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激辯環境稅 “為尾氣排放埋單”孰喜孰憂?
    2010-01-28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日前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張燕友對媒體表態,國家已經開始着手研究機動車環境稅費改革的問題,機動車的污染排放將被列入環境稅徵收範圍內。有關環境稅的話題再次牽動了眾車企的神經。
  機動車的環境稅在徵收時,車主將按照不同的污染排放量情況,繳納不同的稅費。購買高排量汽車的車主,將會比購買低排量機動車的車主繳納更多的環境稅,這種徵收方式類似於車輛購置稅。
  去年,中國汽車市場躍升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市場,全年銷售汽車超過1360萬輛,同比增幅達到46%。對於汽車行業,國家採取的一貫政策是“不限購買,限制使用”,而向機動車徵收環境稅則是這一政策的充分體現,但是國家在汽車産業上行發展階段&&加大稅收的舉措是否恰逢其時?大排量、高污染物排放的汽車製造商是否會面臨滅頂之災?此舉對於國家調整汽車産業結構究竟會起到多大作用?對環境保護的實際作用到底有多大?
  著名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寶馬汽車公司北京辦事處企業事務部段毅、長城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營銷總監劉同福和天津一汽汽車銷售有限公司高級經濟師崔東樹對相關話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對車市的負面影響有多大

  問:機動車環境稅的徵收對於消費者選購車輛是否會産生更為直接的導向影響?去年國家&&1.6L及其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小排量汽車同比銷量增加了70%,環境稅&&之後,小排量汽車是不是將迎來又一個“春天”?而已經得到遏制的大排量車型,尤其是進口車型,是否將進一步受制於利空的政策?

  鐘師:從節能環保上講,環境稅能對消費取向起到一個推動作用。首先,政策會引導很多消費者往低環境稅的方向走,但不一定是小排量,2.0L汽車的污染物排放能做到跟1.0L一樣好,不能籠統講小排量受益。
  很多人都以為稅費過重會抑制整個車市,但從消費者角度來看,為什麼一定要選稅費高的車呢?國家政策會規定從零稅費到某一個程度,消費者可以選擇不收環境稅的車。因此,對車市的影響有限。

  崔東樹:感覺這條政策有問題,國家徵收環境稅是體系性工程,不應與國家鼓勵消費政策抵觸,不應殺富濟貧。中國的稅收總體水平不低,很多報道分析也驗證稅收的偏高,而高稅收下的民生投入還有欠缺,居民醫療、教育的投入比例偏低。另外,目前僅有汽車設有購置稅徵收機構,而這樣的單獨徵稅機構效率不高,會像養路費一樣,在未來逐步被更高效的徵稅方式取代。而且這樣的徵稅不利於購車消費的便利化。

  劉同福:環境稅的徵收無論對消費者還是汽車製造廠家,都應該有一些影響,主要看徵收額度有多大,如果額度小,一輛車只徵收幾百元,對市場幾乎沒什麼影響,如果超標車型徵收1000元以上的稅費,那麼對車市就會産生較大影響,尤其是排放不達標車型的生産企業。

  段毅:從公司的角度講,這個政策具體將給企業帶來怎樣的影響還要慢慢看,要等一些有針對性的具體政策出來才知道。但是作為一家豪華車生産商,其實很多消費者心中都有一個誤解,大排量車型的有害物排放一定很大,其實不然,比如寶馬的産品有一個趨勢,目前向中國市場引進的X6、7係等大排量車型,有害物質的排放已經比上一代有了很大的降低,排放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麼高。

  徵收方式待明晰

  問:最初有消息稱,環境稅只向生産企業來徵收,而不是針對個人消費者,但目前徵收方式似乎發生了改變,作為機動車車主的普通消費者也要為尾氣排放“埋單”。實施效果將有何不同?

  鐘師:如果放在汽車産品價內徵收(向企業徵收)的話,消費者會感覺不太敏感。增值稅、消費稅都是價內徵收,只有購置稅是向個人徵收。國家可能是有一個這樣的想法。如果放在出廠前收的話消費者會對這個稅比較盲目,不敏感。這樣不能有效地引導購買,放在消費者這裡徵收會有一定分量,會使得消費者選擇低稅的産品購買。從引導消費這個意義上説,放在價外來收比較好,消費者直接能感受稅收的分量。

  段毅:因為具體的實施細則還不明晰,對政策走向還看不太清楚,不能確定的東西比較多,但是作為寶馬汽車,會一貫支持國家的政策方針,遵守法規。

  劉同福:在國外,大排量的汽車對個人徵收環境稅,排放達不到標準的則對企業徵收,方式比較多,也都是可以借鑒的,關鍵看採取什麼樣的杠桿,如果對所有車都徵收,那麼對改善環境並沒有什麼效果,反而給消費者增加負擔。
  比如有的國家規定,達到歐Ⅴ排放標準的就不收稅(根據歐Ⅴ標準,柴油發動機汽車尾氣排放的顆粒物每公里須限制在5毫克以內),排量3.0L以下的也不收,既可以達到改善環境的作用,又可以刺激汽車廠家開發高標準車。

  鐘師:建議不管排量多少,只按車型的排放污染程度來區分,或者可以簡單地來説,用碳排放來確定。將來最好是把環保稅和燃油稅結合,現在的燃油稅還不夠具體化,希望將來在能耗指標方面有個限定。
  美國在考量排放的同時還要看能耗,比如説一加侖油跑多少公里,平均下來一看,不同的車增加不同的罰款,用一種稅,一方面管排放,一方面管能耗,雙管齊下促使大家去買減排節能的車。最終節能減排是要考量這兩個指標的,能耗和排放。

  對調結構有益

  問:車市“井噴”的時候國家採取遏制措施,出發點究竟在何處?是否會立即將繁榮的車市一下子從高峰拉向谷底?

  鐘師:並不這樣認為,中國現在必須要做這樣的事情,政策對産業和消費具有一定引導作用。全世界發達國家都在節能減排,中國並無例外也要做這個事情。而且對於企業來説,並不是所有的汽車都徵收這個東西,如果做得好你可以規避這個障礙。這個政策就是引導你往節能環保這個方向上走。

  段毅:從産品來講,我們的排放是逐年降低的,今後我們引進的産品趨勢也是逐漸降低的,2020年寶馬計劃將其全球産品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5%,也是為了適應全球減排的趨勢。

  劉同福:這對企業加大技術革新是一個刺激,歐洲國家開始推行零排放,比歐Ⅴ的要求更高了。如果通過稅收刺激企業提高技術改進,對環境、企業、消費者都有好處。雖然會加大企業成本壓力,但汽車産品肯定是排放越來越少的,是發展趨勢。

  鐘師:看起來國家的反應很快,不能因為經濟恢復了就不在乎環保了,本來節能環保早幾年就應該大力度去抓的。現在我們有底氣了,市場好了,不用擔心車市會蕭條,這個時候就把原先想做的提上日程,把原先缺的功課一下子補回來。但我還是覺得應該加一個能耗的稅更好一點,讓政策一步到位。

  相關稿件
對於機動車環境稅 不能想徵就開徵 2010-01-28
別只為了增稅而開徵機動車“環境稅” 2010-01-28
環境稅有望年內開徵 2009-08-24
開徵環境稅將給環保業帶來廣闊市場 2009-06-23
調查顯示:日本四成以上大企業支持環境稅 200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