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五常簡介
    2010-01-25        來源:經濟參考網

    國際知名經濟學家,新制度經濟學和現代産權經濟學的創始人之一。1935年生於香港,1982年至今任香港大學教授、經濟金融學院院長。1959年到洛杉磯加州大學經濟係學習,其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畢業於美國加州大學經濟係,獲博士學位。曾當選美國西部經濟學會會長,是第一位獲此職位的美國本土之外的學者。 1969年以名為《佃農理論》的博士論文轟動西方經濟學界。1991年作為唯一一位未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者而被邀請參加了當年的諾貝爾頒獎典禮。
    張五常的治學概念超出了一般傳統學者的作風。他為了做研究,曾親自去養魚、賣橘、經營農場、實地考查石油工業、到古董玉器市場議價。而他對於邏輯推理也相當注重,曾因此而作過不少後來應驗了的推測。如在1996~1997年他推測香港回歸後會有十年以上的經濟不景,而這與回歸沒有關係。後來香港的經濟一直陷入長期的低潮,只是沒有如張五常推測的一般衰退了十年以上。對於改革開放,張五常也於1980年起看好中國,認為中國經濟將會踏進一個起飛的時代。他曾自稱是“對中國最為樂觀的人”。但自2007年中國推出新勞動法後,其樂觀的看法出現松動,不過其認為上海浦東將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觀點,仍得到了現實的逐步印證。

    張五常的圖書出版和閱讀,在國內大體經過了三波。

    1988年,小開本的《賣橘者言》是張五常公開進入大陸的第一本書(此前的一些著作的複印版只在小範圍內流傳,影響限於少數精英)。這本書出現在曾經火紅一時的“走向未來”叢書中,。雖然刪削處理,但是這本小書對於當時的經濟學者乃至於“普通讀者”都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人們通過張五常的闡釋,知道了美國有個名叫科斯(港&譯法為“高斯”)的學者,他提出了“科斯定律”,開創了一個新的學派掀起了一場交易費用的革命。張五常也通過這本書,對科斯的理論在國內起到了啟蒙者的作用。
    張五常的“第二波”主要是學術隨筆。2001年社科文獻出版社的“經濟大師張五常經濟隨筆集”三冊《憑闌集》、《隨意集》、《學術上的老人與海》。這些隨筆都沿襲着張五常的學術隨筆風格,赤手空拳,不賣弄字眼、概念,將繁複的道理淺表出之,對問題的分析清晰明白,一語中的,令人領教了這位泛舟經濟學海洋上的老人身手是何等超群。這些隨筆也成為了人們閱讀經濟學的經典記憶的一部分。張五常很自信地説,他開創了華語世界經濟學的學術隨筆傳統。由他開始,國內經濟學家的隨筆遂成為一道風景。
    而對於行家來説,另外張五常的兩本著作可能更具意義。2000年,張五常的兩部書《佃農理論》和《經濟解釋》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翻譯者主要為易憲容。前者是制度經濟學的經典之一,原為張五常的博士論文,曾經在答辯時引發答辯委員會的爭論,1969年發表。該書發展出來了一個在交易成本約束條件下的合約選擇的理論,所以張五常可以居於合約理論的創立者。後者其實是張五常英文文章的選譯,並非花千樹的經典的《經濟解釋》(含《科學説需求》、《供應的行為》、《制度的選擇》和《五常學經濟》四種)。雖然後來著名青年經濟學人薛兆豐向人推薦經濟學閱讀書目時,仍然特別重視強調商務的《經濟解釋》與港版的區別,但是這兩本印量不大的圖書,仍然在讀者那裏頗受歡迎,在一些書店均斷貨,成為孔夫子網上書販店主們加價收錢的品種之一。
    張五常的“第三波”,自然是以《中國的經濟制度》和《多難登臨錄》為代表的中信版。這些號稱“神州大地版”。張五常的《後賣橘者言》等書也列入了出版計劃。最近,愛讀張五常博客的人,看到作為新制度經濟學開創者的張五常對所在學派本身的不滿。他正在構思醞釀的《後賣橘者言》不知道是否是對新制度經濟學的再度拓展和提升。

  相關稿件
寂寞最是張五常 2010-01-25
[書評]原汁原味的張五常 2010-01-22
[書評]張五常的經濟學“烈酒” 2010-01-22
[書評]又見張五常 2009-11-09
張五常:中國的市場比美國的更自由? 2006-12-06