後清理要五年,但是生態的影響,剛才那個照片帶來的那種震撼那不知道要持續到多久;還有一個就是對經濟的影響,在這個事情剛剛發生兩個星期,咱們國內的《證券日報》就有一篇文章説,要當心美國股市漏油,因為從他的角度來,股市的這樣的一個專業的分析,因為到現在我們已經看到,BP公司的市值已經蒸發了700多億,然後呢,整個股市其實也是受到這個影響,有預測説,如果這樣下去的話,美國可能今年的赤字要增加數百億甚至上千億。
    主持人:美國的媒體當中有人説,這一事件的影響只有這樣的幾個結果,一個是糟糕,一個是更糟糕,一個是糟糕透頂,總而言之,悲劇的氣氛是非常的濃。
    馬光遠:對,對。
    主持人:光遠你看這種影響到底會體現在什麼方面?
    馬光遠:這麼一個影響,既然美國總統奧巴馬把它稱為一個911的事件,如果從經濟上面去講的話,可能對美國民眾整個,因為剛剛從金融危機裏邊剛剛探了一點頭。
    主持人:剛剛恢復了一點信心。
    馬光遠:一下子又被這個事件打擊了一下信心,因為既然奧巴馬對一個環境的事故那麼在領導能力上,大家美國民眾感到都如此無能,如此軟的話,那麼在是否領導美國民眾再進一步走出金融危機上,他們可能更加信心不足,那麼這種心理層面的打擊,我覺得這就是大家可能最擔心説,這次會不會導致二次探底的可能;再一個我們看到這個事件本身事實上吹響了一個什麼呢,我覺得有兩個比較重大的正面的意義,第一個是當發生一些全球性這種災難事故以後,那麼全球怎麼樣進行協調的問題,現在我們看到英、美兩國已經開始鬥氣了,為這個事情互相放狠話,互相在撇責任,是吧,那麼我覺得更關鍵的還是兩個怎麼樣進行合作的問題;那麼再一個特別是我們看到,原油本身作為一個傳統的能源,到現在為止我們老是講,我們要開發新能源,開發再生能源,事實上大家對各國,包括美國在內,他作為第一原油消費大國,包括中國我們都在內,那麼對整個傳統能源的依賴仍然是非常強的。
    主持人:對。
    馬光遠:我們看到奧巴馬在他的全國電視講話裏邊特別強調,説這個事件本身那麼告訴我們,應該更加下決心擺脫對傳統能源的這種依賴,轉向更加開發大量的這種可再生能源,我覺得這個事件本身可能對於全球的這種加大,對這種可再生能源的這種開發的這種步伐,我覺得會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一個意義。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繼續來關注一下這一刻網友剛剛傳來的一些觀點,看看他們的最新關注,這位網友提到,他正在為墨西哥灣的環境而擔憂,他希望徹底的來查清事故的原因,吸取教訓,亡羊補牢尤未晚矣,油井所屬公司和國家應該採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挽救當地的環境災難,並履行賠償責任。
    再來看看這位網友從名字上就已經開始呼救了,“SOS”,他的觀點説“從此可以看到海上石油開採安全性,可靠性是非常重要的,安全設備常啟動,模擬適用很必要,在運行當中對安全設備的啟用是不夠重視的”。
    接下來時間我們也來看一看特約評論員針對這一事件發表的觀點。
    王逸舟(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這次墨西哥灣漏油事件,從直接利益上講它是在經濟領域發生的一場重大危機,對企業個體而言,可以説是毀滅性的,比如説對BP(英國石油公司)而言,差不多是滅頂之災,同時它對於全球能源的採集和供應的方式,現有的模式也提出了深刻的質疑,未來能源採集的方式會有很大的危機;第三我覺得它也對世界經濟,包括股市,包括人們在金融危機衝擊下,如何恢復這樣一種心理,産生了強烈的打擊。這次造成的漏油事件,明顯暴露出美國,包括西方,現有的防範這種非傳統安全危機的體制和政策,是不適應的。
    鄒驥(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在能源礦物燃料的開採過程中,會出現這樣的一些,儘管概率不高,但是劣度很大的事件,那麼也就再一次警告我們,像海上石油的開採,風險的存在會降低對它的信心。那麼對於全球環境的影響,海上的石油污染確實是與日俱增的,一個是開採漏油,還一個在運輸中的漏油,就這些事件隨着石油的需求量,運輸量,開採量的上升,它引起的關注會越來越大,可能會促進一些海上石油開採與運輸的污染防治技術的研發,另外也可能對保險業,有一些潛在的影響,比如説要提高保率等等。
    主持人:墨西哥灣的原油泄漏事件到底會有着怎麼樣的一個發展,其實很多的媒體都做了不同的預測,我現在這一刻最關心的是解決這個問題到底有沒有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
    張鴻:在關注這個讓人沉重的事故的時候,我也注意到兩條比較輕鬆的消息,一個是美國著名導演,《未來水世界》的導演凱文科斯特納,他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就自己投資了兩千萬美元,然後成立了一個叫油水分離的這樣的一個公司,專門做油水分利,現在英國石油公司已經從他那兒訂購了32&離心機,就是收集上來的油以後,油水能夠分離得很乾淨。還有一個呢相對八卦一點,就是現在美國政府可能在找卡梅隆,就是《阿凡達》的導演,説能不能想一些辦法能解決這個問題,因為他們確實政府也沒招了。我講這兩個輕鬆的消息並不是為了八卦,引用國內的一個網友評論,他説墨西哥灣離我們很遠,但是災難其實離我們很近,那處理它的話,其實不能光依靠美國政府的智慧,也不能光依靠英國石油公司的智慧,需要我們全人類的智慧,這個智慧不光是用來堵住現在正在泄漏的石油、原油,還要用來預防類似事件的不斷發生。
    主持人:光遠你對這一問題的思考會是什麼?
    馬光遠:從現在來看的話,美國政府基本上剛剛進入一個戰備的狀態,也就是説剛剛對這個事提到一個非常重視的這麼一個程度,那麼到下面一步我覺得可能最重要的還是賠償問題,安撫民心的問題,那麼再一個……
  相關稿件
今日觀察文字實錄-破解收入分配難題 能否告別低工資時代? 2010-06-11
今日觀察文字實錄-公租房打破戶籍藩籬 2010-06-10
今日觀察文字實錄-三評高盛“欺詐門” 高盛的中國疑雲 2010-06-08
今日觀察文字實錄-三評高盛“欺詐門” 高盛惹怒歐洲 2010-06-07
今日觀察文字實錄-三評高盛“欺詐門” 高盛在美身陷信任危機 2010-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