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香港整整洶湧了一年的熱錢終於有了退潮的跡象。一位外資銀行管理層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資金流入香港的速度及規模正在下降。有專家&&,熱錢流出地很可能是內地。
熱錢離港跡象初顯
香港金管局副總裁余偉文昨日&&,市場仍見到買賣港元活動正常進行,市況健康,毋須擔心,亦不見有大規模資金流出香港。他認為,早前不少資金流入香港,與新股活動有關,但當中不少內地公司完成集資後,或會沽售港元套回資金於內地應用,而且新股市況以及股市上落亦會影響資金在港的&&。 余偉文的觀點契合了香港金管局近期的一系列操作。繼1月香港金管局發行350億港元的外匯基金票據之後,日前,香港金管局再次宣布將在2月發行250億港元的外資基金票據以吸收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專家認為,這表明香港銀行間市場仍具有相當充裕的流動性。 儘管如此,一位外資銀行管理層人士依然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香港銀行體系流動性充裕主要源於去年大量資金的流入,但不可否認的是資金流入香港的速度及規模正在下降。而接下來,香港很可能將面臨資金大規模流入內地的困局。” 熱錢離港並非“空穴來風”。根據香港金管局此前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16日,香港銀行體系的資金結餘已不足3000億港元,但一個月前這一數字還曾達到過創紀錄的5000億港元,換而言之,僅該數據就表明近期至少已有超過2000億港元的資金撤離了香港。有專家&&,在金融危機及後續刺激計劃進行到當下這個階段,各國貨幣政策開始出現變化是國際流動性“收縮”的開始,熱錢雲集的香港必然承受海綿擠水效應的影響。
樓市壓力“最大”
熱錢涌港,直接後果是資産價格的飛漲,尤其是房地産市場價格上漲幅度更是達到27%。同樣,熱錢離港最“受傷”的也是樓市。 日前,香港金管局在遞交給立法會的一份文件中&&,香港每月的房地産交易數量已經從去年9月份時的超過1.1萬宗降至12月份的9000宗左右。而香港土地註冊處公布的數據也顯示,香港2009年12月份樓宇買賣合約數量也比11月下滑了0.7%,而合約價值則比11月下降了10.5%。 “今年香港的房地産市場仍會延續去年第四季度加溫的趨勢而進一步有所回調。”上述外資銀行管理層人士分析道,“今年開始中國央行啟動了明顯收緊流動性的政策,市場對於央行加息的預期也不斷強化,同時人民幣升值的預期逐步白熱化,這都將在很大程度上導致目前留於香港的資金大量流入內地,從而對香港的資産價格形成交大衝擊。” 上海社科院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正彥同樣認為,今年香港的房地産市場的確面臨着調整的壓力。“香港實行的是美元&&匯率制,但是預計中國央行將先於美聯儲加息,這勢必導致大量資金將從香港流入內地,從而對香港的資産市場形成衝擊。” 不過,潘正彥同時指出:“儘管香港房地産市場價格面臨回調壓力,但是回調的幅度不會大。因為相對於熱錢的影響,內地房地産市場的走勢對香港房地産市場有着更大的影響力。”他預計,雖然目前中國央行開始收縮銀行流動性從而抑制了房價的快速上漲,但是內地房價出現大幅下調的可能性比較小,“所以,即使香港房地産市場會有所回調,但力度不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