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持人(王小丫):這裡是正在播出的《今日觀察》,歡迎各位的收看。這幾天,“房産稅”三個字一直在挑動着中國媒體和公眾的神經。先是有媒體引用發改委下屬的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的話稱,房産稅三年內免談,兩天之後,發改委就通過新華社出面澄清,稱有關言論是嚴重失實,不代表發改委的立場。與此同時,市場上不斷地流傳着上海將開徵房産稅的消息,那麼有媒體又引述國稅總局的新聞發言人的説法稱,房産稅的解釋權不歸地方。那麼伴隨着各路消息,股市上地産板塊也出現了大起大落。究竟有關房産稅的消息哪些是真?哪些是假?為什麼會攪出這麼大的動靜?各種聲音的背後,隱藏着怎樣的利益的博弈呢?今天我們將就此展開評論。
兩位評論員是何帆和張鴻,同時請大家登陸央視網、新浪網、搜狐網或者是加入號碼為123456789的QQ來發表您的觀點。
首先我們還是來了解一下這幾天有關房産稅的一些風波。
解説:時下,有關房産稅的消息在媒體上再度升溫,房産稅之變也在吸引民眾目光,一則以“發改委:三年免談房産稅”為主題的報道,在上周末搶佔了各大新聞網站的主要位置,並通過手機短信快速傳播,一名股民説僅周日一天,他就收到了十多條關於發改委表態,三年內不收房産稅的短信。
這條能量巨大的消息,究竟是怎樣出爐的?《華夏時報》報道,言論的出處是國家發改委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黃漢權。24號國家發改委澄清,此前,發改委産業研究所有關研究人員稱,三年之內免談房産稅,個別報紙以發改委表態,三年內房産稅免談為主題加以報道,引發社會對國家房地産調控政策走向的疑問。對此,發展改革委負責人&&,上述研究人員的講話並不代表發改委立場。發改委還指出,上述媒體還就房地産問題報道了發改委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司司長孔涇源的講話,對此,發改委有關部門&&,孔涇源司長並沒有接受這家媒體採訪。
近幾天,證券市場房地産板塊上演冰火兩重天,即24日領漲大盤之後。25日,又出現在跌幅榜首位,最新進展,是有媒體就此事採訪黃漢權,他對報道予以否認,稱自己是研究農業的。記者跟他閒聊,最近不是稅務總局説,地方沒有制定稅收政策的權限嗎,他説近期內不大可能出了,三年這個時限也沒有提。
房産稅如何徵收?何時開徵?調控下的樓市將何去何從?問號引人關注。
主持人:我們來回顧一下這段時間關於這個房産稅的爭論,或者説是風波,最早的時候是在《華夏時報》上的一篇報道上開始的,那為什麼就是這麼一篇報道會引出這麼大的動靜?
張鴻:其實關於房産稅的爭議,不是這兩天才開始的,但是它對股市的影響,是這兩天才開始的,為什麼呢?就是現在股市和樓市呢,關於房地産的這個信息呢,正處在一個特別敏感時期,所以當大家看到一個媒體上報道説,發改委,冒號,免談,三年房産稅不可能徵收,大家就覺得,啊,原來是發改委開始説話了。然後你仔細看內文才發現,這是發改委下面的一個研究機構的一個研究所的所長助理,他還不一定是房地産業界的專家,但是呢,人家也説了,新聞裏也説了,説我是和記者在聊天,我自己的一個判斷,我也不知道怎麼媒體上就變成了發改委的言論,所以發改委當然他自己要出來辟謠。為什麼要辟謠呢,因為它對股市的影響太大了,上一週咱們做節目的時候已經説了,現在的股市是什麼呢?是房地産是行情,那現在已經更收窄了,它不是房地産行情,它是房産稅行情,就是所有的都圍繞着房産稅,如果開房産稅的話大家就覺得,那就等於房價要跌,房價跌的話那就等於房地産股票要下降,房地産股票跌下來可能大盤就給帶壞了,所以現在就處在這樣一個敏感時期,那又有這樣一個爭論出來,所以它股市就開始過度的反應,畢竟它是晴雨表,所以反應很敏感,你看今天整個股市沒有關於任何房産稅的消息,所以它相對來説房地産的股票,大盤也都平穩一些。
何帆:對,之所以現在房産稅變成一個羅生門,是因為這個羅生門之前上演的一出“等待戈多”,因為我們看到,就是國務院這個房地産政策&&之後,大家都在等待着各地&&的細則,那麼現在看到北京已經&&細則了,深圳已經&&細則了,廣州也&&細則,那麼現在主要的一個城市就是上海,所以現在對上海特別關注。那麼在昨天的時候,在5月25號中午的時候網上就有一個傳言,説今天下午上海就要徵房地産稅了,而且説的跟真的一樣,説稅率是千分之六,而且説大家等着,下午三點的時候新華社就會公布了。
主持人:這個稅率和時間、地點都有了。
何帆:對,然後大家就等啊等啊等,等到下午三點的時候,根本就沒有新華社發布的任何消息,那麼在當天的時候,上海市政府的官方的網站上就正式出來辟謠,説上海市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明確,什麼時候公布上海版樓市細則的時間表,因為市場現在過於敏感,所以謠言才非常容易流傳。
主持人:可能這個謠言流傳得那麼廣,那麼大的風波攪動起來也是在於這個市場對這個詞太敏感了。
張鴻:對。
主持人:現在我們就連線一下,我們的普通的觀眾朋友,看看他對這個事件是不是很關心,這位年輕的朋友請問你在哪?
網友:我在河南鄭州。
主持人:你好,你對這個房産稅的事件關注嗎,或者是你聽説到了沒有?
網友:聽説到,其實一直在關注這件事。
主持人:一直在關注,為什麼這麼關注?
網友:因為它關係到我們就是一些正常百姓的生活,像它關係到,本來對股市有一定的了解,它也是牽扯到股市這一塊。
主持人:那你對這些連鎖反應你怎麼看呢?
網友:股市上大起大落很不穩定,上兩天的話地産板全線上漲,我們很多網友在一起討論的時候,認為是不是板塊上漲的原因就是發改委,就是稱三年內免談房産稅這個有關。
主持人:那你認為這個房産稅是應該怎麼樣的,你個人有什麼看法沒有?
網友:個人的看法就是房産稅這個問題,讓我們一些正常觀眾心裏面琢磨不透,現在這個房産稅到底是收還是不收?沒有一個明確的答覆。
主持人:好。謝謝,謝謝您的參與謝謝。我們注意到這一段時間以來呢,關於這個房産稅的傳言也是比較多的,而每一次這種傳言出現的時候,都會引起市場的,還是比較大幅度的波動,那目前我們國家的房地産市場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局面,這種房産稅的傳言和爭論都有哪些呢?現在我們通過一個短片來了解一下。
解説:房産稅的問題讓老百姓心裏七上八下,有人盼著政策儘早&&給房價降溫,也有人擔心,房産稅不僅較難平抑房價,反而會增加房屋持有者的成本。
業界也是爭論不休。
遼寧《時代商報》圍繞房産稅的一些實際問題隨機調查了100位瀋陽市民,六成受調查者期待開徵房産稅,認為能借此平抑房價。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日前説,開徵物業稅勢在必行,雖然不能改變房價上漲的整體趨勢,但對於消除市場泡沫有積極作用。
而全國工商聯,全國房地産經理人聯盟秘書長楊樂渝卻反對房産稅的推出,認為房産稅是導致房價上漲的動力,對投資投機者沒有任何影響。
為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今年4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一攬子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其中包括,加快研究制定合理引導個人住房消費,調節個人房産收益的有關稅收政策。一個多月以來,國家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開始發揮積極作用,部分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房價上漲勢頭初步得到遏制。在上海,二手房住宅出售套數昨天一天時間猛漲兩千套,總出售面積達到1337.51萬平方米,業內人士説,由於關於房産稅徵收的消息一波三折,而上海版樓市細節又千呼萬喚未出來,因此很多資金量較小的炒房客都想要盡快拋盤。
在北京像富力又一城、萬象新天等新樓盤,陸續出現了九三折到九七折不等的小幅降價,不過在北京東北三環外的一個叫做太陽公園的樓盤,新開項目仍然開出了45000元每平米的高價,預定量不足三分之一,價高量跌的市場觀望態勢越來越明顯,樓市進入了買賣雙方各自按兵不動的靜默僵持期。
主持人:剛才我們都聽到了,關於這個房産稅的種種這個聲音,那為什麼在這一段時間,這個“房産稅”三個字就變得特別特別的敏感?
張鴻:最初的時候其實敏感的不是“房産稅”這個詞,是“物業稅”。
主持人:對。
張鴻:再往前就是4月11號,國務院常務會上,因為提到了稅,説要發揮稅收政策對住房消費和房地産收益的調節作用,也被認為是這個最新的最值得期待一個點。但是呢,到底應該徵的是什麼稅呢?因為“兩會”的時候重慶曾經有一個房産特別消費稅的這個概念。
主持人:對對。
張鴻:但是重慶後來它的樓市細節裏邊沒有這一個,沒有推出,所以呢這個普遍就開始推説,是不是物業稅,因為物業稅就是保有環節的稅,它的理論是這樣的,就是過去我們的房地産的徵稅都是在交易環節,你的買賣的時候徵稅,然後買了以後,你可以自己放嘛,這個沒有成本了,所以等它漲了以後你再賣。那為了打擊這些投資的呢,我們就是在他買完了以後,自己拿着這個房子的時候,這個財産稅嘛,拿着的時候也要交稅,這樣他就承受不起保有的這個成本,所以他就減少這個炒房嘛。但是你知道,任何一個稅種的開徵,其實都是從老百姓口袋裏掏錢,所以它的程序非常複雜,比如説物業稅它是一個新的稅種,那如果要開徵的話,就需要全國人大來討論,這個如果我們把這個稅種的推出的目的就是要調控房地産的話,那這個程序反正肯定是要走很長時間了。所以這個時候呢,無論是這個媒體也罷,還是一些分析人士也罷,就開始説,那可能不是物業稅了,是房産稅,剛才何帆已經説了,房産稅是1986年就開始徵收的,針對的是經營性房屋,就個人和商業地産這樣的房屋,我們自己的住宅是不收這個稅的,是稅免稅的。但是現在傳出來的,上海將要收的這個版本是什麼呢?就是你不是經營的我就要收稅嗎?
主持人:對。
張鴻:那你買的第一套我視你自住,第二套你開始投資了,第三套你都開始投資了,投資我就算一個經營行為,所以開始收稅,這就是他的一個新的解釋。
主持人:那麼從這些不同的聲音當中,我們能夠解讀出什麼樣的信息呢?
何帆:我覺得我們現在看到有很多關於房地産稅的爭論,那麼爭論細節是可以爭論的,但是大的方向現在看起來還是比較明確的,你比如説現在有一些爭論,爭論是在操作方面的一些細節,比如説有的學者説,説你一個城市來試點的話可能難度比較大,你比如説如果是一個上海人,在上海就買了一套房子,可是他在溫州買了50套房子,那你徵還是不徵,怎麼徵;那麼另外還有一些討論是在討論他的效果到底會怎麼樣,因為徵房地産稅是希望,比如説能夠平抑房價,給買房的人更多實惠,那如果你實施了房地産稅,結果房價又沒有下來,而且房地産稅呢又容易被轉嫁過去,那這時候可能買房的人又會白白的又多交了筆錢。
主持人:對。
何帆:但這些就意味着什麼,剛剛開始要實施房地産稅的時候,那麼在細節的方面要比較的小心,而且各方面的利益現在都在糾結在一起了,所以這時候可能會比較難,我們這個房地産的調控本來要去跑長跑的,結果一開始上來先得跨欄,你得先把這些障礙先跨過去,你才能夠比較平坦地往前前進。可是我們現在看到這個方向呢,基本上是不變的,一個剛才張鴻説了,在4月份的時候國務院就已經説要通過這個稅收的辦法,要引導個人的住房的消費,要調節個人的房産收益,那我們現在看的不管是物業稅也好,不管在爭論中房地産稅也好,他都是希望把稅收更多的像住房保有的環節去轉移,所以這個方向不會改變的。以借鑒國際的經驗來看,那國外基本上是通過讓地方政府徵收這些房地産稅,然後為他的當地提供一些公共服務來提供這些經費支持的。所以我們看到,當這個利益融匯在一點的時候,那基本上可以得出來一個判斷,就這個房地産稅的調整以後還是會按照這個方向繼續下去的。
主持人:繼續下去就是説方向是不會變的。 何帆:對。
主持人:只是説在執行的這些細節上。
何帆:只是説它&&的時間和還有它具體操作的細節上。
主持人:這個精準性上還需要下工夫。 何帆:對。
主持人:好,現在我們來連線一下我們的特約評論員葉檀,來聽一聽她對於這個房産稅的風波有怎樣的解讀?
葉檀:那麼我們知道對於房地産的一些調控的措施會出來,那麼這個是不會因為短期的經濟上下而改變的,但是由於這個實體經濟數據的不同,它有目的有一些政策&&的快一點,有一些政策&&的慢一點,但是不能因此對於所有的傳言都採用全盤否定或者是全盤肯定,完全不分辨,全盤肯定的辦法,這個也是不對的。
主持人:謝謝葉檀女士謝謝。那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對於“房地稅”這三個字的能量已經是感受到了,那麼接下來房地産市場會如何調控?民眾又會有怎樣的期待?政策會怎樣的延續呢?稍候繼續我們今天的評論。
解説:房産稅之爭,爭謂何來?要調控樓市,又不增加普通老百姓的負擔?怎樣權衡利弊?考驗着各方智慧,《今日觀察》正在評論。
主持人:好,歡迎大家繼續關注今天的《今日觀察》,現在我注意到有些朋友給我們發來了一些漫畫,現在我們請兩位評論員一起解讀一下。
張鴻:房産稅可能百姓都會把它和這個樓市的火爆&&在一塊,希望它來了以後就滅火了,但是我覺得從政策的角度來説應該有一個充分的評估。
主持人:好,再來看另外一幅。
何帆:這個我們看到公眾實際上是在産房的外面,因為現在不知道物業稅和房産稅什麼時候能生下來,生出來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主持人:確實是這樣,我們知道房産稅其實不是一個新的名詞,也不是一個新的話題,但是在這一次新一輪的房地産的調控當中呢,又變得特別的敏感,特別的關注,那麼現在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媒體和專家都有哪些觀點,都有哪些評論。
解説:房産稅如何徵收?何時開徵?眾説紛紜。此前媒體報道上海正在研究開徵房産保有稅,重慶也提出擬對高端房産徵收特別房産消費稅,方案已上報國務院。
《廣州日報》文章,房産稅的實施不僅是調節房價的最有力武器,也是實現社會公正、調節貧富懸殊的必要手段。這也是世界各國通用的房地産市場準則。
財經評論員秋風&&,擴大房産稅徵收範圍或開徵物業稅,首先面臨一個問題,即必須讓老百姓相信徵收的這筆稅直接用於老百姓身上,用於向老百姓提供公共品。
《工人日報》文章説,如何既能趕走“炒房者”,凈化市場環境,又不致增加普通百姓的經濟負擔?如何既控制高房價,規範地方財政收入,又不致“下藥”過猛使房地産市場受傷?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度,考驗着決策者的智慧。
新華社文章説:“對購房者而言,政策重拳與房價堅挺的反差讓人憂心。不少購房者期待着樓市調控能夠將房價拉回到理想的高度,也有很多購房者擔憂,隨着需求的積累,新開樓盤數量的不斷減少,未來的市場會出現一輪報復性的上漲。
市場的變化引發了人們的猜測,在這種微妙的對峙當中,怎樣的調整才能改變市場的動態平衡,打破多方博弈的局面,使房地産市場真正走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主持人:現在我們聽到了,關於這個房産稅很多的爭論,其實大家可能最關心的就是接下來的這個政策調控會怎麼走,這麼多的爭論聲中,可能大家也有聽到了一種聲音就是比較擔心,擔心在這個下一步的政策調控當中,會出現一些搖擺,或者是一些遲疑,你們對接下來的這個政策有什麼樣的期待?
張鴻:大家的擔心可以理解,那是因為這個市場上亂象太多,就是説話的人太多,每個人説的都不一樣,我們把這一系列的政策叫做“組合拳”,那我覺得這個“組合拳”之外還應該有一個拳叫整治房地産的同時,我們要整治房地産信息的亂象。上海這一次做得就很好,當它開始影響股市的時候,上海就相當於一個上市公司,因為謠傳股價受到影響,然後他就出了一個公告説這是謠傳,我們現在沒有相關的政策,所以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態度,所以這個是官方的;還有一個就是民間的,就是房地産稅這個問題,其實我打電話請教過很多關於房地産,關於財稅方面的一些專家學者,他們都有很多真知灼見,但是他們的很多的言論是有矛盾的,甚至是激烈的對抗的,那對我們普通百姓來説呢,其實就非常簡單,不要輕信某一個專家學者,或者是一個什麼官員的言論,而要相信官方的正規的這樣一個出處,還有就是你需要有自己一個非常清醒的判斷。
主持人:自己的判斷。 張鴻:對。
何帆:房地産的調控還會繼續下去,所以大家不要因為只看到一時一事,然後産生了錯誤的判斷,就我們看中國的房地産調控,應該把它看成一個史詩劇,不要把它看成一個古裝片,尤其不要把它看成一個搞笑的古裝片,因為現在大家關心的都是高房價,但是高房價只是中國現在房地産亂象中的一個怪現象,那麼現在大家關注的都是房産稅,而房地産稅只是政府治理房地産亂象中的一個,組合拳中的一個政策,那無論從經濟政策的角度,無論從社會政策的角度,中國房地産的調控還都要繼續下去,那從經濟政策的角度,我們之所以要調控房地産,是因為為了保持宏觀的穩定,那麼如果是資産價格泡沫的話,這是中國現在宏觀穩定一個最大的威脅之一,那有的人説,説現在你看歐洲都不行,世界經濟可能馬上就要惡化了,所以我們可能宏觀調控的政策就都會改過來,到目前為止,至少我們沒有看到這樣的跡象。因為即使是世界經濟出現了一些不利的因素,我們現在的空間,政策調控的空間還是很大大,我們的財政狀況還是非常的良好,而且我們結構調整的潛力還是很大,所以在這個方面呢,大家不要過於恐慌,而且我們的宏觀調控政策也不會開倒車。那從社會政策的角度呢,大家現在要看到的一個就我們應該把房地産,從一個商品房和它作為一個為大家提供這些社會性住房的政策給它分開,那比如説我們現在看到,這個住房建設部和各地政府今年都加大一個力度,就是各地都要簽責任狀,你必須要建保障性住房,今年要建580萬套保障性住房,2009年的時候我們這個任務完成得不是很好,那大概就是完成了50%左右,還不及格,那麼今年這個任務一定會比去年做得更好,那這樣實際上就使得我們的房地産,就會走到一個更加正規的一個軌道上去。所以我們現在呢,要看中國的房地産這個政策呢,應該看到的是它跌宕起伏的這個劇情,你不要只是盯着女主人公穿的什麼衣服去看,看多了會看花眼,到現在為止判斷中國的房地産調控的政策的依據依然是“國10條”。
主持人:那麼我們現在要看待這個問題的依據仍然是“國10條”,來看看其他的觀眾朋友他們有什麼的看法,
他認為,“目前資本市場對於房産稅的反應是過分的,不理智的,只要政策制定執行得當,完全可以在抑制投機的同時,避免對普通消費者增加新的負擔,這只需要對起徵面積或者是住房套數做一個限定就可以,但是市場反應何以如此的劇烈呢,難道真的有什麼利益集團在妄圖以此要挾,干預政府調控政策的&&嗎”?可能他有這樣的擔心。
再來看“飛躍”他認為,“房産稅消息孰真孰假等待着的是中央一錘定音,房産稅在我國真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市場的波動和反應就是明證,樓市調控的琴弦牽動着億萬人民的幸福指數,希望中央的這一次調控能夠比以往的這個歷次是更有決心,希望這一次的調控能從量變到質變,實現一次房策的新飛躍。”
可能就是房地産政策調控的新飛躍。
好,現在就這個問題我們再來聽一聽特約評論員有什麼樣的觀點和建議。
馬海濤(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院長):開徵房産稅應該説是國家稅制改革的一個方向,它對地方財政的收入也好,特別是地方財産稅的建立,應該説有它的很好的作用,各個地方都在炒房産稅,就涉及到稅收立法權的問題,那麼這個權力它主要還是由中央政府來確定的,那麼地方政府作為來開徵這個稅種,是不是擁有這個權力,現在還有待於進一步地去考慮。所以我想這個可能在開徵房産稅的時候,我們不得不考慮到社會公眾能不能認同,或者説了解這個稅,我覺得應該是有一個公眾的參與,能夠大家取得一個共識,可能是最好的條件,否則的話可能會導致社會公眾的一個心理的承受問題。
嚴金明(中國人民大學土地規劃研究中心主任):最近的消息比較亂,比較雜,對房産稅議論很多,從政策的組合拳上來説,還不能知道政府究竟是什麼時間來&&,這個一個是由中央政府,還有一個是地方政府在根據各個地方在進行調控,但是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房産稅它應該是可以作為未來房地産進一步調控的政策工具加以運用,關鍵的問題是怎麼徵?在徵的時候,不是對普通老百姓的第一套房,而是對第二套房,第三套,甚至更多的可以採取累計的來進行徵收,這樣子才能夠抑制投機性購房,對房價的,房地産市場的調控,才能有明顯的作用。
主持人:對於這個房産稅大家顯得都非常的關注,甚至是一種敏感,那麼我們都知道形容一個好的政策會用“穩健”這個詞,形容一個好的市場會用“成熟”這個詞,我們怎麼樣才能不被這些傳言所左右?
張鴻:對,現在我們很被動,好像被謠言追着走,出來一個謠言,然後我們辟一下謠,再出來一個我們辟一下謠,所以我們一定要跑到謠言前面去,那就是讓這個事情能變得更加公開一些。
主持人:公開是比較好的一種方式,就像剛才張鴻説到的,上海市在這一次的做法當中他們就還是比較公開的。
何帆:那作為普通的買房者,作為普通的消費者,我們要看中國房地産的政策,我們還是要看大勢,中國房地産的調控政策不僅沒有結束,反而它才剛剛開始,因為我們儘管在最近這段時間,看到了頻繁&&很多房産調控的政策,但是實際上它有很多,它是比較短期的,那麼這些短期的政策如果逐漸有一天退出之後,接着要出現可能有一些長期的,比如説游戲規則就要改變了,那麼整個房地産整個的業態就要改變了,因為房地産調控是中國經濟發展戰略調整中很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