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五城市展開試點,促進新能源汽車走進家庭,百姓將得到怎樣的實惠?《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王小丫):這裡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觀察》,歡迎各位的收看。你會不會購買不燒汽油的新能源汽車呢?從6月1號開始,上海、長春、深圳、杭州以及合肥這五個城市就開始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私人購買純電動車最高補貼可以到達6萬塊錢。面對如此大力度的補貼政策你會動心嗎?這樣的補貼政策釋放了怎樣的信號?未來的中國汽車産業的發展將會有哪些變化呢?今天我們將就此展開評論。
今天兩位評論員是何帆和張鴻。同時請大家登陸央視網、新浪網、搜狐網或者是加入號碼為123456789的QQ來發表您的觀點和建議,稍候我們會關注到您的留言。
首先我們還是來了解一下最新的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
新能源汽車漸行漸近,正在提速,財政部等四部門&&《關於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通知》,讓新能源汽車進入家庭邁出了更堅實的一步。
6月1號起,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五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中央財政對試點城市,私人購買、登記註冊和使用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和純電動乘用車給予一次性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最高補貼6萬元,補貼資金撥付給汽車生産企業,按其扣除補貼後的價格將新能源汽車銷售給私人用戶或租賃企業。試點期間,每家企業銷售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和純電動乘用車,分別達到5萬輛的規模後,中央財政將適當降低補貼標準。在深圳,一些消費者&&,普通轎車,燃油支出成本比較高,政策&&後會考慮選購一輛新能源汽車。
陳東存(消費者):大概測算一下應該5年內,那個成本應該可以賺回來。
在業內,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新發動機汽車都統稱為新能源汽車,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説,財政補貼對新能源汽車初期發展,作用很大。
王傳福(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初期)因為成本高,量不大,它的市場就不大,市場不大的話這個生産量就更小,那生産量更小的話大的成本要更高,那成本高的話它的數量就更小,這樣就進入一個死循環,這個補助下來以後,實際上把價格就補貼下來了,價格下來以後,市場就真起來了,這個時候就是進入一個良性循環,我相信國家的補助,可以讓這個市場進行一個活循環,良性循環。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黃永和説,在中央財政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以及汽車企業的努力,新能源汽車進入家庭的步伐將明顯加快,我國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數量領先的國家。
主持人:對於我們中國的消費者來説,可能對於這個電動自行車是比較熟悉的,可能還使用過,很多人,但是對於這個電動汽車來説這是一個新的概念,剛才我們在這個新聞當中看到,它有兩種,一種是這個插電式混合動力,還有一種呢就是純電動,這個概念應該怎麼理解?張鴻先給我們解釋一下。
張鴻:這都是以電作為這個車的能源的一種新能源的車,新能源的車就是你一開始説的,不燒汽油的車,叫新能源。
主持人:不燒汽油。
張鴻:新能源其實有很多種,有的是燃氣的,有的是氫動力的,那也有油電混合的,油電混合是什麼概念?就是我們通常看到那個豐田的那個普瑞斯就是油電混合的,油電混合又分兩種,一種是插電的,一種是不插電的,不插電的,它那個電是哪來的,它有油我們能理解,可以做動力,但是電從哪來呢?就是你在剎車的時候或者制動的時候它會産生電能,然後儲存到電池裏,然後供這個車行走,那還有一種就是插電的,直接插電的它對電的需求就更多了,依賴也更大了,那另外就是最純粹的叫純電動的,純電動就是你不燒油,全都是靠充電。那其實這個政策最大的一個價值在於它明確了我們國家未來的新能源産業的一個方向,就是電動轎車是一個方向,這個不光是對汽車製造商來説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一個判斷的價值,它對很多相關的産業,因為你需要配套,你未來的方向一定,那相關的配套就是按電動來的,所以這是非常重要的,按照新華社的著名的汽車行業的記者叫南辰,他的一個判斷,他説中國未來是需要用電動車來在新能源汽車這個市場上做彎道超車的這樣的一個領頭的一個車型,所以在這個時候,尤其在剛剛開始發展的時候需要政策的扶持。
主持人:了解清楚這個概念之後,我們要來了解一下這個補貼政策,那麼最高是購買一輛車,私人購買的話可以得到6萬塊錢的補貼,這個補貼政策具體是怎樣的?就是説對於購車人來説,對於消費者來説到底能得到多大的實惠?
何帆:我得澄清一下,就是這個政策它其實跟我們原來採取的比如説“家電下鄉”不太一樣,比如“家電下鄉”是直接把實惠給普通的消費者,而且是給一些收入比較低的一些人,那麼現在呢,我們對這個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不是補貼給消費者,是補貼給企業的,那麼你去買車的時候,企業會告訴你,就是你現在買的這個車已經,這裡頭已經降價了5萬塊錢,6萬塊錢,但是這個錢,政府的錢是給企業的。
主持人:也就是説給消費者是便宜6萬塊錢。
何帆:對,對,那麼它另外還有一個政策,就是有一些節能車,就是儘管它不是新能源的汽車,但是它滿足了節能的條件,那麼你去買的時候也會給你一些補貼,那個補貼是廠家返還給你的,但是那個要少一些,大概是三千塊錢,那為什麼現在要採取補貼呢?就像我們剛才小片裏頭看到的,王傳福説的,就是因為你現在這些門檻,新能源汽車,進入普通百姓家的門檻,就是它的價格還太高,那麼現在我們等於把門檻降低了一點,但是實際上這個門檻降低還是不夠多的,那以後再怎麼降低呢,那就是政府先採取一些鼓勵的措施的時候,那麼市場的規模擴大之後,那麼廠家就會有進一步的積極性,會進一步的給我們消費者,把這個門檻降低,把這個價格給降低,那麼到最後的時候我們會看到,就是實際上這個政策其實還不是説讓消費者動心,這個政策真正的含義是讓這些汽車的這些生産廠商能夠定心,就是能夠更安心的來開發新能源汽車。
主持人:那麼汽車生産的這個企業定心了,其實消費者也是蠻吸引他們的眼球的,這個補貼的政策,我注意到,今天大家就非常的踴躍。
“一滴楚水”他認為“新能源汽車能否得到百姓的認可,可能要解決兩個方面問題,一個就是電動車的續航能力不長,高速公路充電不方便,跑長途受到了制約,二呢就是電池過一段時間就要更換,成本比較高,國家補貼是購買時的一種一次性的貼補方式,那麼費用方面,從長遠來看,還是不如傳統的燃油車低,能不能制定相關的政策,完善充電設施,降低後續更換電池和充電的費用。”也就是説這個補貼是要可持續發展的。大家可能用過電動自行車,但是沒有用過電動汽車,在深圳有一位出租司機他就開了一段時間的電動汽車了,現在呢我們連接他的信號,你用多長時間電動汽車了?
網友:我們是5月1號下地的,已經一個多月了。
主持人:一個多月了,感覺怎麼樣?
網友:感覺還是蠻爽的。就開起來還是很舒服的感覺,它這個駕駛上跟傳統車也不一樣,現在動力方面是比那個傳統的汽油車起步還有加速都很快。
主持人:那你感受在這個整個駕駛當中,有沒有不足的感覺?需要改進的地方有哪些?
網友:就是這個續航要增長,還有那個充電的時間要縮短。
主持人:你希望在最需要迫切改革的地方,改進的地方,在技術上是哪一個?
網友:改進的地方,現在我們要希望它充電站要多建一點,還有就是説充電的時間要縮短一點。
主持人:好的,好的,謝謝您,祝您一路平安,駕駛愉快,謝謝謝謝,感謝深圳的這位朋友接受我們的連線。當然他對這個問題的解釋可能讓我們解除了一些疑問,那麼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狀況究竟是怎樣的呢?現在我們就通過一個小片來了解一下。
從1998年,清華大學研發出首輛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起,新能源汽車的步伐已經走過十幾個年頭,此次補貼試點的五個城市,都有一定新能源汽車的産業基礎,深圳的比亞迪在全世界率先推出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也就是比亞迪F3DM雙模轎車,純電動模式,充電可以行駛100公里,比亞迪E6,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可以達到300公里,在全世界處於領先地位,前不久有40輛E6純電動出租車在深圳投入試運營。
電動汽車方面,深圳的步子邁得很快,杭州眾泰汽車已有上百輛純電動汽車在杭州進行租賃運營,長春,中國一汽研發的奔騰750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年內就要量産,上海,上汽自主研發的榮威550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計劃2012年量産,合肥,奇瑞汽車已研發出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並可小批量供應。
當前,新能源汽車在推廣上,仍有一定難度,一是價格高,二是充電難,問題要面對,但企業對未來信心滿滿,上海通用汽車總經理丁磊&&,如果解決一系列配套問題,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將佔據10%的市場份額,其中電動汽車佔5%,長安汽車新能源專家段志輝説,按規劃,預計三、五年內,企業將投入10億元,進一步加快混合動力及純電動汽車的商業化步伐。
主持人:其實我們也知道,這個新能源汽車製造在中國,在我們國家起步並不算晚,在很多大的城市當中呢,汽車製造新能源的技術也是不斷的在研究,而且發展是比較迅速的,加上我們今天談到的這個國家重點的大力的來扶持這個新能源汽車的製造,這對這個産業的發展來説是帶來了怎樣的一個契機?或者説它帶來的這個契機之後,將會給整個這個産業帶來什麼樣的一些變化?
張鴻:我想這個政策可能是希望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改變過去的私人買新能源轎車,這條腿比較短的這個現狀,因為雖然説中國比較早的也進入到新能源轎車的這個研發當中來,但是事實上真正的大規模的開始做投入生産,是2008年開始,那一年也被很多研究機構稱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元年。
主持人:對。
張鴻:但是呢,雖然在比亞迪,奇瑞,等等這些車,在某一些領域已經達到全世界的先進水平,或者是已經開始追上國際的這樣的一個先進水平,但是呢,量産不夠,我看到一個數字説比亞迪今年的電動和插電類的混合車,整個排産量才是一千輛,這個量産顯然是不夠的,所以我們現在才是一個什麼時期呢,就是我們要練好技術,來等待私人轎車都來買新能源汽車的這樣的一個市場,就像一個大廚,你練好了廚藝然後等着正式的開業才會有人來吃飯。
主持人:就是説我用技術來等待你這個市場。 張鴻:對,對。
何帆:這是一個大趨勢,因為我們中國汽車産銷量從2002年就開始加速,出現了一個井噴的行情,到2009年的時候,我們一年賣出去的汽車比美國賣出去的汽車還多,而我們現在又處在一個城市化加速的時候,就是你不能不讓大家買汽車,以後汽車肯定會越賣越多,但是呢,汽車賣得多就出現一個問題,第一,汽車是油老虎,那全球現在汽車燒掉的油佔汽油消費量的1/3以上,而且汽車尾氣裏頭排出來的二氧化碳佔二氧化碳排放的16%,那如果我們還走原來那條發達國家的老路的話,那我們的這個汽油的消費的量包括我們的二氧化碳排放的量都會跟上,所以就逼得我們就要去另辟蹊徑,那麼這個電動汽車就可能是指明了一個方向,而且這個它如果我們發展這個電動汽車的話,我們可以整個帶動一個産業鏈條,其實電動汽車的歷史比內燃機汽車的歷史還要早,但是它關鍵比如説它這個電池的技術就一直沒有一個很好的發展,沒有技術上的突破,那如果我們能夠在電池技術上出現一個技術性的突破的話,其實它的適用面不僅僅是在汽車。那麼另外如果要發展電動汽車的話,那你別的也都要配套的都要跟上,比如説你的這個電控的系統,你的電機的系統,還有一個,比如説那你到哪去充電?對不對,那你總得有充電站吧,而且還要有這種充電樁,要有一個像樹樁一樣的,你插進去可以充電,那麼這些都等於我們必須要有很多基礎設施的建設,因為我們跟美國不一樣,美國都有很多是私人車庫,他晚上開回去之後自己在那個車庫裏充電就行了。
主持人:對。
何帆:而我們現在的城市化的時候,必須就要考慮在未來有很多這種基礎設施的投資。
主持人:那麼對於這個企業方面,他們有什麼樣的感觸呢?現在我們就來連線一下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的副總經理王建均,來跟他連線一下,喂,您好。
王建均:喂,您好,主持人好。
王建均:最高限度是6萬塊錢的補貼政策到位之後,對你們的銷售,對於你們的生産有什麼影響和變化嗎?
王建均:這次的政策&&,對於比亞迪這樣常年堅持電動車為技術發展路徑的一個企業來説是一個非常重大的利好,而且對於我們這樣的企業,各個的帶來的正面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因為我們為此奮鬥了將近七八年的時間,而且呢,我們的經銷商的網絡,就是渠道也對這樣的政策非常樂見的。
主持人:那現在很多消費者有這樣的擔心,就覺得我可能享受到這個補貼政策之後,買了這個汽車,但是我後續的成本是比較高的,比如説我怎麼充電?我可能買一個蓄電池,可能就是比較貴,比換一個零件還要貴,那這種情況你們作為生産的企業有沒有一個後續的,就是還得扶一程,還得送一程有這樣的一些準備呢?有這樣的計劃嗎?
王建均:比亞迪是一個非常重視用戶感受的一個企業,所以説我們在政策&&之前,我們的F3DM這款車就在深圳市開始對個人進行示範性的銷售,這個政策&&之後,我們也會繼續在深圳市加大F3DM雙模電動車還有E6的市場推廣的力度,我們和深圳市政府已經達成了一個,就是有一個規劃,會在深圳市的一些關鍵的停車場,會做充電樁,會建設若干個,就是專業的充電站,這個充電站可以滿足快充、慢充、中充三種模式充電站,而且呢會在深圳市要開大運會,會在大運會場館周圍已經建成了兩個專業的充電站,是由南方電網建設的,其他的配套設施的建設,也都會陸陸續續的建設,未來會超過兩萬個充電樁。
主持人:好,謝謝你,謝謝,那麼中國的這個新能源汽車産業的發展在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扶持之後,將會有什麼樣的新的格局?或者説迎來怎樣的新的機遇?稍候繼續我們今天的評論。
政策利好,助推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搶灘高地,我國新能源汽車如何借勢騰飛?《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今天我們討論的是新能源的汽車,政府對此的補貼,我注意到,這個大家給我們傳來了一些新能源汽車的一些圖片,比如説像這一款車,它是能夠凈化空氣和雨水。再來看這個車,這個車它是倒車特別方便,然後停車也特別方便。再來看這個,直接可以吸收太陽能作為它的動力。這款車特別神,根據這個設計者,他説它是什麼呢,零污染,零能耗,零堵車,甚至是這個零事故。我們今天做了一個調查,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你會購買新能源汽車嗎?有69%的朋友他們選擇了“會”,就是説其實這個市場的需求還是比較大,然後有25%的朋友説“不好説”,另外有5%的朋友認為説“不會”。現在我們就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就是整個全世界國際上對於新能源汽車的一個總體的概況是怎樣的?
新能源汽車開發,世界各國也在搶灘。美國總統奧巴馬&&,聯邦政府要購買三大汽車廠商生産的1.76萬輛,包括新能源汽車在內的節能車輛,美國能源部設立20億美元的政府資助項目,用以扶持新一代電動汽車所需的電池組及其部件的研發,購買充電式混合動力車的車主可以享受7500美元的稅收抵扣,政府還投入4億美元支持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
日本,未來五年間,將耗資17億美元開發便宜的混合動力車型及更環保的燃料,此外,對純電動車的補貼標準比美國還要高。
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超過50%,這個問題無疑是中國汽車社會的遠慮,未來十年,機動車的保有量,規模會有多大,及背後的能源需求和對外依存度有多大,這些問題都需要統籌好,從這個角度看,加速新能源汽車的産業化,直接關係到我國汽車社會長遠規劃的最大值。
新華社文章,國家的補貼起到的作用只是藥引子而已,未來,地方政府還要在停車費政策、年檢時間等政策上繼續推出系列優惠政策,配合財政的補貼,使消費者能從新能源汽車上得到的好處立體起來。
人民網,以“新能源汽車普及將遇三大瓶頸”為題,指出電池技術瓶頸是新能源汽車推廣最大的問題所在,此外,新能源汽車相對於同尺寸的傳統能源汽車而言,要高出幾倍的價格,而針對個人用戶的充電站的建設,短期內難以配套,也制約着新能源産業。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日前發布,全力推進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説,我國初步建立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三縱”與電池、電機、電控三橫的研發布局和技術體系,但與國外先進水平尚有差距,需要其産業鏈,涉及的各行業協作推進。
主持人:其實無論是看這個未來,還是看這個國際的這個大的環境,這個可以説汽車領域當中引入了新能源汽車的生産,可以説是這個汽車領域的一場革命,給我們帶來的結果就是一種新的機遇,那麼面對這種未來的以及這個國際上的這種新機遇,相對來説,對於我們中國的汽車産業都有哪些影響?
何帆:現在是人人都愛新能源汽車,但是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到底長什麼樣子,大家還説不好,因為各國都有不同的技術,所以現在是中原逐鹿,未知鹿死誰手。那我們現在看到的情況,美國他是比較想發展插電式的混合動力汽車,而且他有一個目標,到2015的時候,美國自己産的插入式的混合動力汽車至少要超過100萬輛。那麼歐洲呢他們現在是發展,比如説清潔柴油,雙燃料,還有一些混合動力的汽車。但是你注意到,中國現在發展的是混合動力和純電力,這個技術水平要比生物燃料,要比清潔柴油還都要更高,所以我們這次出招其實是高開高打,但是我們也遇到很強有力的競爭,你比如像日本,他的策略也是要發展混合動力和純電動,而且他的目標是到2015年的時候,至少新能源汽車要超過200萬輛。從歷史的經驗來看,你比如説日本的汽車,它就是在20世紀70年代,當油價上漲之後,那麼全球的消費者,開車的這些消費者突然意識到我們要開省油的小排量的汽車,所以日本的車一下就賣得很好,它變成了汽車大國,我們中國的汽車,過去的時候儘管産量增長的速度很快,但是我們在有一些核心技術,在電控系統,在自動變速器,在這些核心技術的方面我們一直沒有找到突破,一直是受制於人,那這次能不能打一個翻身仗,那就要看我們新動力的汽車能不能發展起來。
主持人:除了這些磨煉自己,那我們的機會在哪?整個這個汽車産業機會在哪?
張鴻:現在你看不管是中國的也罷,還是世界上的也罷,只要是車展全都是綠色的,這次北京車展就叫“暢想綠色未來”,然後車展展出的全都是綠色車,但是下來以後在4S店賣的全都是燒汽油的,沒有人,就是很少有人去叫賣這種車,就是它其實離那個真正的開始叫賣,開始大家大規模買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看記者對本田的社長的採訪,他説20到30年內普及不可能,新能源車,然後對李書福的採訪,他説目前只是個概念,對奇瑞的尹同耀的採訪,他説20年內無法大規模的量産,但是是不是從概念到市場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就不走了呢?我們更應該走,因為這個時候我們和人家是齊頭並進的,所以政府的這些補貼更像是種子基金,種子基金顯然不能保證説未來一定能生出好的結果,那還需要地方政府的配套,就是一個一個的細則,現在我們看到深圳的已經配套出來了,他其實他補貼的不是6萬,他最高補貼8萬,然後深圳市政府還有一個長久的規劃,就是未來我們在多少年之內,我們要有多少充電樁,要有多少配套的設施,包括這次不在試點之內的,之前呼聲很高的,包括重慶、北京這些等等城市,其實他們在新能源汽車上,也都在地方政府的一些財政政策上是有扶持的,這個就是我們需要踏踏實實的政府和企業一起來做事情。
主持人:確實是這樣,那麼對於這個新能源汽車究竟觀眾朋友們有多大的興趣呢?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我行我素”他就認為,“我會買新能源汽車的,隨着經濟的發展,汽油的價格不斷的飛漲,已經成為有車一族很大的經濟負擔,而新能源汽車既能滿足基本的出行需求,又能環保省錢,何樂而不為呢!”那好,現在就這個問題我們再來連線一下我們的特約評論員。
王秉剛(國家863計劃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專家組組長):新能源汽車只有進入普通百姓家庭,才能夠真正變成一個大規模的産業,啟動這次示範而給這麼大的政策,看出我們國家政府的決心,如果我們通過這五個城市的示範,我們得到一個成功的結果,消費者是願意購買的,整個系統運行是可行的,那我們將來電動車的發展就會很順利。
王青(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整個的補貼意見在執行的過程中,可能要隨時根據市場的需要進行一些調整,有一個大的原則就是補供方還是補需方這個原則要明確,關於補貼的標準只是按照電池組能量指標來看呢,還是要綜合一些百公里的電能消耗,是要根據市場的發展進行調整的。
主持人:新能源汽車還處在一個試點的工作當中,還在摸索,還在探索,那要讓這個新能源汽車有一個真正的飛躍性質的一個發展,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張鴻:一開始的時候何帆就説這個政策是一個補技術,不是一個補消費的政策,我覺得要想讓它大規模變成量産,首先要讓有大規模的需求,就是讓消費者感到實惠,所以現在我的政策是讓技術來等待市場,我覺得我們還可以考慮讓消費者獲得好處以後,讓市場來倒逼你的技術,讓你有競爭,然後你這個技術就有推進。
主持人:再把它調過來。 張鴻:對。
何帆:我記得我們上小學的時候,有一篇課文叫《富爾頓的怪物》,就是這個剛剛蒸汽輪船出來的時候,大家都不理解,説怎麼開發出來這被一個又醜又笨的東西,所以新事物的出現不僅對一般人來説是不容易理解的,甚至它自己的發明者有時候也會低估,我記得比爾 蓋茨很早之前就會説,説筆記本電腦不需要再發展了,現在的容量已經足夠用了,所以現在最重要的第一步走出來是非常艱難的,但是以後就會加速,剛剛張鴻説,説很多新能源的這些汽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