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知道深圳51%的總部企業、57%的金融機構、80%的創投機構、65%的證券公司、94%的基金公司和84%的保險機構,都落戶在哪?福田!記者昨日了解到,在特區建立30周年之際,該區適時提出並實施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戰略,爭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標兵。 去年,福田總部企業和現代服務業分別實現增加值630億元和780億元,佔GDP的38.9%和48.1%。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規模以上工業産值逐年下降,高新技術和文化産業增加值僅佔GDP8.8%和5.1%。各種數據表明,福田産業主驅動力已從工業轉到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後者成為福田經濟的“雙引擎”。 記者調查發現,“雙引擎”的確能“挑大梁”。雖然經濟總量福田在深圳各區中不算最高,但質量和效益卻十分顯著,稅收連續9年排第一,近3年更是從302億、403億增長到2009年的430億元,GDP和財政收入每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 通過産業空間布局調整推進産業結構轉型升級,是福田的“絕招”:一是以華強北商業街為代表的“工改商”模式,把原來以電子産品産銷為主的工商混合區發展為中國電子第一街;二是以上沙創新科技園為代表的“工改工”模式,把低端加工製造業園區改造為科技創新園區,年産值增長16倍;三是以田面創意産業園為代表的“工改文”模式,把原先以汽車修配、服裝生産的舊工業區改造為集工業設計、平面設計、空間設計於一體的文化創意産業園區。 除總部經濟、現代服務業外,其他新型業態如指數經濟、樓宇經濟、諮詢經濟、版權經濟、創投經濟、互聯網及電子商務等在CBD內也蓬勃發展。同時,環CBD高端産業帶上八大功能片區集群效應顯著,去年實現增加值620億元。 省政研室專家指出,經過調整轉型,福田實現産業發展的核心要素已由物質性資源向軟資源轉變、第二産業由勞動密集型向先進製造業轉變、産業結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變、第三産業由傳統服務業向高端服務業轉變、經濟增長動力由傳統産業向高端産業轉變。目前,該區第三産業佔GDP比重達87.69%,生産性服務業佔第三産業比重達72.3%。“雙超70%”,標誌着福田産業結構初步實現高端化。 福田區委書記李平、區長張青山&&,該區將緊緊依託CBD和環CBD高端産業帶,實施“雙輪驅動”,關注總部企業和現代服務業在産業集聚區、優勢行業、領軍企業、公共支撐平台等四個不同層級載體的建設和管理,搶佔“後金融危機時代”的發展先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