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引千億資本轉型 溫州首創民資投資中心
    2010-03-02    作者:陳其玨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去年以來,一向攻無不克的溫周商人卻在國內外接連遇挫,民間資本也開始加速向溫州本地回流,一個問題隨之在當地官員腦中縈繞:如何讓這部分游資能“引水入渠”,而不致成為四處衝突的“洪水猛獸”?

    最快有望今年6月掛牌

    在上周召開的溫州地方“兩會”上,溫州市市長趙一德終於就此給出了答案。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持“非禁即入”原則,掃除人為障礙,組建溫州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下稱“中心”),以鼓勵和保障民間資本順暢地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服務、社會事業等領域。
    這是溫州市最高層官員首次就政府引導民間資本流向作公開表態。
    本報記者隨後了解到,趙一德提到的這家溫州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目前正在籌建中,最快有望於今年6月掛牌。作為國內首個“整合項目、集聚民資、服務民企、市場化運作”的投資服務平台,該中心的歸口是溫州市經貿委,責任單位則是溫州市發改委,此外還有財政局、金融辦、銀監局等多個部門配合。
    對此,有輿論將之解讀為溫州市欲“招安”數千億民間資本的信號,或將其看作溫州民間資本“遊擊隊”即將“正規化”的鋪墊。儘管“招安”的提法在當地專家看來似欠妥,但可以肯定的是,一輪前所未有的溫州民間資本“乾坤大挪移”即將這一平台中上演。

    “天時地利人和”已具備

    “其實早在2003年,溫州市政府就在考慮如何將數千億民間資本導入政府所希望的軌道上去,但苦於一直找不到出路。直到今年,成立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的各方麵條件才真正成熟。”溫州市政協委員、溫州市經濟建設規劃院院長王鋼上周對本報記者説。
    這些“條件”其實可概括為天時、地利、人和三方面。其中,天時方面,“去年下半年起,我們就開始關注國家的4萬億投資逐漸退出後,民間資本如何進去的問題。對經濟復蘇來説,政府投資只是撬動,民間投資才應該成為主力。”王鋼説。
    在他看來,數以千億計的溫州民間資本恰恰可以充當這股力量,尤其是溫州本地正處在産業調整、升級的關口,一旦溫州民間游資在一個合適的平台上集聚並接受政府的引導,則將更加規範、順暢地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金融服務、社會事業等領域,促進資本與企業、資本與項目、資本與傳統産業提升、資本與企業重組兼併、資本與外部戰略資本的緊密對接,從而加速溫州的産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而在地利方面,體量龐大的溫州民間資本去年開始向溫州本地回流則為中心的搭建創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條件。

    3300億民資回流溫州“蟄伏”

    來自溫州銀監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12月28日,溫州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餘額5172.76億元,比年初新增910.15億元。而2008年4月末,該數字僅為1851.09億元。這意味着在短短一年多時間內,有3300多億溫州民間資本從原先在溫州以外流動的狀態轉為回流到溫州本地“蟄伏”。
    顯然,這成為溫州民間資本投資服務中心得以存在的資本基礎和地域前提。
    另一方面,這種溫州民間資本回流態勢的背後,其實折射出過去一年來在外溫商屢遭挫折的現實,而後者形成了政府打造中心的“人和”氛圍。
    “很多溫商在外投資的項目沒有經過專家論證,由此出現一些非理性的投資。”溫州市發改委副研究員姜洪新向本報記者&&,去年開始的山西煤改令“炒煤”溫商損失慘重就是一個教訓。
  不僅如此,去年12月迪拜債務危機的爆發與今年初俄羅斯銷毀華商貨物都讓大量溫州民間資本瞬間蒸發。這一系列慘痛教訓促使溫商越來越渴望有一個專業平台來管理、規範民間資本的運作,中心由此應運而生。

    拒絕房地産 鼓勵新能源

    本報記者隨後從溫州民間投資服務中心籌備處了解到,該中心由浙江省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溫州經濟師協會、溫州市企業家協會共同發起組建,採用會員制,會員單位包括各類投融資機構(或投資人)、企業、創業者、各類中介服務機構等。
    中心創始人之一——溫州市政協委員、浙江省民營投資企業聯合會會長黃偉建告訴本報記者,該中心的建立將集中發布供需雙方信息,使“資本與項目”通過這個服務平台成功對接。通過市場化的規範操作,中心將推進溫州企業的重組兼併,做大做強行業龍頭企業,促進中小企業在産業鏈、價值鏈分工中的專業化水平。同時,通過加強民間資本運作的集中度,可方便政府通過這一平台適時監管,有效防範地方金融風險。
    對於外界質疑中心會否成為新的溫州民資財團一事,姜洪新強調,中心只是個平台,只是“為資本找項目,為項目找資本”的媒介,具有很深的政府背景,和中瑞財團那類由民營企業組成的財團有着本質區別。
  “中心是有公信力的,是政府牽頭來做的,但註冊資金目前仍是由協會動員成員企業出資。” 姜洪新説,“中心的性質屬於事業單位,以服務為主,不會自己出錢搞項目。”
    他同時也否認了輿論關於此舉是溫州市政府欲“招安”、“收編”民間資本的説法,“政府一直希望民間資本進入所希望的渠道,但後者過去並不領情。另一方面,在一些領域,民間資本也無從進入。我們只是希望政府能夠在城市建設等‘非禁即入’的領域中拿出一塊,讓民間資本可以一展所長”。
    在採訪中,姜洪新特別向本報記者強調,中心引導民間資本投向的産業中“絕不考慮房地産”,而且會盡量規避“爆炒項目”。
    據他透露,中心希望民間資本投向的領域包括新能源、生物醫藥、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文化創意産業等,此外也可能涉及資源類投資。

  相關稿件
溫州樓市一手房繼續瘋狂 2010-02-05
溫州人與寧波幫 2010-01-27
[“海”之地理]溫州 2010-01-27
溫州産業整合基金試水 永嘉超市得嘗“頭啖湯”
2010-01-26
中國“母基金”時代將來臨 溫州民資待收編 2010-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