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海外市場萎縮嚴重,我國外貿出口行業因此備受衝擊。去年3月,證券時報記者走訪了外向型經濟重鎮廣東省東莞市,探尋金融危機背景下東莞企業的生存狀態。一年過去了,東莞企業如今的狀況怎樣?訂單、開工率是否已經回升?帶着上述問題,證券時報記者日前深入東莞各大工業園區和企業進行實地回訪。
工廠重現滿負荷運轉
“現在只要有人,就能掙錢。”巨誠鞋材廠總經理成良波指着2條無人操作的生産線説:“我們廠已超負荷運轉了,6條生産線24小時不停運轉,工人日夜倒班,還是忙不過來,問題就是招不到足夠的人,還剩2條生産線沒法開。”望著廠房裏堆積如山的鞋底原材料,成良波語氣裏流露出幾分無奈:“前幾天堆積的原料還要多,這幾天消化了一部分,現在不敢再接訂單了,目前的訂單任務都排到了8月份。”
成良波目前最大的願望就是招到更多工人,他&&,如果能招到更多的人,他的所有生産線就能開動,生意可以更加紅火。 在松山湖科技産業園區落戶的高科技企業,回暖情況則更為明顯。據廣東易事特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企劃部經理佔斯亮介紹,金融危機後,公司的部分業務受到影響,尤其是2008年10月份國際訂單數急劇減少,不過當年的11月份訂單數就開始回升了。據了解,2009年這家不間斷電源的生産大戶收成依舊不錯,實現産值近5億元,同比增長40%,出口額達3億多元。佔斯亮&&,公司目前訂單充足,生産線均是滿負荷運轉。 同在松山湖科技産業園區的大普通信主要産品是晶體振蕩器,該産品是通訊器材的核心部件,公司在去年的表現也十分搶眼。大普通信董事陳寶華&&,隨着物聯網時代的到來,大普通信發展勢頭良好,在2009年實現産值翻倍,利潤增長300%。 與此同時,隨着全球經濟回暖,廣交會展位再現供不應求局面。在3月25日舉行的第107屆廣交會新聞發布會上,廣交會秘書長、外貿中心主任王志平透露,截至目前,第107屆廣交會的網上展位申請數已經超過11.5萬個,較上屆的8.6萬個大幅增加了33.7%。“即使在金融危機前,往屆的展位申請數也多在8萬—9萬個。”王志平説。
經濟完全回暖尚待觀察
廣交會展位難求、工廠重現滿負荷運轉、多地出現“用工荒”......種種跡象表明,經濟正在朝着向好的方向轉變。不過,儘管如此,圍繞着經濟是否完全回暖的爭論依然不休。 王志平就認為,我國經濟運行還面臨複雜形勢,外部環境也有許多不穩定因素,國內不少企業經營狀況未根本好轉,主要還是靠政策的支持。在廣交會展位供不應求釋放積極信號的同時,廣交會提醒廣大企業注意當前外貿形勢可能出現的“隱憂信號”。 生益科技董秘溫世龍也&&,經濟是否完全回暖還很難判斷。他介紹説,自2009年第四季度以來,出口市場已經有所恢復,但力度和強度還不是很大。金融危機以來,海外市場一直處於去庫存化周期,甚至到2009年第三季度都還處在去庫存化階段。直到去年3季度以後,隨着歐美聖誕節消費周期等的來臨,去庫存化才比較徹底。為了補充庫存,今年1月份以來的訂單量出現較大的增加。不過,溫世龍認為,這種補庫現象並不能佐證經濟已經完全回暖,真正由消費需求拉動的增長才是可持續的。溫世龍同時認為,目前經濟回暖還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如金融危機後可能存在的余波等。 和溫世龍持同樣觀點的還有東莞&&協會副秘書長溫智謀,他也認為目前工廠訂單的回升只是海外市場補充庫存的反應,經濟回暖的標誌應該是産品出口的“量價齊升”。佔斯亮也認為,金融危機並沒有結束,尚有許多廠還未開工,事實上金融危機淘汰了部分企業,對市場進行了重新洗牌,從某種意義上講,對存活下來的企業是利好。 相較於大型科技企業對經濟是否完全回暖的謹慎判斷,一些東莞的“草根”中小企業主對當前經濟形勢的判斷則更為直觀。東莞道滘鎮一位中小企業主就認為,目前訂單增加是一種相對的增加,事實上相對從前的需求總量並沒有增加。原因就在於,去年的金融危機中一些企業倒閉了,如今隨着經濟逐步回暖,需求量慢慢回升,但是由於此前倒閉了部分企業,供應商相對減少,相當於存活下來的企業訂單增加了。
科技企業危機中逆勢擴張
東莞去年由於深受國際金融危機衝擊,不少工廠關門倒閉,出口方面更是寒意蕭蕭。不過,一年以後,上述現象已經大為改觀。廣州黃埔海關3月23日發布的統計數據就是最好的佐證:今年1至2月,東莞市外貿進出口總額150.3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4%,2月份因春節假期因素影響,進出口額有所下降,但同比仍現較大增長,當月進出口63.8億美元,同比增長18.5%。 事實上,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因金融危機而深受其害,在東莞也有不少高科技創新型企業在危機之下實現了逆勢擴張。這些在金融危機中逆勢成長的企業,都沒有將金融危機看做是災難,反而視為實現公司跨越發展的契機。 佔斯亮介紹,易事特在過去一年裏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雖然金融危機爆發後,公司的歐美市場受到較大衝擊,但是公司積極開拓如中東、非洲、南美等新興市場,所以金融危機對公司整體業務影響並不大。相反,易事特目前正在為公司擴大規模做準備。佔斯亮指着遠處一個施工建築告訴記者:“這是公司的二期工程,預計今年五一後就可以投入使用,易事特的新能源産品,將搬到這個廠進行生産。”佔斯亮認為,企業擁有自主品牌、自有核心技術和自己的銷售渠道,才能少受外部的牽制,才能擁有較強抵禦風險的能力。 據松山湖科技産業園管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儘管2009年國際金融危機肆虐,但松山湖園區仍有10家企業工業總産值增長速度超10%,其中如大普通信工業産值同比增長128%。這一驕人的成績也讓大普通信董事陳寶華躊躇滿志,她告訴記者,公司正在和松山湖園區管委會進行密切溝通,準備買地擴建廠房。她也認為,在金融危機中,受衝擊較大的大部分是那些沒有科技含量的企業,擁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反而可以在這種環境裏逆勢擴張。“事實上,金融危機削弱了大普競爭對手的實力,從另一方面講是提升了大普的實力。”陳寶華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